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是1984年经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准首批试办的全国22所研究生院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生院紧紧围绕“稳定规模、改善结构、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提升国际性”的办学方针,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不断改革与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性,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造就一流人才。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9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评估结果为A+,获评A+的一级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四。在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的一级学科数量为8个,排名全国高校第二;获评A类(含A+/A/A-)的一级学科数量为13个,排名全国高校第二。
中国人民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14个一级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校徽:北京交通大学校徽脱胎于原交通大学校徽。由外圈圆和内圈齿轮组成的同心圆构成。上书毛体校名“北京交通大学”和黑体英文校名。内圈圆中图形为铁砧、榔锤、链条、书本。齿轮象征管理,寓意学校以管理特色见长;铁砧、榔锤、链条象征工业制造及产品;书本象征理学和知识。整体中心标志体现学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数字“1896”代表学校的创办时间。
从校徽的“形状”和“构图”范畴考查,北京交通大学校徽沿用圆形形状。圆形样式折射“天圆地方”“圆而神,方以智”等东方文化的尚圆审美心态,以及中和圆润的儒道精神,正如《说文解字》提到的“圆,全也”,寓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史料中,交通大学校徽最明确的记录是1926 年1月23日,淩鸿勋校长签发《通告》,正式公布这一标志,并对该标志图案作如下说明:“校标中心为铁砧、榔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字1896 四字,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用世界公历者,取其便也;砧外为齿轮,外框为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标取义深远,含意显豁,允称佳构。”
校训:知行
1954年,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开始举办。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设立研究生部
2000年,获准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是我国56所研究生院单位之一。
2008年,成为全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2009年,被设立为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同年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之一。
2010年,被评为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2018年,新增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