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初期,附近八个村庄村民集资始建真武庙(玄武庙),庙舍九间,并将鸡爪山改名为金宝山。清光绪年间,八村扩建真武庙,规模扩大,建筑宏伟。庙舍分前后两院,两院各有一座大殿,两大殿抱厦禅门,雕龙刻凤,飞檐彩壁,瑰丽多姿,非常壮观,后又增建六间高楼,廊坊两厢,前后庙舍共计24间,占地30余亩。院内古木参天,有古碑四座,大钟一口,水井一眼。常住和尚十数人,较闻名者如元修、元墩、元尊、元贵等。
清末民国初年,水患频繁,战乱不断,真武庙年久失修,逐渐残破,至一九四八年,已成为一片废墟,瓦砾遍地,杂草丛生。一九九二年春,附近村民,参照清代真武庙建设规模和图样,计划重建真武庙。
二00四年冬热心群众在军集村东小桥下发掘出土了《重修玄帝大殿挽厦禅堂碑》,该碑立与清嘉庆二十三年,碑文中记载“惟濮为帝丘旧地,尧陵舜庙唐虞故迹犹存,其以山名者,历山吉山外有金宝山。”此外碑文还详细记载了金宝山附近的文物胜迹:“金宝山西望谷林陶唐氏之陵隐隐可见,南望历山,有虞氏庙在焉,北望吉山,传为许由之居处”。
金乡县真武庙又称五里堠大庙,坐落在城中心以北五华里。南北长、东西窄,占地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据记载,真武庙坐北朝南,三重大院,系元至元时所建,明主簿方伯辉重修,明崇祯年间民众捐资又进行了修缮。正门有东西厢房,中有大殿、前殿、后殿。其后殿为戏楼式殿,前、中、后殿均为琉璃瓦铺顶,其中大殿最为壮观,为二层建筑,主殿七间,周边围有走廊,四面飞檐,琉璃瓦盖顶。24根滚龙柱支撑,均为盘龙透花雕刻,非常雄伟壮观。庙院大殿中供奉主神像为玉皇大帝,为木质结构,金面座式,形象自如,目向远方,神态安然,殿前有四大金刚(四大天王),站立式,形相逼真,威武强壮,各手内持有自行神器。大殿内东、西、北墙有二十八宿诸神,面目威严,神态各异,各有神器在手,有望而生威之神武。其后蓼三楹为寝室,中间开阔地有土筑戏楼。庙内东南角有坑塘一处,占地约6亩,庙院内有古槐、古柏及石碑4座。庙院前原有一处广场,占地约12亩,有东西向大道一条,旧有庙会,香火十分兴旺。文革“破四旧”时真武庙被毁坏,现有庙基、石碑、碑座、坑塘少部。于2010年恢复重建,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再现其历史原貌。真武庙占地约1.28万平方米,建筑群长160米、宽80米,采用明清风格,主体呈中轴对称分布,纵向由南向北分布分别为山门、真武殿、钟鼓楼和三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