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这是在我国北方难得见到的一种乔木,俗名又叫万年青,学名是高山榕树。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旺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作“风水树”。喜洲村头的这两棵树,年代已经很古老。传说这是两棵一阴一阳树,一棵萌发另一棵落叶,周而复始,交替繁荣;一棵结果另一棵永不结果。不远处东北角的村子里也有一棵老太太青树。每当秋天到来,常栖满了雪白的鹭鸶,这是喜洲特有的景观。
四方街是由店铺围成的小广场,这里竖着一座石坊,这就是近年来修建的“文明坊”。这个地方原来的石坊叫“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候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把名字刻上。
这是在我国北方难得见到的一种乔木,俗名又叫万年青,学名是高山榕树。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旺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作“风水树”。喜洲村头的这两棵树,年代已经很古老。传说这是两棵一阴一阳树,一棵萌发另一棵落叶,周而复始,交替繁荣;一棵结果另一棵永不结果。不远处东北角的村子里也有一棵老太太青树。每当秋天到来,常栖满了雪白的鹭鸶,这是喜洲特有的景观。
四方街是由店铺围成的小广场,这里竖着一座石坊,这就是近年来修建的“文明坊”。这个地方原来的石坊叫“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候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把名字刻上。
喜洲是一个行政区划镇政府的所在地,但历史上它却具有一个城市的规模。早在南诏迁移过来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当时称大厘城,居民已经很多,传说,隋文帝的将领有个叫史万岁的在这里扎兵马,所又称它为史城,附近的平坝子就称作“史赕”(赕与甸意思相同)。到了南诏末时,又在这里建造了皇宫。城的格局从地名上可以 找到蛛丝马迹,周围就有城北、城东、城南等村名,过去考古工作者还在镇上发掘到南诏时的有字瓦、布纹厚瓦和莲花纹瓦当等。
历史上喜洲镇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文化比较发达,曾为国家输出了许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过去喜洲的工商业也比较发达,曾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