惧龙

#恐龙# 0 0
惧龙又叫恶霸龙、达斯布雷龙,是非常著名的北美洲大型暴龙类,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西部,是当时所处时代体型最大的捕食者,成年的惧龙体长可达8~10米,其中体重可达4~6吨,最重的可达7.5吨。它们的上颌骨非常的巨大,并且躯干粗壮且厚实,头部和恐龙之王霸王龙一样头部非常硕大,长达1.1米,后肢尤其强壮,惧龙的牙齿非常的尖锐且锋利,并且一共有多达60颗左右,每一颗牙齿都是粗壮且坚硬的,所以能够轻松刺穿和撕扯猎物的表皮或者肌肉。
  • 中文学名: 惧龙
  • 拉丁学名: Daspletosaurus
  • 别称: 惧龙,恶霸龙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爬行纲
  • 亚纲: 双孔亚纲
  • 目: 蜥臀目
  • 亚目: 兽脚亚目
  • 科: 暴龙科
  • 亚科: 暴龙亚科
  • 属: 惧龙属
  • 种: 强健惧龙,超惧龙(代称)
  • 分布区域: 加拿大,美国
  • 原产地: 北美,加拿大,艾伯塔省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惧龙是非常著名的北美洲大型暴龙类,是其所处时代体型最大的捕食者。惧龙属下目前有两个种,即模式种强健惧龙和归入种霍氏惧龙。惧龙的体长约为9米,与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相似,但是却更为健壮。一些研究认为惧龙的体重可以达到3.5吨以上。

与霸王龙,特暴龙,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一样,惧龙也有比较丰富的标本收藏,因此成为被研究的最细致的大型暴龙类之一。

命名由来

惧龙的属名意为可怕的蜥蜴,这一属名经常也被译作可畏龙。模式种种名的含义为强壮的。相比于同体长的阿尔伯塔龙亚科,惧龙确实更为健壮,头骨也显得更加厚实。归入种种名是为了纪念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在双麦迪逊组的野外工作,以及霍纳本人对恐龙古生物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这里顺带说一下,杰克.霍纳曾是《侏罗纪公园》的科学顾问,而在重启的《侏罗纪世界》中,剧组也在影片中致敬了他,让他客串了一下(欧文第一次出场训练伶盗龙的时候)。霍纳在TED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演讲叫《恐龙也变形》,主要讲述的是过去古生物学研究中把同一物种幼年个体当成新种重新命名的问题,以及他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惧龙两侧的前颌骨鼻骨突紧紧的贴在一起,将两侧鼻骨的前缘分开。在蛇发女怪龙中,鼻骨具有一内侧突,将前颌骨鼻骨突的后端分开。上颌骨的外侧缘具有两排略呈平行排列的滋养孔。惧龙的泪骨与上颌骨的关节与阿尔伯塔龙类似,但是在惧龙的成年个体中,两者的关节不会被鼻骨分开。惧龙的鼻骨在鼻骨-泪骨关节点之后急剧的收缩,不同于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它们的鼻骨在这一关节点以后内外侧扩展。鼻骨的腹外侧缘具有一条沟与上颌骨,泪骨和前额骨相关节,在成年的惧龙中,这条沟被一道脊分开,而在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中是连续的。在蛇发女怪龙的鼻骨上,这条沟的后端具有一指手指状突起与泪骨的前边缘关节,而这一突起在惧龙中不存在。

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的泪骨的背外侧面具有一发达的骨质角,而惧龙的成年个体的泪骨具有一延长的脊。泪骨的后背侧角的气孔在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中比较发达,而在惧龙中比较小且呈三角形。在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中,泪骨的气孔之间由较短的骨质分隔隔开,而在惧龙中,这一骨质分隔非常发达,甚至比气孔还要大。与蛇发女怪龙相比,惧龙的前额骨要更加狭长,其前端一直延伸至额骨前边缘的前面,而蛇发女怪龙的前额骨最多延伸至与额骨前边缘同一位置。

惧龙额骨的后四分之一隆起参与到矢状脊的形成中,因此它的矢状脊比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的要更高耸。惧龙的顶骨颈背脊较阿尔伯塔龙和蛇发女怪龙的低矮,但是更宽。惧龙眶后骨上的骨质结节明显比阿尔伯塔龙和蛇发女怪龙的发达。位于颧骨上,眶前窝后腹侧角上的气孔在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中较为发达,而在惧龙中比较小。惧龙的颧骨具有前后向变短但背腹向加深的角状突,这一点与阿尔伯塔龙和蛇发女怪龙不同。颧骨位于眼眶下部分的背腹向深度较阿尔伯塔龙和蛇发女怪龙有所减小,但是内外侧宽度有明显的加厚。方颧骨与鳞骨的关节面在前后向延长,与阿尔伯塔龙亚科的成员有明显区别。基蝶骨窦较浅较宽,与多数暴龙亚科相似,不同于阿尔伯塔龙亚科。

