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学术期刊。
据《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5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共有编辑2人、编务1人、封面摄影1人;据2020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期刊官网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编委会共有编委1人。
据2020年6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文献共17333篇,总被下载4561769次、总被引13255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6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41。据2020年6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量为10063篇,基金论文量为1353篇,被引量为108039次、下载量为66次;根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因子为1.7。
1965年,《高教战线》创刊。后因历史原因停刊。
1982年,《高教战线》复刊,刊期为月刊。
1986年7月,《高教战线》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
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刊期由月刊更改为半月刊。
2017年4月,《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栏目有人物风采、科技与产业、教坛广角、管见篇、新世纪教材改革与建设、外国高教之窗。
据《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5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共有编辑2人、编务1人、封面摄影1人。
《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人员
职务 名单
编辑 王弘扬、韩晓萌、王瑶、王惠英
编务 井连国
封面摄影 董春胜
据2020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期刊官网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编委会共有编委1人(徐越)。
2015年7月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主办的首届协同创新制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同月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主办的2015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办;同月2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与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众创时代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年)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录。
《中国高等教育》为半月刊,每月逢3日和18日分别出版,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
据2020年6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文献共17333篇。
据2020年6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量为10063篇,基金论文量为1353篇。
据2020年6月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总被下载4561769次、总被引13255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465、(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41。
据2020年6月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高等教育》被引量为108039次、下载量为66次;根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因子为1.7(高等教育学刊均影响因子为1.1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名第478名。
《中国高等教育》为社科双效期刊。
1986年7月,陈云同志为《中国高等教育》题字。
《中国高等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倡导“正视听、明学理”,关注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该刊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探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交流各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的事迹。
一、《中国高等教育》对投稿人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或其他费用。
二、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稿件应有创新性,论点明确,逻辑性强,术语使用规范,论证清晰,结论可靠,文字精炼。文章主题、写作风格应与该刊的定位和风格相一致。
三、来稿至少包括文章题目、作者介绍、主体内容、参考文献等部分。凡以中国国家和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为内容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及课题代码编号。
四、文章题目简明扼要。作者介绍部分需注明作者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投稿后,作者信息如有变更,请及时告知该刊编辑部。
五、文稿要求字体端正,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稿件中若有图表,其图表设计应有自明性,图表内容请勿与相关文字表述重复,图表质量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职务 名单
期刊社社长 翟博
期刊社总编辑 陈志伟
编辑部总编辑 唐景莉
行政综合中心主任 李石纯
新闻编辑中心主任 卢丽君
品牌拓展中心主任 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