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

#古代文明# 0 0
古印度文明要细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印度河流域产生的文明,另一部分就是恒河流域产生的文明。我们所说的古印度文明消失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消失,而恒河流域的文明还未消亡。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详细介绍 PROFILE +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后被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了恒河流域文明。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古印度文明细分两部分来看:一是印度河流域产生的文明,另一就是恒河流域产生的文明。我们所说的古印度文明消失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消失,而恒河流域的文明则未消亡。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流域文明”。

文明进程

印度河文明时期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产生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年,由达罗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组建城邦,发展社会生产。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1750年左右外族入侵,印度河城邦消失,文明随之消亡。狭义的古印度文明指的是印度河文明。

恒河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具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古印度金币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

4世纪初,贵霜帝国衰落,笈多王朝(320-540)兴起,建都华氏城,该王朝取代贵霜帝国,逐渐统一了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北印度地区。到超日王(380-415)时,国势强盛,疆域扩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首都是华氏城。该王朝同国外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往来。

哑哒人入侵时期

5世纪中叶,哑哒人自中亚侵入印度。6世纪初,哑哒人占领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联军打败哑哒人。但笈多国家经哑哒人打击后,内部各小邦纷纷独立,陷入分裂混战之中。570年,笈多王朝的统治结束。

戒日帝国

戒日帝国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7世纪初,戒日帝国(606-647)兴起,哑哒人被逐,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东到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整个北印度。戒日王统治时正值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拉齐普特人时期

戒日王死后,帝国陷入分裂。8世纪时,拉齐普特人统治的各小国割据称雄,拉齐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贵族后裔,军事种姓(另一说是外族人,北大学者马克尧认为,拉齐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罗人的游牧部落,后与当地贵族融合,因而该民族的源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他们勇武好战,彼此削弱,失去了对外防御能力。8-10世纪,印度有三个大国互相争霸。

伽色尼王朝

该王朝是中亚阿富汗境内兴起的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1001-1026年,该王朝的苏丹马穆德(999-1030年)先后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说是15次),使其遭受严重破坏。马茂德的远征以掠夺财物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统治,他死后,其国家很快就瓦解了。旁遮普并入伽色尼王朝。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时,印度南部在10-12世纪时兴起一个朱罗王国,该王国曾远征锡兰,并与阿拉伯有频繁的贸易往来。12世纪末陷入分裂。

德里苏丹国家

12世纪时,阿富汗的古尔王朝(1152-1206年)从1175年开始不断入侵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将,名叫顾特布-乌德-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期间经历了五个王朝。

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断从西北山口侵入,这些外族侵入后大都与当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突厥人与以往大为不同,他们是在伊斯兰教“圣战”的旗帜下进来的,他们不但没有被当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印度教的传统力量也根深蒂固。总之,印度最大的特点是多分裂少统一,以及多种宗教长期并存。

莫卧尔帝国

莫卧尔帝国的创立者是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故自称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尔率2万多大军进攻德里苏丹国,德里国的苏丹亲率4万多大军迎战,巴布尔取得战争的胜利,苏丹战死。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起莫卧儿帝国(1526-1858)。1529年,巴布尔统一了北印度。到阿克巴(1556-1605)即位后,莫卧儿帝国进入鼎盛时代。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超过了历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尔。

文明特点

经济

以农为主,莫卧尔帝国阿克巴统治时,工商业比较发达。

政治

德里苏丹国之前的各个阶段,国家政体都是中央集权制,上古时期的共和制小邦到笈多帝国时已不存在。南印度的朱罗王国有较完备的行政制度和税收机关,各行政区还存在人民会议。

德里苏丹国时,苏丹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他是国家首脑和伊斯兰教教长,也是国家武装的最高统帅,是君权和神权二位一体。苏丹在名义上仍奉阿拉伯哈里发为宗主,继位后要得到哈里发的封号,发行的货币要铸上哈里发的名字,但实际上完全独立,不受节制。苏丹有一支以骑兵为骨干的庞大常备军。中央设部,各部有大臣,大臣之上为首席大臣,称维齐尔(宰相),辅佐苏丹。全国设23个行省,苏丹任命总督统治各省。公社仍为基层政权组织,村长大多由印度教徒担任。上层人物都是伊斯兰教教徒,出身于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军事贵族家族,政府和军队中的高级职务均由他们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做低级官吏。