霍氏惧龙与强健惧龙的区别包括以下特征组合:上颌骨的第一个齿间板比较小。齿骨向外侧拱起。前颌窦终止于第3和第4齿槽之间。内鼻孔的前边缘位于上颌骨第7个齿槽的位置。泪骨的背面膨大,但是内侧面没有膨大。泪骨降支内侧的气孔不如强健惧龙的发达。泪骨构成眼眶边缘的上半部分具有明显的凹陷。位于额骨上的上颞窝前边缘为曲线,强健惧龙中是直线。顶骨的后外侧突的基部被顶骨的鳞骨关节突覆盖。鼓室脊延伸至前耳骨上。方颧骨的外侧面具有一明显的穿孔。

惧龙的化石标本也非常多,有一些甚至没有经过正式的发表描述。以下先列出强健惧龙的一些已发表的标本。

强健惧龙的正型标本在发现之初被当作是蛇发女怪龙的的标本。在戴尔.罗素1970年的文章系统描述和比较加拿大地区的暴龙类时才被定为新属种。

正型标本:NMC 8506保存了头骨,肩带骨骼,前肢,腰带和股骨,大多数的颈椎,背椎和荐椎,还有前11节尾椎。

归入标本:AMNH 5438保存了荐椎,背椎和尾椎,腰带,右侧股骨,左侧胫骨和第二跖骨。

归入标本:NMC 350保存了左侧后肢。

归入标本:AMNH 5346为一件上颌骨。

归入标本:UA 11右侧股骨和第四跖骨。

归入标本:NMC 11594保存了不完整的,风化较严重的头骨。

归入标本:BMNH R4863保存了前颌骨,上颌骨和齿骨。

归入标本:RTMP 2001.36.1一件几乎完整的骨架。

归入标本:FMNH PR308是一件保存质量很好的标本,保存了头骨和大多数头后骨骼。起初被认为时阿尔伯塔龙。后在托马斯.卡尔1999年的研究中归入到惧龙模式种。

归入标本:AMNH 5434曾经被归入到蛇发女怪龙模式种,保存了几乎完整的头骨。头后骨骼缺乏尾椎和后肢,其它部位几乎完整。在托马斯.卡尔1999年的工作中归入到惧龙模式种。

归入标本:TMP 94.218.1为一个幼年个体。托马斯.卡尔1999年的工作中列出。

归入标本:NMC 841为一成年个体。托马斯.卡尔1999年的工作中列出。

归入标本:TMP 82.13.1为一个成年个体。托马斯.卡尔1999年的工作中列出。

归入标本:TMP 83.38.1为一个成年个体。托马斯.卡尔1999年的工作中列出。

归入标本:TMP 85.62.1为一个成年个体。托马斯.卡尔1999年的工作中列出。

归入标本:TMP 1994.143.0001属于一只约5米长的年轻惧龙。头骨几乎完整,但头后骨骼风化严重。

下面列出霍氏惧龙的主要标本:

正型标本:MOR 590保存了完整的头骨,部分保存的肩带和前肢以及完整的后肢。

归入标本:MOR 1130保存了一个不完整的头骨,部分保存的中轴骨格序列,部分保存的腰带骨骼和后肢。

归入标本:MOR 553S/7.19.0.97一块齿骨,属于一个小幼体。

归入标本:AMNH FARB 5477包括一块上颌骨,部分保存的眶后骨和顶骨。

归入标本:MOR 3068部分保存的下颌。

归入标本:MOR 553D.9.19.91左侧的外翼骨。

归入标本:MOR 553E.7.6.91.196,右侧的外翼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鉴定属于惧龙属,但是没有明确定种的标本。它们有可能属于已知的两种惧龙,也有可能是第三种。

系统发育位置

目前主要的暴龙类或虚骨龙类系统发育分析都支持惧龙属于暴龙亚科,且与霸王龙和特暴龙(有时会包括诸城暴龙)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而排除掉亚洲的暴龙类以后,惧龙是北美大陆上与霸王龙亲缘关系最近的成员。

