截止至2023年2月,苏州城市学院面向江苏等1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范围广、生源质量高,目前在校学生近12000人。现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八个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目前有44个本科专业,覆盖文、理、工、经、管、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现有1个省“十四五”重点学科,1个省特色专业,6个省一流专业,1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立项培育点,1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此外,学校还聚焦苏州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开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城市数字化建设与运维、健康服务与管理三个微专业。当前学校已通过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评审。
学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办文正书院,组建了工科基地班和文科基地班;积极构建师生共同体治理机制,成功入列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牢固树立“以服务谋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合作共赢理念,与吴中区人民政府、康养集团等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达成各类合作350余项。
学校把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能力提升与创业精神培育作为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三创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园,着力推进第一、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将新生创业导航、创业模拟实训、菁英提高班等各类创业教育课程列入培养方案,平均年参与学生近300人,截止目前已征集入园项目百余项。
苏州城市学院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实施,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普通类、艺术类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名称:苏州城市学院
办学层次及类型:本科,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1188号
学校代码:学校标识码4132013983,学校在各招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码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为准。
2020年12月,教育部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苏州大学支持办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完善协同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第四条 颁发证书: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苏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条 苏州城市学院招生工作将全面贯彻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本科招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审议本科招生政策、计划和录取原则,讨论决定本科招生重大事宜,为本科招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负责制定招生章程、编制招生计划、决定选拔测试方案、确定录取标准、审核录取结果等本科招生具体事项。
第七条 招生就业处作为学校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学校本科生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 学校纪委、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本科招生各项政策和规定的实施。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九条 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组织下开展本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
第十条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决策部署,依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各省生源情况等因素,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
学校预留计划不超过本校本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四章 报考条件
第十一条 凡通过生源地省级招办报名资格审查的考生,均可报考。
第十二条 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高考外语语种及要求: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高考外语考试语种必须为英语;报考日语专业的考生,高考外语考试语种必须为英语或日语;报考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的考生,建议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其他专业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不限。
第十四条 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招生,各专业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以生源地省级招办公布为准,考生须符合所填报专业志愿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在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生须符合所填报专业志愿的科类要求。
第十五条 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在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招生,专业成绩采用所在省份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舞蹈类专业在江苏省、安徽省、贵州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专业成绩采用所在省份舞蹈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播音与主持类专业在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招生,专业成绩采用所在省份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须达到招生省份该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方可报考。
第五章 录取原则
第十六条 学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普通类和艺术类专业分类分批次录取。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录取时按照当地招生主管部门政策执行。
第十七条 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确定调档比例,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若生源不足,则参加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征集后仍未完成的计划调整至生源充足的其他省份。
第十八条 我校认可符合教育部及生源地招生委员会规定的照顾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投档成绩排序,参加专业安排。
第十九条 普通类专业录取办法
1.对进档考生按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依据录取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进行专业录取,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
2.若生源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对于录取规则另有规定,按其规定执行。
3.进档考生的录取排序成绩使用生源地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小数部分)。
4.进档考生同分排序规则。考生的录取排序成绩相同时,上海市、浙江省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选考科目不限类按语文成绩、选考科目为物理的按数学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最高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次高成绩排序;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安徽省、江西省、贵州省、甘肃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历史等科目类)或数学(物理等科目类)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史类考生依次按实考总分、语文、数学、综合科目成绩从高到低排序,理工类考生依次按实考总分、数学、语文、综合科目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5.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6.对体检不符合专业要求的考生,可以调剂到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其他专业录取,若均不符合,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
进档考生的录取排序成绩使用生源地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小数部分)。
1.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档考生同分时,依次按高考文化分、语文数学两科之和、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2.舞蹈类专业、播音与主持类专业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档考生同分时,录取办法依据教育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及我校本年度招生简章执行。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一条 录取考生,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认真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和入学体检复查。经复查发现有不符合录取条件者,由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经查实有弄虚作假、骗取高考加分资格或录取资格、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情况的考生,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不予学籍电子注册,并报告有关部门倒查追责。
第二十三条 符合要求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可申请转专业,具体按学校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14〕136号)收取费用。
文科类专业:5200元/年;
理科类专业:5500元/年;
工科类专业:5800元/年;
艺术类专业:6800元/年;
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专业:学费同其他普通学生,国外学费按外方标准收取。
第二十五条 学校根据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02〕369号、苏财综〔2002〕162号),住宿费为每生每年1500元。
第二十六条 学校设立以“扶持培育、奖励优秀、励志助学”为宗旨的评奖评优体系,积极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为主的“六位一体、联动助学”保障机制,赋能学生成长,激励全面发展。有关程序按国家、生源地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学校招生网提供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学费标准、录取规则、招生专业介绍等招生信息查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工作结束后,学校将及时在招生网上公布录取结果。
第二十八条 联系方式
联系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1188号,邮编:215104
学校网址:https://www.szcu.edu.cn/
招生网址:https://zs.szcu.edu.cn/
电子邮箱:szcuzs@szcu.edu.cn
咨询电话:0512-66551901
咨询Q Q:1849026034
传 真:0512-66551906
监督电话:0512-66555519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苏州城市学院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任何以“苏州城市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三十条 本章程通过我校招生网向社会发布,对于各种媒体节选公布的章程内容,如理解有误,以学校公布的完整的招生章程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并施行。若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为准。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经学校审议通过,由苏州城市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苏州城市学院
二〇二四年四月
本章更新于2024年5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致力提升科研服务能力。转设以来,学校新增文正智库、生命科学研究院、苏州发展研究院、当代苏州研究院、品牌研究院、当代作家创作与研究中心、先进生物功能材料研究所、华电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并获准筹建“苏州市生物光子科技重点实验室”。文正智库入选苏州市新型智库。
校训:文者文章,正者道德
寓意:既祈教书以致青年学生美好文章,亦盼育人而使之端正美德。
“文正”既是中国传统的文人典范,也是立德树人的时代呼唤,寓意大学既要培养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更要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高尚的模范公民。
学校目前与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设置专项奖学金支持师生开拓国际化视野,推动国际化建设;每年选派教职员工出国(境)进修、访学,努力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和科研合作能力。
苏州城市学院的前身是1998年建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1998年12月,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成立。
2005年,获准改办为独立学院。
2012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苏省内独立学院中率先由民办非企业登记为事业法人单位。
2020年11月11日,教育部拟同意公示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办学性质为公办;12月,教育部同意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2021年2月21日,学校正式转设为苏州城市学院。
2023年3月21日,苏州城市学院揭牌成立苏州城市学院当代作家创作与研究中心。4月,苏州城市学院成立苏州城市学院光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