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校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三区”办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协议。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同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续签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协议。2020年哈工大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十四五”期间深化校地合作协议。202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哈工大威海校区统一纳入部属驻鲁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支持计划。2021年5月,哈工大威海校区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成立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联盟,旨在构建“大学+城市”命运共同体,促进校地双方融合发展。
校区汇聚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多元的师资队伍,近年来30多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及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同时,校区还聘请了包括外籍院长在内的114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此外,还有10位院士定期来校区工作,并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
校区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学校“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坚持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过“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在教师中大力倡导 “重教、思教、善教、乐教”的优良师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校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在学生中大力营造“重学、思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校区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21年,在招生的30个省份排名平均再向前推进300余名,其中24个省超过重点线100分以上,21个省超过重点线110分以上,16个省超过重点线120分以上,13个省超过重点线130分以上,8个省超过重点线150分以上。毕业生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近半数毕业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深造,就业的学生近半数进入国资委央企、航天国防或世界500强企业。
(最后更新时间:2022年5月30日)
校区坐落在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威海,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博雅的气息,欧风俄韵的校园建筑与各式园林交相辉映,寓意着哈工大文化在威海的传承与创新。校区校园规划面积2295亩,已征土地面积1847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936人(专任教师621人,教授116人、副教授266人),设有11个学院,1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含9个新工科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享哈工大27个博士点和39个硕士点,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本科生10855人,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博士研究生300余人。校区拥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是哈工大“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威海校区的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为哈工大相应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更新时间:2022年5月30日)
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招生简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章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为哈工大。英文译名为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HIT。学校住所地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即校本部),同时在山东省威海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分别设有校区。
第三条 学校是由国家设立的非营利性教育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四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的本科院校招生代码为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本科院校招生代码为1921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本科院校招生代码为18213,考生填报志愿时分别填报,分别录取。所有毕业生均颁发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深圳校区毕业证书注明培养校区。
第五条 学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实施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
第六条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在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拔。
第七条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招生委员会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议本科招生章程、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本科招生重大事宜。
第九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十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根据需要组建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宣传组。各招生宣传组负责学校在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宣传和咨询。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一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人数、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及国家重点支持政策、历年计划安排等因素,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并报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招生计划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第十二条 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在105%以内。
第十三条 学校按照教育部规定预留计划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1%,预留计划使用坚持质量优先、公开透明的原则,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及解决同分考生的录取问题。
第四章 招生类型及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要求,开展强基计划、艺术类、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和保送生的招生工作。内地西藏高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班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领导下进行。
第十五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调档时,原则上认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的加分。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最大分值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我校强基计划、艺术类、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项目。
第十六条 学校按投档成绩确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并按投档成绩为考生安排专业,采用分数优先原则,专业之间无级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对专业服从调剂的考生不退档,所报专业已满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者,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理综、语文、外语,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文综、数学、外语,综合改革省份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第十七条 在综合改革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八条 提前批次录取的考生投档成绩须在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我校一批次录取投档成绩以上,入校后可享有申请转专业(类)机会。
第十九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民族班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在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我校一批次录取提档分数线以下40分。
第二十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英才学院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优秀新生进入永坦班、善义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未来技术学院,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
第二十一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各专业公共外语课为英语,外语统考语种为非英语的考生请谨慎填报专业志愿。
