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後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总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後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940年)邵周等重装题记。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另有宋苏辙、蒋璨,明吴宽、李东阳,文征明、清高士奇、安岐等题拔,其内容有如:
明文征明跋曰:“如散僧人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清安岐跋曰:“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怀素大约在三十二岁时,步行走出湖南赴长安,去拜谒名师,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到长安后看到不少难得一见的“遗篇绝简”,也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由于他个性洒脱,草书绝妙,受到许多书家、诗人及名流公卿的激赏,得到了一连串的颂扬诗文,足可编成一部专辑。怀素在长安住了大约五年,约在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十月离长安回家乡零陵,途经洛阳。他最仰慕的狂草大师张旭多年在洛阳活动,虽早已去世,怀素仍特意造访洛阳以追思前贤。未曾料到在洛阳恰巧遇到张旭弟子、书法家颜真卿。颜当时路经洛阳办理私事。他笃信佛教,好与僧人交往,且怀素又是他同学邬彤的弟子,因此对怀素很是器重。见怀素狂草可与先师张旭比美,更是感叹不已,遂应怀素之请,为《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序。在此歌集的基础上,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写成了一卷《自叙帖》。
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出游,历衡阳,走广州,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适逢颜真卿,曾趋谒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唐代名士如李白、卢象、戴叔伦、钱起等人,皆有歌行称颂之。
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论书帖》、《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等帖。
在狂草书体中,一笔书特征最为明显,在点画处理中也就以线条的变化为主,跳荡的笔法、提按的用笔成为常态。点在狂草书体中运用广泛,点的方向、位置影响着字体的姿态、章法和书体的风格特征。《自叙帖》中“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基本上由四个点构成,也有横竖连笔书写或者后两点连笔书写的,不管怎样的书写方式,点画的姿态均各不相同,大小、曲直、粗细、牵丝映带以及点画的行笔轨迹均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相似的笔画如“之”字的首点和剩余的曲折笔画的长短、大小、弯曲弧度及连笔转折的方向角度等;三点水写法的大小、轻重、弯曲弧度等也体现着明显的变化。
书法的结体取势主要是针对汉字结构的把握和字形处理方面,结体偏重于汉字内部的结构部件及其比例大小的处理,取势更加观照字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而《自叙帖》在结构上处理字时部件较为灵活,长短大小、穿插错落一任自然;字内、字间姿态万千,字的重心、松紧、外观空间与字内空间处理以圆为主,间用方、尖、多角等不规则空间布局和分割,在结体取势方面仍然灵活多变。
在《自叙帖》中,线条多呈现圆转为主光滑流畅的特征,在用笔上以平动提按为主。在用笔特征上具有篆书线条特征,这既是中锋用笔要求,也与唐代篆书发展所追求的线条特征相关。在《自叙帖》中常见的是笔锋灵活,四面出锋或者八面出锋的用笔特征。但在行笔中提按笔法充分,顺势或者逆势的弧线、圆圈较多,转换运笔方向使用圆滑的运笔方式,折角较小线条、牵丝映带处转换笔锋的方式也转折并用,整体上呈现出圆润姿态。
《自叙帖》在字组处理上以稳重为主,而稳重特征的取得是靠汉字部件的变化和平衡取得的。每个汉字端端正正,汉字中心呈现均衡直线只出现在开头部分七八行,后面的字群处理很少如此,即使字迹端庄,其中心线的连接也并不在一直线上。每一行汉字作为一个单位,其中心轴线的连接在该帖中既有折线又有曲线。连接线为折线的一并配合着笔迹轻重的变化,其变化感和跳动感增强;连接线呈现曲线的则大多为不规则曲线,往往弯曲幅度大小、方向均有变化,但在用墨、调整笔锋方面次数较少,这与草书抒情性直接相关。
另外《自叙帖》中行距基本一致,其间也有穿插甚至少量汉字笔画的交叉覆盖,但这毕竟是少数,在整体风格圆润、笔迹细劲为主增加了变化和灵动之势。
《自叙帖》在墨法上多用渴笔。如第11行的“心胸略”三字,第35行的“夫草”等字。应当说明的是,渴笔并非虚笔病笔,甚或轻笔。恰恰相反,怀素的渴笔正是他在书写过程中,一气呵成来不及蘸墨几个字连书所致。在这里,墨淡处不但没有力弱之感,反觉更加苍劲,更能显现墨迹的真实与巧妙。