莫卧尔时的文武百官实行统一的军衔制度,竟多达33个级别。

封建制度

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印度,农村公社仍然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但奴隶制已走到尽头,出现了早期封建关系的萌芽。笈多王朝的国王无条件地将土地、民户和耕牛封赠给官僚、贵族、僧侣和寺院,并发给铜牌赐地证书,受封者成为封建主,而被封赐给贵族和寺院的民户,则成了封建依附农民,他们必须向封建主交纳租税并服劳役。此外,自由农民耕种公社土地,也要交纳一种称为“巴伽”的田赋。

戒日帝国时期,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最后确立。戒日帝国的土地原则上仍属国王所有,称为“王田”。国王有权处理王田。据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王田分四种:一为帝国占有地;二为官僚占有地(禄田,食邑);三为婆罗门(硕学高才者)占有地;四为寺庙占有地(福田)。戒日王对教俗地主的布施和封赐,是将土地连同农民一起封赐的。教俗地主的土地均由村社农民耕种,农民不仅被束缚在土地上,而且随着土地占有权的转移而转换主人。农民要向领主交纳收获物的1/6,还要交“费用”(货币)和服劳役。农民还得通过村社向国家缴纳捐税。村社组织依然保留,并保留着公共土地,公社首领和公社会议的权力还比较大,有自治特点,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有的村社仍以大家庭为单位,并保留着定期重分土地的习惯。戒日王对教俗地主布施或封赐的土地,其数量很大,多者可达百邑(一邑相当于一个村社,200户农民),如那烂陀寺就拥有土地200邑,依附农民多达4万人。教俗大土地所有者对其领地具有世袭权或自由支配权。封建主还握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权,他们可以任意处置农民。因此,戒日王时代,印度的封地、赐地已脱离政府的管辖而具有独立性。戒日王死后,大封建主纷纷割据称雄。从7世纪起到12世纪末,北印度出现了许多“拉其普特人”的小王国。

德里苏丹视全国土地为自己的财产,他将大部土地以军事采邑(“伊克塔”)和寺田(“伊纳姆”)的形式封赐给军事贵族、官吏和清真寺。领有采邑的人称“伊克塔尔”或穆克提,他们必须服兵役,为苏丹提供一定数量的雇佣军。14世纪以后,苏丹允许伊克塔成为世袭领地,伊克塔尔得到免税特权。此外还有印度教的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长也拥有世袭领地,也享有豁免田赋的特权。世袭领地的所有者称“柴明达尔”(“土地持有者”之意)。苏丹国歧视和迫害非伊斯兰教的印度人,向他们征收人头税和其他苛捐杂税,土地税是其产量的1/3—1/2的。国家实行包税制,商人利用包税特权任意勒索农民。因此,苏丹国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斗争十分尖锐。特别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比较尖锐,长期的对立给印度造成不良后果。而印度人民反抗苏丹政权的斗争则从未间断。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苏丹政权日益削弱,地方总督势力强大,脱离中央,割据称雄,这给外族的入侵铺平了道路。

莫卧尔帝国承袭了德里苏丹地封建土地制度。一部分由政府租给农民,派官吏直接征税;大部分以采邑(札吉尔)形式分给军事贵族,伊斯兰大教长和清真寺也得到封赐。采邑是有条件的封地,领有者(札吉尔达尔)无世袭权力,大小采邑无等级关系,农民与采邑主也不存在西欧式的依附关系;还有一部分是印度土邦君主和部落酋长的世袭领地,领有者称柴明达尔,大多在边远山区,对农民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处于半独立状态。17世纪时,采邑和柴明达尔的差别逐渐消失。

阿克巴改革

阿克巴在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战争告一段落后,为了加强帝国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阿克巴集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是帝国最高首脑、最高统帅、最高法官和伊斯兰教最高教长。中央下设财政、军事、司法、宗教和监察等部门,各部门的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分为21省,派总督统治。文武百官如前所述,实行军衔制和等级制,共分33级,称“曼沙布达尔制”(另一说是66级,最高为万夫长,最低为十夫长),按级授予采邑。

其次是加强财政和税制的管理。丈量全国土地,测定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据此规定税额。赋税分实物税(1/3)和货币税,取消包税制,租税一律由中央派官员征收,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限制了官商的勒索。

各种政策

为了巩固统治,调和宗教和民族矛盾,改变传统的歧视土著人的政策。1563年,下令取消印度教徒的朝圣税和人头税。对印度教封建主改用怀柔政策,提拔他们,授予高官。如1582年,在212名高级军政官员中穆斯林占40%,印度教徒占21%。还委任许多拉其普特酋长任帝国的军事长官。对印度教徒实行较宽容的宗教政策,允许信教自由,原先被迫改信伊斯兰教的人可以恢复原来的教籍。但他的宗教政策引起伊斯兰教贵族的激烈反对,1580年,发生贵族大叛乱,阿克巴亲率大军平定了叛乱。阿克巴还综合各种宗教的教义,创立一种“神圣宗教”,自任教长,主张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和平共处。他打算以此统一各种宗教,消除彼此的分歧和矛盾。但他创立的新宗教只在宫廷有少数贵族信徒,未能发扬。不过,这种宽容宗教政策有利于减轻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的统治。

