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方碑》是刊刻于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的一方碑刻,全称为“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一般认为书丹者是朱登,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庙碑廊。
《衡方碑》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高240厘米,宽110厘米,厚25厘米,属圆首碑,上雕蟠螭纹,碑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2行10字。额下有圆穿,穿下碑文记叙了衡方的祖先及衡方的生平政绩。书法上,其字体方拙朴实,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阙下;笔画端正粗壮,笔笔如磐石,折角棱条分明,有严峻之态;章法行密字满,平正之中有欹斜之变。
(碑额)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府君讳方,字兴祖。肇先盖尧之苗,本姓□□,则有伊尹;在殷之世,号称阿衡,囙而氏焉。□□□┘圡,家于平陆。君之烈祖,少以
衡方少举孝廉,历任郎中、即丘侯相、胶东令、会稽郡东部都尉、右北平太守、颖川太守、京兆尹等职。建宁初年,汉灵帝即位,起用旧臣,衡方被拜为步兵校尉。衡方上任才十天就突然染病,卧床不起,于建宁元年(168年)二月五日逝世,同年九月十七日下葬。《衡方碑》即其门生故吏在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为其追颂生前事迹而立的墓碑。
《衡方碑》的风格特征主要有:
①讲究气势。虽然从外形看来《衡方碑》并没有恣肆的体势和飞动的主笔画,但其铺毫前行、不求精工的线条本身和茂密的结构却又在昭示一种粗犷和雄强。
②崇尚古拙。“古”表现在线条的朴素,没有故作姿态的甜俗。线形的变化更多地出于自然的粗细交错、曲直相生、长短穿插等,在运笔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节奏点”可以找寻、没有人为的刻意雕琢,只有从平实线条所透射出的斑驳的古意和率真。“拙”表现在结构的方整,和方整之中的重心偏移——有时偏左、有时偏右、有时偏下。
③表现力量。《衡方碑》的力量表现为肥厚浑厚如磐石,此由用笔的“积点成线”而来。这种用笔不同于篆书的平移,虽然都是中锋,但篆书中勿须顿挫,用力平衡,而《衡方碑》线条的内在运动是不断地调整提笔、顿笔、扭曲、出锋等动作过程,不断地调整笔锋用力的角度和位置。它也不像《礼器碑》和《曹全碑》等波挑明显的汉碑那样来得舒展,而是显得匆匆忙忙,对波挑的书写尽量弱化,而表现为圆融和含蓄。
(图册来源:《汉衡方碑》)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然予尝以每行分翦,微空一线之隙装之,则每字相接,并不嫌于紧密,盖其书势在《景君》《郑固》二碑间也。(《两汉金石记·卷十二·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衡府君碑》,方古中有倔强气,自是东京杰迹。(《何绍基诗文集》)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汉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衡方》《张迁》,皆隶之盛也。(《艺概·卷五·书概》)
清代书法家方朔:字体方正浑朴,与《张迁碑》可以伯仲。(《枕经堂金石跋·卷三·汉卫尉卿衡方碑跋》)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①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卫尉卿衡方碑》)
近代书法家康有为:①于是《衡方》《乙瑛》《华山》《石经》《曹全》等碑,体扁已极,波磔分背,隶体成矣。(《广艺舟双楫·卷二·体变第四》)②凝整则有《衡方》《白石神君》《张迁》。(《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③《武班碑》为纪伯允书,《郙阁颂》为仇子长书,《衡方碑》为朱登书,《樊敏碑》为刘懆书,虽非知名人,然已工绝如此。(《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④《衡方》《张迁》《白石神君》《上尊号》《受禅》,皆方笔也。(《广艺舟双楫·卷五·缀法第二十一》)
近代篆刻家、藏书家姚华:《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弗堂类稿·跋衡方碑将字本》)
《衡方碑》原在山东汶上县次邱乡中店村(旧称平原社郭家楼)。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汶水泛决,碑陷卧,庄人郭承锡重立。1953年移到岱庙炳灵门内陈列,1983年9月移到岱庙碑廊。
著作 著录名称
名称 作者
集古录跋尾 欧阳修 后汉衡方碑
隶释 洪适 卫尉衡方碑
金薤琳琅 都穆 汉卫尉衡方碑
金石文字记 顾炎武 卫尉卿衡方碑
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 朱彝尊 衡方碑
分隶偶存 万经 汉卫尉卿衡方碑
隶辨 顾蔼吉 衡方碑
金石图说 牛运震 卫尉唧衡方碑
金石萃编 王昶 卫尉卿衡方碑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钱大昕 卫尉卿衡方碑
山左金石志 毕沅等 卫尉卿衡方碑
两汉金石记 翁方纲 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汉隶拾遗 王念孙 卫尉卿衡方碑
古墨斋金石跋 赵绍祖 汉卫尉卿衡方碑
平津读碑记 洪颐煊 卫尉卿衡方碑
枕经堂金石题跋 方朔 汉卫尉卿衡方碑
读书余录 俞樾 卫尉卿衡方碑
集古求真 欧阳辅 衡方碑
激素飞清阁评碑记 杨守敬 卫尉卿衡方碑
山东金石志 孙葆田 后汉卫尉卿衡方碑
校碑随笔 方若 卫尉卿衡方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