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在赵孟頫的笔下,化作了工整而不失灵动、秀丽中蕴含深邃的墨香世界。每一笔,皆是岁月沉淀的稳健与从容;每一划,皆是心灵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旋律。其字,宛若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既显大家风范,又不失细腻温婉,独树一帜,自成一派。
在卷首,赵氏绘了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这卷墨迹为纸本,纵二百四十五毫米,横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赵氏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其晚年书写的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精工中透静穆之氮,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书之精品。
卷首,明姚绶以行云流水般的行书,题写“松雪书道德经”六字,犹如画龙点睛,为这幅书法长卷平添了几分超凡脱俗之气。而前隔水绫之上,近代大家张爰的二度题跋,更是锦上添花,让这幅作品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愈发深厚。
赵孟頫,元代书坛之璀璨星辰,以其超凡入圣的翰墨技艺,于延佑三年阳春三月,于六旬有三之年华,挥毫泼墨,为高洁之士精心镌刻了这部小楷《道德经》的瑰宝。此卷不仅是他艺术生涯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小楷艺术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历经七百余载风霜,依旧熠熠生辉。
此卷《道德经》,曾几经辗转,落入明代项元汴、项笃寿等文人雅士之手,成为他们珍爱的文化宝藏。它不仅见证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对于道家哲学的深刻领悟与向往。如今,当我们凝视这幅跨越时空的书法佳作,仿佛仍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元代的清新与雅致,以及赵孟頫那颗超凡脱俗、追求至善的艺术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