废除陈规陋习

废除印度社会许多陈规陋习,如寡妇殉夫、童婚、杀婴、神灵裁判、奴役战俘等等。此外还创办学校,让女子受教育等。

此外,阿克巴也关注发展农业和水利灌溉外,特别重视发展商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扩大商业交通网,在全国范围内修筑公路,此外还创办学校,让女子受教育等。1585年以后,阿克巴又进行了新的扩张,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阿克巴死后(1605年),统治阶级愈来愈腐败,他们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为了充实国库,又恢复包税制;对外发动对南印度的扩张战争,战费激增,人民群众再度陷于苦难的生活之中;随着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地方封建主独立性加强,各地总督纷纷割据称雄,中央权力削弱。从1498年达·伽马到达卡利库特时起,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印度,进行残暴的殖民掠夺。人民群众在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纷纷举行起义。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

宗教与种姓

佛教

笈多王朝时,印度的佛教是十分普及的信仰。到戒日王时,佛教开始衰落,戒日王虽敬重玄奘,为他举行盛大法会,但戒日王本人却是一个湿婆教徒。佛教的命运和基督教一样,在它的故乡虽然衰落,却向世界其他地区广泛传播,成为一个国际性宗教。

印度教

戒日帝国时,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婆罗门教和佛教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4世纪前后,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形成新婆罗门教。8世纪经商羯罗改革,形成新型印度教。主要经典有《吠陀》、《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主神有互相关联而各具一相的三相神,即婆罗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婆罗摩(大梵天)是创造世界之神,毗湿奴(遍入天)是赐福神,主管维持世界,湿婆(大自在天)是毁灭神,主管破坏世界,也是苦行神和舞蹈神。

印度教教派繁多,主要有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

毗湿奴教派形成于12世纪中叶,实行苦行和素食等禁欲主义。传说它躺在海中一条千头巨蛇身上,坐骑为金翅鸟,妻子为吉祥天女,有许多化身,其中之一是《罗摩衍那》中的主人罗摩,在猴王的帮助下救出自己的妻子。它还曾化身为巨鱼,在淹没世界的洪水中救出人类始祖摩奴及其生物,这是印度的洪水故事。

湿婆派流行于南印度,传说湿婆有3只眼,4只手,分执三股叉与战斧等武器。它在焚烧死者的场地跳舞,在雪山中修苦行。因毁灭有再生意义,所以它是毁灭神和生殖的象征。它的妻子是雪山女神。该派否认婆罗门特权,教派多,有崇拜男性生殖器的林伽派、有视牛为神圣的教义派等。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等女性神祇,其仪式有牺牲、轮座(男妇杂交)等怪俗。马克思说:“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恩选集》2卷第62-63页),总之是一种奇特的宗教。

伊斯兰教

从德里苏丹开始,伊斯兰教取得支配地位,对印度教采取歧视和迫害政策。莫卧尔帝国也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但采取宽容政策,允许印度教等信仰自由。

锡克教16世纪创立,“锡克”一词意为“门徒”,此教主张信徒在神的面前一律平等,反对种姓制度。

种姓戒日帝国时,种姓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婆罗门和刹帝利基本没有变化,但吠舍分化,只剩下少数富有的商贾。首陀罗地位有所上升,与破产的大量的吠舍逐渐构成新型的首陀罗种姓——依附农。这样,名称未变,内容有了变化,前三个等级是封建主,后一个是依附农阶级。

文化

自然人文

自然科学主要是天文学和数学,详见教材。

人文科学主要是文学和建筑艺术,详见教材。这里对语言和史学略作补充。

笈多王朝时期,有《超日王传》和《戒日王传》,这些价值不大的文学作品用梵文写成的,可作为重要史料。

德里苏丹时期,方言文学兴起,梵文渐不流行。此时,印地语和穆斯林使用的波斯语混合为乌尔都语,也出现一些用波斯文写的历史著作,例如,明哈-乌德-丁写的《那西尔通史》,沙姆斯-伊-西拉其·阿费富写的《菲鲁兹王史记》,雅赫雅·宾·阿马德写的《穆巴拉克王史记》等。

