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湖堂原名庵寨,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39年),历代屡次修茸,为二进三开间庙宇式建筑,面积96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四合院式的宫观建筑。庙里供奉神明众多,其中三宝佛、广济祖师、观音菩萨和伽蓝菩萨为佛教;保生大帝、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等归属道教,佛道相聚一堂是天湖堂一大特色。寨前有924平方米的广场和一口450平方米的池塘,现有保生大帝大理石雕像、石牌坊、十二生肖石雕、十八罗汉像、步道台阶、凉亭、九龙壁、神龟呈祥、文化长廊等,与天湖堂共同组成天湖堂保生大帝文化园。
天湖堂主祀保生大帝,保生大帝信俗文化鼎盛,信众遍及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其供奉的保生大帝是由当地马氏族人于南宋嘉定十年自白礁慈济宫迎请供奉于庵坑岭的马氏庵,直至120多年后的元朝惠宗至元五年(1339年)由南湖境内众信士和十二牌信士手执龙旗,将庵坑岭马氏庵供奉的保生大帝像、观音菩萨像、三宝佛像等神明一并迎接来新址奉祀。
一年一度的巡安,信众扛抬保生大帝銮轿,伴以仪仗队、锣鼓阵、龙艺队和桌仔艺队,走遍十四牌数十个村社,规模相当庞大。十四牌社即天湖堂保生大帝香火所及的14个村社,每年正月初五开始,保生大帝都要到十四牌社巡游一遍,于正月十二日返回天湖堂入庵。路线分两路,历时8天:一路由南湖村始发,途经南湖、桂竹、新南、浮坪、下石、顶寨、诗坑诸牌社;另一路由合溪始发,途经合溪、高山、彭溪、诗坡、联荣、岩坑、溪头诸牌社。正月十二日,两路巡游队伍于诗坑汇合,一起返回天湖堂入庵。
保生大帝巡游所至,各牌社供点按序恭迎接送,在村社内举行各种民俗活动,逢街市则在沿途店铺门市罗列香案祭祀用品,燃放鞭炮恭迎。遇神明歇脚过夜的村社,一般会连续唱演3夜大戏(多以潮剧、芗剧为主,俗称“大班戏”,也有现代歌舞表演的,早年经济较落后的村社,则以放映电影替代)。
每年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诞辰纪念日,天湖堂亦热闹非凡,十四牌供点大小头家,彩车、锣鼓队抬拱全猪,具备美酒财币礼炮五果等敬神用品,燃烛进香。另外在此时,天湖堂还会举办保生大帝民俗文化节。
每十二年中,要连续三年组团到祖宫青礁慈济宫掛香,人数多达千余人。每年元宵佳节,此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迎春祈福活动,游客将可一睹崎岭铁枝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