体型估计

惧龙的头骨长度可以超过1米。戴尔.罗素对于惧龙的体型估计是体长8-9米。而体重估计一般在2.5吨左右,但是具有较大的波动范围(1.8至3.8吨)。2014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值为3.6吨。

面部软组织以及感官能力

2017年的一项研究参考现生的主龙类复原了惧龙的面部软组织。研究人员认为惧龙的面部具有种类丰富的表皮组织,除了鳞片以外,在它的前颌骨,鼻骨和泪骨还有颧骨,以及齿骨的吻端应该会覆盖一些骨质的小突起,而眶后骨角的表面应该会覆盖有非常厚的角质层。除此之外,惧龙的吻端还具有丰富的神经陷窝。惧龙的吻端可能与现生鳄鱼的吻端具有相似的功能,包括捕猎,感受温度和不同物体的材质,以及同类之间的社会性行为。吻部表面覆盖的骨质小突起可能能够起到对感受系统保护的作用。

群居的巨型猎手

关于惧龙群居性的证据在双麦迪逊组被找到。在一个产出惧龙化石的骨床中,至少有属于三个不同个体的惧龙骨骼被发现。除此之外,这里还发现了5具鸭嘴龙类的化石。这些惧龙骨骼中,至少有一只大型的成年个体,一只中等大小的个体,还有一只小幼体。依据对于化石点的埋藏学分析,这些尸体不像是被从别的地方冲下来的,而像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同时埋藏的。5具鸭嘴龙的骨骼上都有暴龙类的齿痕,显示这群惧龙在死前可能进食过这些尸体。菲利普.柯瑞认为这批化石是惧龙群居性行为的证据,并且推测它们会成群出动协同捕猎。其他古生物学家则对此持怀疑态度。

同类相残

同类相残在现生的大型食肉动物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化石证据显示这种现象在兽脚类恐龙中也比较常见。一件年轻的惧龙标本的面部留有暴龙类的咬痕。咬痕有愈合的痕迹,显示这只动物在袭击中活了下来。另外一件成年的惧龙标本也有大型暴龙类的咬痕。这些证据显示,大型暴龙类的同类相残行为不止局限于伤害小体型的个体,同类间的打斗在大型个体间也存在。其它的兽脚类如大型暴龙类蛇发女怪龙和霸王龙,还有大型异特龙类中华盗龙,以及小体型的驰龙类蜥鸟盗龙的头骨上也会有被其它动物咬过的痕迹。菲利普.柯瑞认为,兽脚类恐龙之间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由于种间竞争和领域保护性行为导致的。

个体发育与形态变化

大型暴龙类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体重增加符合“S”型曲线。惧龙的最大生长速度为每年180千克,大于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而这样的结果还只是使用了较低估计的成体体重(1.8吨)。使用更大的成体体重估计将会增加最大生长速率的估计值,但是并不会改变拟合曲线的整体形状。惧龙的最大生长速率远低于霸王龙,且“S”型曲线更早达到渐进平缓。这也表明,暴龙类在大型化的过程中可能同时使用了增加最大生长速度和增加生长时间的策略。

惧龙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最为明显的一点是牙齿数量的变化。对于霍氏惧龙的研究发现,最年轻的个体的上颌骨齿有15个(AMNH FARB 5477),而亚成体的增加到了17个((MOR 590),之后成年个体的数量又下降到15个(MOR 1130)。与上颌相比,齿骨齿的数量在个体发育中没有变化。强健惧龙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牙齿数量变化的现象。强健惧龙最年轻的个体(TMP 1994.143.0001)具有13颗上颌骨齿,更大一点的亚成体(AMNH 5346)有15或16颗,而再老一点的个体会减少到14颗(NMC 8506)。这种牙齿数量的变化在霸王龙中也得到了证实。这一研究表明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牙齿数量先增加再减少的现象可能广泛存在于暴龙亚科中。

对于霍氏惧龙的研究发现,其面部纹饰也会随着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鼻骨的纹饰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弱。这种现象也见于霸王龙。对于角龙类和肿头龙类的研究发现,头部的装饰也会随着个体发育而减弱。结合系统发育框架以及简约性原则可以推测,头部装饰随个体发育减弱是整个恐龙单系的共近裔特征。