此帖是狂草,故运笔极快。颇耐玩味的是,帖中之字疾中有缓、缓后愈疾、此起彼伏、变化无穷。如第10行的“往往遇之”四字,呈断开之势,书写缓慢;但第11行便是通行连笔疾书。再如第97行的“中好怀素自言初”七字,书写速度明显变慢;但从第98行往后突然笔速加快,就像下雨时忽然狂风大作一样。这种情况,几乎每页都有。
古人论书,主张形神兼备,而尤重神采。神采,即《书谱》中所说的“情性”,又称之为“写意”(或“用意”)。而《自叙帖》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最大,以至到了至高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特别是后半段,简直到了一种无所遮掩的醉狂状态中。正如帖中所述:“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怀素善于乘酒兴作书,仔细寻味,此帖每字每画无不倾注着此等意境。特别是那些疾速书写的大字,如“张颠”、“戴”、“醉来”、“狂来”等。作者挥毫时当已不觉得世界的存在,而是只有自身——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志向。在《自叙帖》中,怀素之笔下,已达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我即字,字即我;人与字一体,书与意一态”之意境。这也即是怀素的“醉”——非“酒醉”而是“心醉”、“意醉”、“情醉”。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如后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覆起万变而举止自若。《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
北宋书法家米芾《海岳书评》:“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中国书画篆刻品鉴》:“如狂风骤雨,如闪电雷鸣;溶天地万物之态,合宇宙阴阳之道;精彩频出,高潮叠起,这不可捉摸的线的精灵,溶化在《自叙帖》的黑白之间,呼之欲出,腾空欲飞。”
当代书法家刘正成:“我读《自叙帖》二十年,初则惊奇莫名,叹为观止;继而又觉简单粗糙,点画无形,有失雅丽;再之,便觉浩浩茫茫,神秘莫测,笔意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升腾,不知其所止,不可望其项背。”
当代艺术家王景芬:“如果我们细致观赏全篇时,书法形象是极为丰富的,而这些丰富的书法个体形象缀成一篇,又行气连贯、气势充沛、虚实变化、点画错落,犹如一支节奏鲜明的狂想曲。而造成这种种都是在迅疾的连续运笔中产的,因而是无意操舟,下意识的。”
当代书法家李志敏: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怀素至今有两件名震天下的作品流传于世。一件作品是他40岁时候为自己写的《自叙帖》,此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在书法史上享有盛誉;另外一件是怀素62岁写的《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也就是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小草”的“千金帖”。这两件名作是收藏界的稀世之宝。
《自叙帖》在大草或狂草领域达到了自汉末魏晋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与张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构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点。
《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是其晚年草书的代表作,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在《自叙帖》中,一变晋人草法,创造性地将篆书笔法融入狂草,后人称其为“草篆”,后世草书名家多有借鉴。
《自叙帖》是对尚法书风的彻底否定。这种否定正是书法艺术、书法观念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站在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自叙帖》所创造的就是今天所标榜的“现代精神”,一种充满个性创造力和藐视前人审美原则的人格力量。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当今书法的实用性早已退居次要地位,审美属性反而日益彰显,以《自叙帖》为代表的草书的影响将更为有力。
《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现收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已佚。
《自叙帖》在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余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皆有著录。
2011年11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名为“精彩100国宝总动员”的特展,《自叙帖》为其中展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