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6年,200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她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扬州,总占地500多亩,建筑面积26万平米,主校区位于扬州城南风景秀丽的高旻寺景区,校园建筑古雅,花草芬芳,绿树成荫。行走其间,移步换景,或见湖光潋滟,亦闻书声朗朗,云水相融,人文荟萃,呈天人合一之境。
学院秉承“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天人合一”、“面向人人”和“君子不器”的绿色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形成和凝练了绿色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科学、园林园艺、医学、经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语、人文科学和基础课部等9个系部,现有在校生10000人。
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工程”成效显著,一批省部级教改试点专业、特色专业、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成果奖脱颖而出,拥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省级重点高职实训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5个,校内实训中心9个(实训分室189个),校外实训基地150个,图书馆藏书和期刊资料丰富,大学生创业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艺术团等学生素质拓展资源完善。2007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江苏省农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4月,受江苏省农林厅和扬州专署双重领导。
1956年秋季开始招生,设作物栽培、土地规划两个专业,有学生400余人。
1958年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增办了扬州农业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43名,学制两年。后因师资和教学设备缺乏,于1959年7月转入苏北农学院。
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学校于1962年6月暂时停办。教职工除少数留校管理校产,其余人员均重新分配工作。
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扬州农校于1964年7月21日复办。复办后的扬州农校为“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性质,学制三年,1965年1月正式招生。在“文革”中,扬州农校再次停办。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果断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农业教育迎来了绚丽的春天。1981年3月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恢复扬州农业学校”,并明确学校由地区领导,办学规模为600-800人。
为了加快恢复进程,一批又一批有志于中等农业教育的同志,不畏艰苦,不怕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投身于扬州农校艰苦的重建工作。经过20年的奋斗,到2001年,扬州农校已设有12个专业,在校学生2000多名,教职工170名,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1991年在农业部全国中等农校办学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A等三级学校,1998年被省教委评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2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以苏教发(2002)112号文批准筹建“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7月,省政府以苏政发[2003]70号文正式批准在江苏省扬州农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从此,扬州农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步入了高等教育的行列。
扬州市经济管理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79年,前身是“扬州地区机械工业干部训练班”,1984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机械工业干部培训中心”。
1986年,学校与江苏工学院(现为江苏大学)联合办学,成立“江苏工学院扬州分部”开始大专学历教育。
1993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扬州市经济管理中等专业学校”,从事中等专业学历教育,近20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大专毕业生及专业证书994名,中专毕业生1182名。
2003年整体并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卫生学校创建于1950年8月,始称苏北卫生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制几经变化,1958年1月更名为扬州卫生学校,1983年学校从医专迁出,在扬州西门择址新建。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扩建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保留扬州卫生学校。1986年省政府批准,正式恢复扬州卫生学校,开设了卫生医士、医士、卫生检验士、护理五个专业,成为一所立足扬州,面向全省,培养卫生、护理、检验等多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卫生中等专业学校,连续16年获得扬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中专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中专校“文明校园”等光荣称号,护理专业被扬州市评为示范专业。
2005年整体并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