莫卧尔帝国时,一位名叫图西尔·达斯的人用印地语改写了史诗《罗摩衍那》,有利于梵文古典作品的保留与传播。历史著作有巴布尔写的《自传》,用突厥文写成。由阿卜杜拉欣大汗译为波斯文。此外还有巴道尼写的《历史选集》,尼查姆-乌德-丁写的《阿克巴通史》,都用波斯文写成。

创建源头

古印度文明的创建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哈拉巴文化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16世纪到21世纪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先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其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将其译为“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等。除田间作物外,椰枣、果品也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和各种家禽。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两处城市遗址,规模都相当大。街道布局整齐,纵横相交。房屋一般用砖建造,有的隔出许多大厅和房间,并有良好的排水设备,而一些小房间则根本没有排水设备。这说明社会上已有贫富不均和阶级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而养尊处优的统治者。

哈拉巴文化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它们主要留存于各种石器、陶器和象牙制的印章上,这些文字符号有象形的,亦有几何图案,至今尚未成功译读。正因为如此,关于哈拉巴文化的来源问题,一直成为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斯芬克斯之谜:到底是土著文明呢,还是外来文明?

哈拉巴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消亡。它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后印度文献对它一笔带过。哈拉巴文化衰落之谜,仍有待后人去破解。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从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步向南扩张。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4世纪,雅利安人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了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24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世界十大最古老的文明 世界古文明排名前十 世界古代文明有哪些
世界历史源远流长,有的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则传承至今。纵观世界发展史,堪称世界十大古代文明的有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这些世界公认的古文明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永远都无法忽视的存在。下面大家跟随买购小编来认识下这些最古老的文明。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_历朝代大事件_世界重大历史事件_历史专业院校
纵观古代,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政权经历兴衰治乱都是往复循环呈现的。而在各个、朝代和世纪中,总会发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历史进程,甚至是历史上某个重要转折。今天MAIGOO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和中国各个朝代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世界不同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省博物馆十大国宝 云南省博物馆著名文物 云南省博镇馆之宝盘点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现藏文物23011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09件(套)。下文MAIgoo网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云南省博物馆十大国宝,有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牛虎铜案、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溪山行旅图》,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辽宁省博物馆十大国宝 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 辽博镇馆之宝有哪些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前身为1949年开馆的东北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辽博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其中鸭形玻璃注、《仲尼梦奠帖》、《草书千字文》、《簪花仕女图》、《洛神赋图》、《万岁通天帖》是大家熟知的辽博镇馆之宝。下面就随maigoo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些辽宁省博物馆十大国宝吧。
河南博物院十大国宝 河南博物院著名文物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有哪些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作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河南博物院十大国宝,上榜的有莲鹤方壶、云纹铜禁、贾湖骨笛、妇好鸮尊、杜岭方鼎、武则天金简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武林十大最强腿法 腿法武功排名 武侠剧中最厉害的腿法
武林中用腿的武功有哪些?武侠世界中,可以修炼的武功有很多种,腿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文中maigoo小编盘点了武侠作品中的十大腿法武功,名列前茅的有风神腿、天残脚、旋风扫叶腿,以及追命十一腿、连环迷踪腿、如影随形腿、铁帚腿法、大力金刚腿等。这些武侠剧/武侠小说中的腿法你都知道多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十大远古神莲排名 神话中的莲花有哪些 上古莲花神器盘点
远古神莲,存在于诸多神话和传说中,被描绘为具有超凡力量的神秘莲花。它被赋予了净化心灵、治愈疾病、延年益寿等神奇功效效,甚至被认为是能让人永生的神奇之物或是存在于上古的神器或法器。尽管这仅仅是传说,但其形象和象征意义在人类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么,你知道四大远古神莲是哪些吗?九大神莲又是哪些吗?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下十大远古神莲排名,上榜的有混沌青莲、业火红莲、功德金莲、灭世黑莲、净世白莲、轮回紫莲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武侠剧十大最强刀法 什么刀法最厉害 各种神级刀法盘点
