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禅寺早名灵玄庙,位于三楚第一山之东方山南麓,现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毘庐殿、藏经楼、禅堂等高标古建,建筑面积万余平米。入得山门,放生净池,井涌灵泉,百万鱼龙听梵音;佛殿重重,熠熠生辉;佛像威严,肃穆起敬;立于寺后的真果法师舍利塔,雕栏玉砌,飞檐琉璃,直上云霄。
灵玄庙,据《楚辞·刘向》记载“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於虞渊。”王逸注:灵玄,玄帝也。相传灵玄结庐栗山,隐居修炼,终得道而去,信众遂修庙礼拜。西汉术士东方朔,为溯玄学之源到此修炼,后隐居揽胜垴。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道安大师为前秦苻坚所执,其徒众星散,慧远大师率领弟子数十人,打算去罗浮山,沿江而下,突遇暴风雨,避风暴于灵玄庙,因受其师道安影响,据《高僧传·释慧远传》:慧远听道安讲了《般若经》,“豁然而悟”,叹息说:“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于是慧远大师就依山为名将灵玄庙易名为栗山寺。据当地地方志记载,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峨眉山赤足和尚舍金顶,来栗山寺驻锡重建,禅净双修。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宋代天安和尚普结法缘。元代觉华禅师广度众生。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雪窗和尚重启到场接纳真明、真玉为弟子,传灯续香。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丹山和尚云游四方,化缘广募,修寺缮舍,后兴衰更替历经沧桑。公元1984年冬,九华山真果法师应黄石信众恳请,携弟子果慧来寺卓锡,广结善缘,主持重建。
规模建制
在真果法师引领下,经僧众数年努力,栗山寺重建进展顺利,初具规模。寺院坐北朝南,寺旁有从天井窝、水井窝汇流下来的小溪,流水清澈,长年不断。寺四周皆山,正面十分开阔。当时建成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寮房等。
1990年真果法师圆寂后,果慧法师承其统、继其业,使栗山寺扩大了规模。前面天王殿两侧建起了钟鼓楼;大雄宝殿后,建了真果法师的三层舍利宝塔。沿着108级麻石台阶北上可抵塔下。塔呈六方形,3层18米高,颇为雄伟。塔顶塔檐盖黄色流璃瓦,十分耀目。
文物景致
天王殿和山门为一体。山门有联,邑人詹志圣撰书:香火炳千秋人天共乐,乾坤呈万象佛法圆融。
殿内供弥勒佛,四大天王两旁肃立,佛后供韦驮。殿顶悬“正法久住”大匾。大殿两旁,各有一套间。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宽二十米,深十六米,山墙高十一米,建于1992年。殿门悬挂“大雄宝殿”大匾,墨底金字。殿中供五米高的金身释迦牟尼佛,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左右两壁,塑有十八罗汉像。三尊大佛前,左侧有铸钟,右侧有大鼓。
舍利宝塔后,建有大理石碑墙,上刻真果法师传略和建塔记。寺右侧客房前另有一碑刻建庙记。
大雄宝殿后廊嵌有两块大理石碑。一块刻:湖南省长沙市李庆玲女士捐资拾柒万壹仟元。尘世淡名利,天涯共一心。善根存佛性,愿献库中金。佛历二五四一年公元一九九八年立。
另一块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赠大藏经一部,代赞佛像装金万元。圣教宗风化育人,辉光映照四时春。法轮常转渡缘觉,师是禅门一凤麟。佛历二五四一年公元一九九八年季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