第二十二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招生的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学生,依据有关规定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四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别按照黑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物价局核定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
第二十五条 学校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网站及时公布有关招生信息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结果,网址:https://zsb.hit.edu.cn。
第二十六条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不收取国家规定外的任何费用。以我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中介机构或个人,我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招生章程同时废止。本章程公布后,如遇部分省份高考招生政策调整,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制定相应政策,并另行公布。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校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邮政编码:150001
招生办咨询电话:0451-86414671、86414771
网址:https://zsb.hit.edu.cn
E-mail:hitzsb@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2号
邮政编码:264209
招生办咨询电话:0631-5689455、5687186
网址:http://zsb.hitwh.edu.cn
E-mail:zsb@hitwh.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区
邮政编码:518055
招生办咨询电话:0755-26035891
网址:http://zsb.hitsz.edu.cn
E-mail:ugadmissions@hit.edu.cn
(最后更新时间:2022年4月29日)
校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并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式化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同时,校区依托学生公寓先后建成了丁香、雅荷、梧桐、劲松、竹贤和海棠六大学生书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学院+书院”的八融合书院文化,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建设试点,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生在国内和国际各类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涌现出了以“HRT车队”“3D打印机”“红领巾”为代表的100多支在国际、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大学生任慈荣获“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HRT车队”获中国大学生越野车和电动车“双冠王”并获评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校区重视学科建设,不断培育学科团队,积极打造科研平台,构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和特色学科团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哈工大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威海校区建立分支机构,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获批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支持。
校区重视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300余项,连续9年科研经费保持过亿元规模,2021年科研经费达3.13亿元。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8项。据统计,近年来校区与山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900余项,合同金额近5亿元,其中与威海市的产学研合作600余项,合同额近3亿元。与部分企业的合作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技术空白,为企业创收增值数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作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支撑平台之一,拥有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孵化高技术公司30余家,入园企业2021年合同总额超10亿元。
当前,威海校区正在哈工大提出的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的发展框架下,按照学校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和校区第七次党代会总体部署,紧跟哈工大的发展步伐,围绕山东经济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及威海创建山东半岛创新示范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海洋创新示范城市、中韩自贸示范区、精致城市和国际海洋科技城的需求,按照“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翼驱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国际化办学)、特色发展(办学优势特色)、打造队伍(坚持引培并举)、资源整合(多渠道办学资源)、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文化创新(工大传统、先进文化)、和美校园(校园环境氛围)”的发展策略,坚持“一二三四”[即一个蓝色(蓝色海洋),两个智慧(智慧制造和智慧城市)、三个重点(船舶、海洋、汽车)、四新优势(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环境)]的特色发展战略,实施“3+3”智能大数据行动计划(即:智慧海洋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车大数据平台、智能船大数据平台、智能无人机大数据平台),通过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借助新工科建设的良好契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以及国际化办学,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和“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工科强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后更新时间:2022年5月30日)
学校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校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21年,在 24个省(自治区)最低录取线超过重点线100分,30个省份平均排名再往前推进300名,全国高校录取综合排名由2017年第50位上升至第30位,创历史新高。威海校区高度重视本科生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育人特色,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注重因材施教。实行完全学分制、转专业、辅修专业(课程)、双学位等机制,在满足专业培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创新学分制,推行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大二/大三课程设计与创新创业项目、大四毕业设计项目与企业实习项目等;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领军人计划,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创业商学院,聘请企业导师,注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有200多个企业合作伙伴和企业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每年获得各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竞赛奖数百项。
3.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围绕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理工科优势,2017年开始,威海校区率先开展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现有教育部正式批复建设的新工科专业9个,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服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材料与结构、海洋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技术。威海校区已形成先进的新工科培养体系及“新工科‘Π型’方案”,2020年将产生首届新工科毕业生。
4.实施“学院+书院”的跨学院跨年级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学生宿舍建设6大书院,打造书院与学院相融合、通识与专业相融合、共性与个性相融合、导师与学生相融合、跨学科与跨年级相融合、领袖与群体相融合、文化与活动相融合、学习与养成相融合的书院文化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建立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空间,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5.构建开放式联合育人环境。威海校区现已与欧、美、澳、亚的近10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出160余个出国项目,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建有2+2、3+1双学士学位、3+1+1、4+1本硕贯通等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及交换生项目、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项目、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以及短期出国项目。2020年,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面向全国部分省份招收“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专业学生。
威海校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继续读研比例为44%左右,留在国内深造的学生有近50%选择在哈工大继续就读,其他前往985高校和科研院所,出国深造的同学占毕业生的12%左右,大都在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就读。
(最后更新时间:202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