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端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该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该画是唐寅仕女画的代表作,描绘了唐代扬州名妓李端端与诗人崔涯之间的逸闻趣事。画中女子发簪高尚挽起,表情凝眸静思,素妆典雅明丽,风姿亭亭玉立。裙带在微风之中轻轻飘动,姿容秀芙,栩栩如生。该画用笔工致,用墨清润,设色雅丽,为一幅人物、山水俱佳之作。
该画共作五人,居中为唐代诗人、久居扬州的狂士崔涯,戴文生巾、留八字须,神情俊朗清爽,端居而坐,手持诗文卷纸半垂膝腿下。崔涯对面持白牡丹者即为扬州名妓李端端和其婢女,李端端姿态文雅,面部表情从容大方,傲然站立于崔家客堂,在向崔涯细细陈述什么。崔涯正凝神谛听李端端的讲述,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态,透露出儒雅洒脱的精神气质,似乎深为其言辞所折服,钦佩之情溢于眉目间。案上一古琴放于锦囊中,笔墨、书卷陈列案几。左侧书案两边站立者为主人的两位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在主人身后皆拱手静静倾听主客的议论。
画上有唐寅诗跋:“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忆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唐寅画并题”。
钤“唐伯虎印”、“唐居士”印等。
该画乃根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所记唐代名士崔涯为名妓李端端作诗、改诗故事所绘而成,作李端端与狂士、诗人崔涯相会情形。李端端与崔涯同为唐代人,一是扬州名妓,一是淮扬名诗人;他俩之间有过交往、摩擦,关系从疏到密,从论辩、讥怨到相识互重,擦出爱的火花。崔涯为人豪侠,长于宫词,与同代诗人张祜齐名。崔每题一诗于娼肆,即传诵于街头巷尾:“誉之,则车马继来;毁之,则杯盘失错”。于是乎“红楼以为倡乐,无不畏其嘲谑也”。一次,崔嘲笑李端端“黄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仑仑山上月初生”。李端端见诗后“忧心如病”,守候道旁,向必经此路的崔涯跪拜,“优望哀之”,崔被感动。真是“不打不相识”,一个风尘奇女,一个诗坛高手,一来一往,相互理解,交谊日深;后崔涯另题“一绝饰之”:“觅得黄骝被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于是“大贾居豪,竟臻其户”。有的戏之曰:“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期一日,黑白不均”。原来李端端肤色稍黑,然美艳过人,人戏呼之为“黑妓”,而今“黑妓”却胜丰润浓香的白牡丹,更是名噪遐迩,足见崔诗的社会效应。唐寅即据此创意而创作了《李端端图》。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29岁得中应天府(今南京)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以卖画为生。其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画法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响,30余岁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宗“院体”一路,后泛学宋元诸家,自成一体。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
该画用笔极为清新洗练,用笔瘦硬,多以方折的线条勾画衣纹线,线条凝练劲畅,疏落有致,湿笔生纸,亦见老辣、劲峭笔墨的韵致。背景山水、树木的勾勒、皴擦,亦多砍斫之笔,极见小斧劈皴的笔势。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由于唐寅儒雅、文秀气质的浸润,使过于生硬、苍劲、狂纵、板硬的笔势有很大的减弱和消除于酣畅淋漓中呈现出秀雅、文秀的气韵,确实最见唐寅山水画的精彩之处。
全幅人物形象潇洒生动,娴雅俊美,线条洒脱劲挺。李端端虽然从容安然向崔涯陈说自己的理由,但也微微露出某种不安和期待,将青年女性求见生人时忸怩不安的神态非常微妙地体现出来,颇为传神。李端端随行侍女,则背向观众而立,小心地随侍在主人身后。背景作一山水大屏风,带有明显的南宋山水画面貌,为唐寅典型的新院体山水画手笔。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杨孝鸿:该画无论是工笔重彩还是写意淡彩,均显示其极高写实陵巧,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
南博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万新华:该画作内容比较随意,由此可以得知唐寅生性风流,偏好文人与名妓这类题材。
2014年12月9日—2015年3月8日,苏州博物馆举办“六如真如—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其中包括《李端端图》。
2015年4月27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推出明代吴门书画特展,展出100多件书画精品,其中包括《李端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