存活曲线

对于惧龙的种群生物学研究发现,它与霸王龙,蛇发女怪龙和阿尔伯塔龙具有相似的存活曲线,即较低的新生个体存活率,较高的幼年个体存活率,以及从中年期开始死亡率又再一次升高。惧龙以及其它大型暴龙类的群居性行为可能能够有效降低年轻个体的死亡率。同时大型暴龙类较快的生长速度也能使它们的幼体快速度过危险期,达到普通捕食者无法捕食的体型阈值。而同类相残行为可能是死亡率从中年时期开始再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与蛇发女怪龙共存

惧龙的生活范围与蛇发女怪龙有所重叠。戴尔.罗素认为惧龙身体更为庞大,适合捕食防御能力较好的角龙类,而蛇发女怪龙的体态较为轻盈,适合捕食鸭嘴龙类。然而一件惧龙标本的胃容物里发现了幼年鸭嘴龙类的残骸。另外一种可能是两种大型暴龙类虽然栖息在一片区域,但是它们生活的微生境是不同的,因此两者可能没有太多的机会见面打架。

影视表现

惧龙登场于BBC的纪录片《恐龙星球》。在片中,惧龙被描述为群居的巨型杀手,依靠团队合作捕食落单的开角龙,同时也会埋伏在尖角龙群迁徙的必经之路上,伺机对猎物展开屠杀。惧龙还登场于Discovery的同名纪录片《恐龙星球》中。片中的惧龙会团队合作捕食慈母龙,同时影片中还将惧龙描述为霸王龙的祖先。这种描述是不严谨的,但依据现阶段的大多数系统发育分析,如果除去亚洲的诸城暴龙和特暴龙,惧龙确实是北美大型暴龙类中和霸王龙亲缘关系最近的成员。

常见种类

在暴龙科中,达斯布雷龙与特暴龙、暴龙及分支龙同属于暴龙亚科。暴龙亚科的物种都是较接近暴龙,而较不类似艾伯塔龙,特征都是粗壮的体型、比例上较大的头颅骨、以及较长的股骨。

达斯布雷龙通常被认为是暴龙的近亲,或是往暴龙前进演化的直接祖先。格里高利·保罗(Gregory S.Paul)曾将强健达斯布雷龙编入暴龙属中,但这个分类却一般不被接受。很多学者认为特暴龙及暴龙是姊妹分类单元,或甚至是同属,而达斯布雷龙是这个演化支的基础物种。菲力·柯尔(Phil Currie)等人提出一个不同的理论,分支龙与特暴龙这两个亚洲属构成一个演化支,而达斯布雷龙较接近这个演化支,而离北美洲的暴龙较远。要待所有的达斯布雷龙物种被研究、描述,才可以得到较清晰的达斯布雷龙分类关系。

形态及特征

大小

对于现今的猎食动物而言,达斯布雷龙体型非常巨大,相当于一头成年亚洲象的大小。成年的强健惧龙的一般身长最大可达10米,平均体重估计约为4吨,最大个体可超过6吨。一个惧龙属的暂时未命名种超惧龙(暂时代称)则可以达到7.5吨重。

头骨

达斯布雷龙有巨大的头颅骨,约有1.1米长。头颅骨的构造特别坚固,例如口鼻部上的鼻骨互相愈合,以增加强度,而头骨的大型洞孔则可减低重量。成年的达斯布雷龙约有60多颗牙齿,每只牙齿都非常长而厚重。牙齿的横切面呈椭圆形而非短刃形。前上颌骨的牙齿却是呈D型的,这种异齿型在暴龙科中是非常普遍的。达斯布雷龙头颅骨的独特处在于,上颌骨的表面凹凸不平,以及眼睛周围的泪骨、眶后骨及颧骨有明显的隆起。眼窝呈长椭圆形,介于蛇发女怪龙的圆形及暴龙的钥孔形之间。吻部很宽,96厘米头骨吻宽35厘米,最大头骨(超惧龙唯一和最大个体)137厘米吻宽可能达到50厘米,吻宽比同体型的霸王龙都宽不少。

比较

与其他的暴龙科都有着相似的体型,都是由呈S型的颈部支撑着沉重的头部。它的前肢非常的短小,只有二指,不过在暴龙亚科中,达斯布雷龙的前肢与身体比例是目前发现最长的。达斯布雷龙具有两个巨大而长后肢,上有四趾,第一趾为反爪,无法接触地面。达斯布雷龙具有长及重的尾巴,可平衡头部与胸部,使重心位在臀部上。

