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校八十余年来,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传统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开放包容、融合协同的“创新发展路”。
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加,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标志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输送了近十万优秀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明德致远、宽厚基础、精深求是、创新包容”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深入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新时代担当精神的高水平人才为己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究生累计获评全国一级学会优秀学位论文149篇;以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主刊发表论文3篇、子刊发表论文31篇;在国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屡屡夺魁、夺杯、夺金,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1198项,获全国或国际高水平竞赛奖170余项,包括阿布扎比国际无人机大赛蝉联冠军、“互联网+”大赛三年两冠、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五冠王、金融科技高校技术大赛蝉联冠军等。
学校研究生教育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17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8项);承办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研究生教育国际会议、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年会等8次,受邀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做大会报告20余次,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光明网、腾讯网,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校徽校标: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
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该校训是学校党委于2010年8月26日确定的。
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该学风是学校党委于2010年8月26日确定的。
学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学校老院长徐特立的思想,是由学校党委于2010年8月26日确定的。
截至2018年11月,在建校78年以来的30余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40余位院士;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刘伯明,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 [88] 徐颖,博士,研究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同年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工作至今。在职期间个人承担的项目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结合中国科学院导航总体部在国家二代导航专项中承担的任务,以完成工程任务为主线,研究了复杂环境下辅助北斗系统实现连续高精度定位的多源融合导航增强技术,在多源信息/信号辅助卫星导航增强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算法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
1978年,起恢复研究生教育。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1996年,获批全国首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
1997年,获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2006年,首次招收学位留学研究生。
2012年,获批全国首批工程博士试点单位之一。
2019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主审核单位之一。
2022年,获批全国首批1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