你知道武侠剧里什么刀法最厉害吗?武侠世界里,能够修炼的武功有很多种,刀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文中maigoo小编盘点了十大刀法武功,包括魔刀刀法、割鹿刀法、傲寒六诀,以及阿鼻道三刀、神刀斩、绝情斩、小李飞刀刀法、阴阳倒乱刃法、反两仪刀法等。这些武侠剧中的刀法你都知道多少,一起来了解下。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行 山海经中十大食人凶兽排名 第一是条狗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有哪些?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其中有不少关于凶猛异兽的传说记载,颇为有趣,本文盘点了天狗、穷奇、九尾狐、蛊雕、诸怀、蠃鱼、朱厌、饕餮、毕方、修蛇这十大食人异兽,下面跟随MAIGOO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993年全球十大事件 1993年大事件有哪些 1993年世界大事盘点
1993年这一年并不太平,国内外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如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3·12孟买连环爆炸案、美国韦科惨案、向阳红16号沉没事件、马赛欧冠假球案、中俄列车大劫案、银河号事件。除此之外,你还记得1993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吗?下文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993年全球十大事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1990年全球十大事件 1990年大事件有哪些 1990年世界大事盘点
1990年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化的一年,这一年并不太平,国内外各种大事件轮番登场。你还记得1990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吗?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990年全球十大事件,如: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纳米比亚脱离南非独立、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商用卫星、第14届世界杯、沙特麦加宰牲节惨案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1998年全球十大事件 1998年大事件有哪些 1998年世界大事盘点
1998年这一年发生了不少国际大事件,如第18届冬奥会、华航大园空难、歼10战斗机首飞成功、4·9麦加朝觐者踩踏事故、卢浮宫名画再次被盗、黑色五月暴动等。除此之外,你还记得1998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吗?本文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998年全球十大事件,一起来了解下吧。
武林十大最强拳法 武侠剧中的拳法排名 什么拳法最厉害
武林中什么拳法最厉害?武侠世界中,可以修习的武功有很多种,拳法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本文中maigoo小编盘点了武侠作品中的十大拳术,名列前茅的有太极拳、空明拳、七伤拳,以及灵蛇拳、天霜拳、大伏魔拳法、百花错拳、太祖长拳、罗汉拳等。这些武侠剧/武侠小说中的拳法你都知道多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洛阳博物馆十大文物 洛阳博物馆必看展品 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盘点
洛阳博物馆是一座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展馆规模宏大,馆藏丰富。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有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洛阳博物馆十大文物,有西周兽面纹铜方鼎、曹魏白玉杯、唐三彩黑釉马、东汉石辟邪、商代母鼓铜方罍、北魏泥塑佛面像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中国古代十大舞蹈 历史上最惊艳的十大舞蹈盘点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在原始社会便已有舞蹈的雏形,在商周时期舞蹈文化逐渐兴盛。中国传统舞蹈种类多样,各具特色,有的庄严肃穆,有的艳美至极。下面小编将为你盘点中国古代十大舞蹈,它们有: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剑舞、盘鼓舞、清商乐舞、惊鸿舞、长袖舞、巴渝舞、浑脱舞、十六天魔舞。
2011年全球十大事件 2011年大事件有哪些 2011年世界大事盘点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国际森林年、国际化学年和世界设计年。在这一年发生了不少国际大事件,如:埃及1·25革命、第7届亚洲冬运会、2·22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东日本大地震、叙利亚内战、利比亚战争全面爆发等。除此之外,你还记得2011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吗?下文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11年全球十大事件,一起来了解下吧。
1995年全球十大事件 1995年大事件有哪些 1995年世界大事盘点
1995年这一年并不太平,发生了不少震惊国外的大事件,如日本阪神大地震、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美国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韩国大邱市地铁气体爆炸案、俄罗斯萨哈林岛大地震等。除此之外,你还记得1995年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吗?本文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995年全球十大事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武侠剧十大最强棍法 棍法武功排名 什么棍法最厉害
武侠作品中什么棍法最厉害?武侠剧或武侠小说里,可以修炼的武功有很多种,棍法便是其中重要一种。本文中maigoo小编盘点了武林十大棍法武功,包括打狗棒法、五郎八卦棍、天机棒法,以及湖北阮家八十一路三节棍法、亮银盘龙棍法、朝天一棍、缠身十八打棍法等。这些武侠小说/武侠剧中的棍法你都知道多少,一起来了解下。
青海省博物馆十大国宝级文物 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盘点
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博物馆,于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共收藏各类馆文物1562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9件/套,其以新时期彩陶和民族宗教类文物最具特色。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甘肃省博物馆十大国宝级文物,有明永乐铜鎏金观音菩萨像、马家窑文化彩陶靴、唐敦煌写经《羯摩经》、齐家文化大石磬、新莽虎符石匮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广西博物馆十大馆藏 广西博物馆必看文物 广西博物馆镇馆之宝盘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8件(套)。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广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有西汉翔鹭纹铜鼓、西汉大铜马、商兽面纹提梁铜卣、西汉羽纹铜凤灯、新石器晚期楔形双肩大石铲、西汉漆绘提梁铜筒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