目前科学家表明,同体型的情况下,达斯布雷龙攻击力不亚于霸王龙。

生活习性

达斯布雷龙(属名:Daspletosaurus)又名惧龙。是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们极少群居,大多是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各处。只有在迁移或远行时才有例外。它们有时住在山林中的洞穴里、有时住在浓密的丛林中,它们是以突袭的方式猎捕食物。它用那粗大有力的尾巴横扫猎物,将其一口咬住。

达斯布雷龙的栖息环境很广,主要分布在树林、山谷、溪边,它不喜欢在山上,因为这样不善于奔跑。

繁殖方式跟别的恐龙一样,也是通过产卵方式繁殖。

价值及其他

发现及命名

强健达斯布雷龙(Daspletosaurus torosus)的模式标本是一个完整性约75%的骨骼,包括了完整的头颅骨、几乎完整的颈椎、完整的脊椎骨、前11节尾椎、肩膀、一个完整的前肢、骨盆及两根股骨。这些化石是于1921年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所发现,他最初认为这些化石属于蛇发女怪龙的一个新种。但是,这些标本要直到1970年才由戴尔·罗素(Dale Russell)完全的描述,并建立新的达斯布雷龙属。达斯布雷龙的学名是由古希腊文的"δασπλητo-"(意即"惧怕")及"σαυρος"(意即"蜥蜴")组合而来。种名的torosus是一拉丁文,意指"强壮"或"结实"。除了模式标本,在2001年发现一个完整的达斯布雷龙骨骼标本。这两个标本都是来自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发现于朱迪斯河群中的奥尔德曼组。另一个年代较晚的马蹄峡谷组发现的标本,被重新归类于艾伯塔龙。奥尔德曼组是在上白垩纪的坎帕阶中期形成的,距今约有7700万-7600万年前。

恐龙公园物种

在建立强健达斯布雷龙的正模标本时,罗素将由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于1913年所挖掘的标本,建立为强健达斯布雷龙的副模标本。这个标本包含了一个骨盆、部份后肢、及一些相连的脊椎,是发现于阿尔伯塔省的奥尔德曼组的较上层。这个较上层后被更名为恐龙公园组,属于坎帕阶晚期,距今7600万-7400万年前。于1914年,布郎从同一地层发现接近完整的骨骼及头颅骨,并于40年后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售予芝加哥的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颅骨目前在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展出中,并多年以来都被归类为是"Albertosaurus libratus"。但在发现几个头颅骨特征(包括大部份的牙齿)被石膏隐藏多年后,这个标本才被重置在达斯布雷龙属中。在恐龙公园组一共发现了八具标本,大部份都是在恐龙省立公园的范围内。菲力·柯尔(Phil Currie)发现恐龙公园标本的头颅骨上有一些不同的特征,认为这代表一个新的达斯布雷龙物种。这个新物种的图画经已被出版,但仍有待正式的命名及描述。

新墨西哥州物种

在1990年,新墨西哥州的嘉德兰组发现了一个新的暴龙科标本,包括头颅骨碎片、肋骨及部份后肢,被编入后弯齿龙,后弯齿龙的状态是个疑名。后来很多学者都将这个标本,连同一些其他新墨西哥州发现的化石,重新归类于达斯布雷龙属中的未命名种。在2010年的一个研究,认为这个新墨西哥物种,其实是早期的暴龙科,并建立为新属,Bistahieversor。目前对嘉德兰组的年代有所争议,一些研究指出其年代属于坎帕阶晚期,而其他研究则认为是麦斯特里希特阶早期。

双麦迪逊物种

于1992年,杰克·霍纳(Jack Horner)及他的同僚发表一份有关美国蒙大拿州双麦迪逊组较上层的新发现暴龙科恐龙的初步报告,认为这些新化石是达斯布雷龙及后期暴龙的过渡物种,其年代为坎潘阶。在2001年,双麦迪逊组的上层发现另一个部份骨骼,在其下腹内保存了一头鸭嘴龙科的幼年个体化石。这个标本被归类于达斯布雷龙的一种,但却没有明定是哪一个种。在双麦迪逊的骨床中,曾发现最少三个以上的达斯布雷龙化石。这些标本都没有被详细描述,但柯尔认为所有的双麦迪逊化石都是达斯布雷龙属中的第三个未被命名种。

古生物学

虽然达斯布雷龙的化石并不像著名的近亲霸王龙那样地惊人地常见和普遍被发现,但都足以让古生物学家来研究其生物学的某些范畴。目前至少发现了14个标本,不算上零碎的骨骼碎片和私人收藏家的化石。

