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一种农作物,可晒干,炒后可食用。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在汉晋间引入我国。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白扁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霜,受霜害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湿,应注意浇水。花期要求干旱,空气和土壤湿度大,容易落花。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种植。
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光滑。羽状三出复叶,小叶3,顶生小叶宽三角状,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直立,花序轴粗壮;花2至多朵;小苞片2,脱落;萼阔钟状,萼齿5,不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红色,长约2厘米,旗瓣基部具耳。
荚果倒卵状长椭圆形,微弯,扁平,长5-7厘米;种子2-5,白色或紫黑色,长约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成熟后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0.8-1.2cm,宽0.6-0.9cm,厚0.4-0.7cm。
表面黄白色,平滑而光泽,一侧边缘有半月形白色突起的种阜,约占周径的1/3-1/2,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脆,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白色,角质。嚼之有豆腥气。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白扁豆为1年生草质藤本,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怕旱、怕霜冻。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黏重、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植。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向阳地块成片种植,也可利用房前屋后、零星地块种植。
4月下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60cm、穴距50cm挖穴,穴径和深各10cm,每穴施入土杂肥5kg,与底土混匀作基肥,每穴播入3~4粒种子,播后盖1层厚4cm的细土,然后浇水湿润,并盖草保温、保湿。出苗后撤除盖草。
当苗高10~15cm时,进行中耕除草并间苗,每穴留壮苗2株,每亩(667m2,下同)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kg。以后根据杂草生长状况,再中耕除草2~3次,封行后停止中耕除草。当苗高30cm时,搭设“人”字形支架,引导茎蔓攀援生长。苗期保持田间湿润,花期节制浇水,雨季及时疏沟排水。开花前,本着“剪小不剪大、剪密不剪稀”的原则,剪去部分分枝,使养分集中开花结果。
锈病
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白色斑点,后病斑中央凸起呈暗褐色小疱,破裂后散发出锈褐色粉末。最后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
群集在嫩茎、嫩叶上吸取汁液。防治方法:用10%的吡虫啉15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杀。
扁豆花于6~7月份含苞待放时采摘,扁豆花采后直接晒干即成商品。秋天,当果壳变为黄白色略现皱缩时采摘。
白扁豆采收后晒干,用木棒拍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即成商品;种皮,先将白扁豆放入水中浸泡到种皮鼓起后剥取,晒干即成商品。白扁豆以身干、粒大、整齐饱满、色白者为佳;扁豆花以身干、完整、未完全开放、色黄白者为佳。
白扁豆一身都是宝,它的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入药。扁豆衣能健脾、化湿,用于治疗痢疾、腹泻、脚气、浮肿等;扁豆花能解暑化湿、和中健脾,用于治疗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等;扁豆叶能消暑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治疗暑湿吐泻、疮疖肿毒、蛇虫咬伤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