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慈 胜 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内容概述
慈胜寺始建于金·天会九年,明中叶迁址北移并重修了大佛殿,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年间都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扩建和维修,建国后,由县政府拨款维修天王殿、钟鼓楼、山门,现保存较完整。
慈胜寺具有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坐北向南,中轴线经纬分明,依次排列山门、天王殿、正殿、东西钟鼓
楼、东西偏殿、东西照壁,单进四合院的布局合理,设计精巧,创建870余年来,主体建筑依然稳固。
山门进深一间,砖雕柱头斗拱,硬山顶,为黄兰青琉璃瓦覆盖。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拱型平顶窑洞,硬山式灰瓦顶出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内供有明代彩塑释迦牟尼三身像,墙上绘有清代彩塑壁画,在供奉佛像的龛壁上都保留原样明代彩塑的装饰纹样,以缠枝忍冬花浮雕为底,并间盘龙,祥凤环绕其中。殿顶明代琉璃吻兽,处处体现了明清时代建筑风貌,正殿内部为拱型无梁砖筑,上半部球形穹隆,也是用砖券拱成,并无梁、栋、枋,所以称无梁殿,也称砖殿,砖殿外面墙上饰以斗拱、垂柱、横楣、窗棂。外型为硬山顶型,两者衔接得天衣无缝,这在各寺院建筑中也是少见的,体现了古代建筑设计构想方面的精巧,在建筑、艺术、金石碑刻方面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东西钟鼓楼是悬山顶黄兰青琉璃瓦,修筑有龙身琉璃脊兽。东偏殿为十八罗汉殿,西偏殿为地藏王殿。东西照壁为黄兰青琉璃瓦剪边,盘龙图案生动逼真。这些建筑形成了整体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