与蛇发女怪龙的竞争

于坎帕阶晚期的北美洲,达斯布雷龙与蛇发女怪龙生存于相同时代的相同地区。这是少数两个暴龙科的属共存的例子。在现今的猎食动物中,体型相似的猎食动物因为解剖学、行为或地理的原因,会区分成不同的生态位,以限制竞争。有几个研究尝试解释达斯布雷龙及蛇发女怪龙的生态位差异。

戴尔·罗素假设较轻盈、常见的蛇发女怪龙可能猎食当时繁盛的鸭嘴龙科,而较强壮、稀少的达斯布雷龙则专门猎食数量较小、防御较好的角龙科。但是,在双麦迪逊组发现的达斯布雷龙标本,在其胃部保存了鸭嘴龙科幼年体的已消化化石。暴龙亚科(例如达斯布雷龙)有着较高及较宽的口鼻部,比有较低口鼻部的艾伯塔龙亚科(例如蛇发女怪龙)更为强壮,不过牙齿的强度则差异不大。这显示两者在摄食的技巧或食性都有所不同。

其他学者认为它们之间的竞争受到地理区分的限制。不像其他的恐龙类,它们的区分似乎与离海岸的距离没有关联,而也与海拔高或低无关。但是,虽然生活区域有部分的重叠,蛇发女怪龙似乎在北方较为普遍,而达斯布雷龙则倾向于南方。其他的恐龙亦有类似的地理分布。在坎潘阶,鸭嘴龙亚科与开角龙亚科繁盛于双麦迪逊组与北美洲西南部。汤玛斯·荷兹(Thomas Holtz)指出这个地理分布型式,显示暴龙亚科、开角龙亚科及鸭嘴龙亚科都有着同样的生态位倾向。他认为于麦斯特里希特阶末期,暴龙亚科(如暴龙)、鸭嘴龙亚科及开角龙亚科(如三角龙)广泛分布在北美洲西部,而艾伯塔龙亚科及尖角龙亚科已灭绝,赖氏龙亚科则已很稀少。

群体活动

在恐龙公园地层发现的一个年轻达斯布雷龙标本,面部上有被其他暴龙科咬伤的痕迹。这个咬痕已经痊愈,显示它在这次事件后存活过来。在同一地层发现的一个成年达斯布雷龙标本也有相似咬痕,可见这类攻击并不限于年轻的动物。虽然这些攻击可能是来自其他物种,但猎食动物常发生物种内的打斗、攻击行为。目前已在其他的暴龙科(如蛇发女怪龙及暴龙)以及其他的兽脚亚目(如中华盗龙及蜥鸟盗龙)发现这种面部的攻击痕迹。Darren Tanke与菲力·柯尔(Phil Currie)提出假说,指出这些攻击是因为竞争疆域、食物资源、或支配群族而出现的种内竞争。

达斯布雷龙群体生活的证据是发现于蒙大拿州双麦迪逊组骨床的化石。骨床内有三头达斯布雷龙的遗骸,包括一头大的成年个体、一头小的幼龙、及另一头中型大小的达斯布雷龙。同一地点还发现最少五头鸭嘴龙科化石。地质学证据显示,这些遗骸并非被河流冲积在一起,而是在短暂时间遭到集体掩葬。鸭嘴龙科的遗骸是分散的,并且有很多暴龙科牙齿的咬痕,可见达斯布雷龙在死前曾吃过这些鸭嘴龙科动物。这些动物的死亡原因并不清楚。菲力·柯尔猜测达斯布雷龙是群体狩猎的,但无法确定。其他科学家则对达斯布雷龙及其他大型兽脚亚目的群体活动证据抱有怀疑。

成长及寿命

古生物学家格里高利·艾利克森(Gregory Erickson)及其同僚研究了暴龙科的生长及寿命。透过骨头组织学的分析,可以确定标本死亡时的年龄。将不同个体的年龄与体型绘制为图表,就可得到生长曲线。艾利克森指出暴龙科经历长时间的幼龙状态,会在4年内急速成长。这个急速成长的阶段会在达到性成熟时完结,成年后的生长率会减慢。艾利克森只研究了从双麦迪逊组发现的达斯布雷龙标本,但这些标本都有相同的生长模式。与艾伯塔龙相比,因达斯布雷龙的体重较高,在急速成长期有着较快的生长率。达斯布雷龙的最大生长率为每年180公斤(假设成年的达斯布雷龙体重是3500公斤)。其他学者指出达斯布雷龙应为更重,不过这只会影响达斯布雷龙生长率的量,而非整体模式。

