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供奉的关公在满族人眼中地位非凡,称它为“关玛法”(玛法为满语,意为老爷)。关帝庙满族民间也称老爷庙。满族入主中原以后,到处兴建关帝庙,以至关帝庙成为全国较多的庙宇。据载,吉林地区昔日有关帝庙60座之多。满族人信奉关帝,主要是崇拜他集忠、孝、节、义于一身,能征善战,勇武精忠。这符合满族人崇尚武功,格守信义的传统道德规范。以关公镇山,可见当时对吉林城风水的恐惧和重视。
从北山东峰拾级而上便是威严壮观的关帝庙,该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7年),建起关帝庙正殿三间。北山关帝庙后经雍正、嘉庆、同治年间逐渐扩建而有山门1间,东配庑5间,戏楼、钟楼、鼓楼各1座,澄仙阁、翥鹤轩各3间,关帝庙正殿供奉关公塑像。
关帝庙正殿对面后增修了一座大戏台,曾悬挂着“华夏正声”的匾额。戏台两侧曾挂楹联:“顾曲小聪明当日可怜公瑾,挝鼓大豪杰至今犹骂曹瞒”。一副对联说的就是三国故事。后来戏台改建成天王殿,也就是现在大家进入关帝庙东侧一栋。西侧原有一座澄江阁,建筑墙上曾镶嵌石碑一块系清代著名四大书法家之一铁保书法作品,是他嘉庆二十一年(1816)书写的“恭建吉林万寿宫记”,碑宽1.2米、长2.6米,全文391字,是少见的艺术珍品,由于镶嵌在墙上,楼门之后,开门就会让门把它挡住,故此被誉为“澄阁藏碑”,是吉林旧八景之一。可惜2008年澄江阁房倒屋塌,“澄阁藏碑”风景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