艾利克森等人将每一个年龄层的标本作成表格,整理出艾伯塔龙群族的生长模式。艾利克森指出艾伯塔龙的幼年个体化石纪录较为稀少,处在急速成长期的接近成年个体及成年个体则更为常见。这可能是因为化石化过程与挖掘化石的偏差。艾利克森假设这些差异是来自幼龙在某一体型的低死亡率,就像现今的某些大型哺乳类(例如象)一样。因为暴龙科在两岁时体型就超越了所有同期的猎食动物,所以在缺乏被猎食的情况下,出现低死亡率。古生物学家并没有足够的达斯布雷龙化石来进行类似的分析,但艾利克森则认为达斯布雷龙也有类似的生长趋势。

古生态学

目前已发现的达斯布雷龙化石都发现于上白垩纪坎帕阶中至晚期的地层,距今约7700万-7400万年前。在白垩纪中期,北美洲被西部内陆海道一分为二,蒙大拿州及阿尔伯塔省大部份都在海平面之下。在这段达斯布雷龙存活的时期,西部拉拉米造山运动使得落基山脉隆起,使海道向东方及南方后退。大型河流从西侧的山脉流至东侧的海道,当中的沉积物形成广大的海岸平原,成为朱迪斯河群的双麦迪逊组与其他的地层。约7300万年前,海道再次向西方与北方海侵,逐渐淹没恐龙公园组,涵盖美国西部及加拿大西部。

达斯布雷龙生活在西部内陆海道西岸的广大冲积平原。大型的河流流经土地,有时会出现泛滥,形成新的沉积层。当水源充足时,可以维持大量的植物及动物生活,但这个区域会发生周期性的干旱,造成大量生物的死亡,形成朱迪斯河群与双麦迪逊组的众多骨床。在现今的东非也有相似的情况。平原西方的周期性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影响整个地区,这成大量的死亡,而同时丰富了土壤,有助于日后的植物生长。科学家也借由这些火山灰得出准确的放射性测年。海平面的改变,在不同时期对朱迪斯河群的不同地区,造成许多环境变动,包括离岸及近岸的海洋生态、海岸湿地、三角洲及礁湖、内陆的泛滥平原等。与朱迪斯河群的其他地层相比,双麦迪逊组是在更内陆的高海拔地区。

在双麦迪逊组及朱迪斯河群有良好的脊椎动物化石纪录,这是因为丰富的动物群、周期性的自然灾害及大量的沉积岩所造成的。这些地区有多样性的淡水及入海口鱼类化石,包括鲨鱼、鳐目、鲟鱼、雀鳝目及其他鱼类。朱迪斯河群也保存很多水生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化石,包括有青蛙、鲵、龟、鳄龙及鳄鱼。陆地上的爬行动物,则有叉舌蜥科、石龙子科、巨蜥科及蛇蜥科。天空的飞行动物则包含:神龙翼龙科及新鸟亚纲(如虚椎鸟等)。哺乳动物则包含:多瘤齿目、有袋目及真兽类哺乳动物。除此上述物种之外,还有达斯布雷龙及其他恐龙。

在奥尔德曼组,强健达斯布雷龙可能猎食鸭嘴龙科(如短冠龙及亚冠龙)、小型的鸟脚下目(如奔山龙)、角龙科(如尖角龙)、肿头龙下目、似鸟龙下目、镰刀龙超科及甲龙下目。其他猎食恐龙包括:伤齿龙科、窃蛋龙下目、驰龙科的蜥鸟盗龙、及艾伯塔龙亚科。恐龙公园组及双麦迪逊组有着类似奥尔德曼组的动物群组成,而恐龙公园组则没有互相竞争的多种大型猎食恐龙。蛇发女怪龙与达斯布雷龙同时生活于恐龙公园组与双麦迪逊组上层。幼年暴龙科的生态位,介乎成年暴龙科及小型的兽脚亚目之间,它们之间的体重有数倍的差距。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56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最大的恐龙排行前十名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十种恐龙
众所周知,恐龙是一种非常庞大的史前动物,后来因地壳活动原因,导致物种灭绝。自发现恐龙化石后,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这么奇特的动物存在过。那么你知道最大的恐龙是什么吗?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一份最大的恐龙排名TOP10,有易碎双腔龙、巨型汝阳龙、阿根廷龙、富塔隆柯龙、超龙、潮汐龙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最厉害的十种恐龙 史上最强恐龙排名 战斗力最强恐龙盘点
恐龙是地球上曾经的霸主,生活了1.6亿年之久,然而却在白垩纪末期突然在世界上销声匿迹,一直以来对于恐龙的讨论非常多,那战斗力最强的恐龙都是哪些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最厉害的十种恐龙,如:霸王龙、南方巨兽龙、撒哈拉鲨齿龙、魁纣龙、马普龙、特暴龙、惧龙等,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10大最著名恐龙盘点 十大恐龙排行榜
如果要列出恐龙的所有种类的话,那估计有数万种,这个已经灭绝了的陆地爬行动物王国里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你知道恐龙有哪些种类吗?最著名恐龙有哪些呢?本文就带大家看看世界上10大最著名恐龙盘,其中包含了易碎双腔龙、背甲龙、三角龙、中华鸟龙、雷克斯霸王龙、始祖鸟、滑齿龙等等,这里面有你喜欢的恐龙吗?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恐龙灭绝之谜的10个猜想 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恐龙是曾经的地球霸主,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就为大家带来了接受度最高的有关恐龙灭绝之谜的10个猜想,分别为大陆漂移说、气候变迁说、海洋淹没说、酸雨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地磁变化说、物种斗争说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著名人形怪物 这些人形怪物真的存在吗
人形怪物就是长的像人形的怪物,物种还未在科学上证实,就是在身体上具有人的特性,但是不属于人,是在人和动物之间的一种变异的生物。本文将盘点世界十大著名人形怪物,有天蛾人、鸮人、野人、美人鱼、卓柏卡布拉、蜥蜴人、卓柏卡布拉、多佛恶魔、弹簧腿杰克、弗拉特伍兹怪物、爱兰青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十大远古巨兽 史前最危险的十大巨兽 盘点已灭绝的远古巨兽
不同的时代要求动物具备不同的生存能力,曾几何时,巨大的体型和凶猛的习性一度成为动物最重要的特性。远古时期,也曾存在着一些体型最大、身体最为强壮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最为怪异的动物。本文为大家盘点十大远古巨兽,包括恐鸟、上龙、巨猿、旋齿鲨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大最可怕的史前生物 动辄十几米的巨型怪兽 可怕的史前怪兽盘点
在人类诞生前,地球已经出现过很多生物。这里面有些已经灭绝的史前生物,相当恐怖。它们巨大的身型,可怕的模样,是现今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人类无法想像的。下面小编将为你盘点10大最可怕的史前生物:风神翼龙、沧龙、骇鸟、狼蜥兽、帝鳄、恐鳄、龙王鲸、白垩刺甲鲨、普氏锯齿螈、奇虾。
世界十大恐怖未知生物的真实面目 世界十大神秘生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造就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当今的科学手段下,有的生物已被我们研究透彻,有的仍是一知半解。本文中maigoo小编盘点了世界十大恐怖生物,包括邓氏鱼、巨齿鲨、沧龙、白垩刺甲鲨、上龙、旋齿鲨、恐鳄、恐怖鸟、奇虾等。这些恐怖生物真实面目你了解多少?一起来认识下。
还好已灭绝的十大巨型怪物 盘点地球史上十大巨型怪物
全长18米,光是牙就有35厘米,鲨鱼在它嘴里属于一口一个的开胃小菜……试着去想象以下,这样的动物该是什么什么样的怪物,如果它们至今存在,估计就没有我们人类什么事了。下面就为大家盘点地球历史上的十大巨型怪物,它们分别是梅尔维尔鲸、泰坦蟒、野猪鳄、广翅鲎、Plumonoscorpius、奇虾、莱茵耶克尔鲎、布龙度蝎、远古蜈蚣、碳龟。
地球上八大消失恐怖远古怪物 已灭绝的远古怪物盘点
庞大的体型,恐怖的能力,残暴的性格,如果像恐龙这些生物还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人类可能称霸不了地球。你知道地球上已经消失的恐怖远古怪物有哪些吗?本文将为你盘点已经灭绝的远古怪物,它们分别是:恐怖鸟、巨齿鲨、刃齿虎、冠鳄兽、翼龙、普鲁斯鳄、完齿兽、巨猿。
世界十大吓人的不明生物 十大神秘生物 世界十大怪物盘点
不明生物有哪些?地球有几十亿年的历史,曾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被人知晓,有的不复存在。下面买购小编带大家了解下十大神秘生物:尼斯湖水怪、天池水怪、天蛾人、卓柏卡布拉、卡布罗龙、蓝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