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龙属于兽脚亚目斑龙超科里的斑龙科斑龙亚科。彼得·加尔东与詹姆斯·詹森于1972年命名。蛮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至侏罗纪晚期,1.6-1.45亿年前的启莫里阶至提通阶。分布范围包括美国、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可能在乌拉圭亦有分布。蛮龙是肉食性恐龙,推断会以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蜥脚类恐龙和剑龙类。
蛮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至晚期,1.6-1.45亿年前的中侏罗纪牛津阶至晚侏罗纪的提通阶,蛮龙是侏罗纪最体型最大的兽脚亚目和食肉恐龙,也是欧洲发现最大的食肉龙。蛮龙分布在美国、葡萄牙、西班牙与德国,在乌拉圭亦发现了疑似属于蛮龙的化石。蛮龙拥有长而粗壮的牙齿,最大的牙齿来自于格氏蛮龙正模ML 1100,长度达到13厘米。
谭氏蛮龙(Torvosaurus tanner)是在1972年,由詹姆斯·詹森(James A. Jensen)与肯尼斯·斯塔德曼(Kenneth Stadtman)在科罗拉多州莫里逊组的干梅萨采石场中发现。蛮龙属与模式种谭氏蛮龙(T.tanneri)都在1972年,由彼得·加尔东(Peter Galton)与詹姆斯·詹森(James A.Jensen)所命名、叙述。
正模标本编号BYU VP 2002,是由上臂的肱骨,与下臂的桡骨与尺骨所构成。
上颌骨(BYUVP 9122)、前上颌骨(BYUVP 4882)、齿骨残片(BYUVP 2003)、颧骨残片(BYUVP 4883)和方骨(BYUVP 5110)等蛮龙头部碎片化石产自科罗拉多州的干梅萨采石场(dry mesa quarry),这些化石被认为来自一个个体,并被重新编号为BYU 725,是可靠的最大的谭氏蛮龙标本之一,体重可达到5吨。
“雷盗龙”标本编号TATE 0012,被认为是谭氏蛮龙的同物异名,雷盗龙是一个仅仅被罗伯特·巴克等人提、并没有得到学术界认可的名字,拥有一具完整度相当不错的化石,包括大半个骨盆、股骨、胫骨、腓骨、部分颈椎以及尾椎等部位均有保留。这具标本体长约8.7米,重2.7吨。
君王艾德玛龙(Edmarka rex)也被认为是谭氏蛮龙的同物异名,化石包括颧骨、肩胛骨、耻骨、部分肋骨和一节尾椎,可能来自于1-2个个体,根据其耻骨推测,体长接近12米,体重可达到7.5吨。
根据罗伯特·巴克所述,蛮龙有被异特龙食用的化石记录,在与艾德玛龙同一地区的蛮龙化石上发现了异特龙的咬痕,化石四周发现了异特龙的牙齿。
除上述标本,谭氏蛮龙还出土了许多化石,但这些标本大多较为破碎。昵称为“Elvis”的标本与编号为FMNH PR 3060的标本拥有较高的完整度,但二者并没有得到详细的研究,数据较为匮乏。
格氏蛮龙(Torvosaurus gurneyi)发现于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的蛮龙标本则是由奥克塔维奥·马特乌斯(Octávio Mateus)与马吉尔·泰雷斯·安顿涅斯(Miguel Telles Antunes)所研究。2014年命名了新种格氏蛮龙,种名献给古生物画家格尔尼。
格氏蛮龙命名者马特乌斯说:“伊比利亚半岛当年河水丰美、植被茂盛,是食草动物的乐园。而食草动物也带来了蛮龙一样的肉食恐龙。”蛮龙虽然是欧洲最大的肉食恐龙,但其地区出土的化石显示,鲨齿龙、南方巨兽龙和霸王龙的体型比蛮龙要大,而蛮龙的体型与特暴龙、惧龙接近。“
格氏蛮龙正模发现于葡萄牙里斯本北部一处山崖上,编号ML 1100,化石包括了一块上颌骨和一块尾椎,体型接近5吨。格氏蛮龙大部分标本如胫骨标本ML 430长达82厘米,粗壮度仅次于巨食蜥王龙和大个体异特龙AMNH 680和NMMNH P-26083;另一块股骨残片ML 632较细,估计完整的长度也能超过1米,体型与之接近。除此以外格氏蛮龙还发现了许多不完整的化石。
在西班牙启莫里阶地层 Vega Formation发现了一块尾椎化石,编号MUJA-1913,格氏蛮龙的命名者认为它是格氏蛮龙。这具化石的主人被认为体重超过6吨。
格氏蛮龙还发现了胚胎化石,2013年7月,科学家们在葡萄牙的发现了属于蛮龙的、年代来自晚侏罗纪提通阶的一窝被压碎的恐龙蛋和胚胎材料。恐龙蛋和胚胎化石一起被发现是罕见的,Ricardo Araujo及其同事描述了大量簇集在一起的蛋壳碎片和胚胎骨头及牙齿后,他们将这个胚胎归入谭氏蛮龙。这也是斑龙超科、蛮龙属第一个胚胎和恐龙蛋化石。这个胚胎和恐龙蛋的化石的年代被认为来自于15200万年前。
2020年10月,德国西北部的奥纳滕顿组(Ornatenton Formation,年代约为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世)出土了若干属于蛮龙属(Torvosaurus)的化石材料,化石材料包含若干片颅部残段。
奥纳滕顿组出现的蛮龙属化石材料是目前首次出土于德国的蛮龙属化石材料,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蛮龙属化石记录——在此前蛮龙属已知的化石材料仅来自欧洲的葡萄牙与北美洲的美国西部地区(不计算不明身份的牙齿化石)。蛮龙属的生存年代也一下直接扩展至距今1.6-1.45亿年,大约1500万年的时间跨度。
考虑到蛮龙属目前已知的近亲:英国的巨齿龙与同地区的维恩猎龙均出土于欧洲,奥纳滕顿组出土的蛮龙属化石进一步地揭示了巨齿龙类由发祥地欧洲中北部发家,并逐步扩散至北美洲,为中晚侏罗纪北美洲与欧洲直接物种交流提供了全新的证据。
2019年12月,古生物学家描述了来自乌拉圭Tacuarembó组出土的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通过观察牙齿的形态、锯齿形态、表面纹理、齿冠高度和长度比例,结果显示这些牙齿与蛮龙(Torvosaurus)最为接近,如果这些牙齿确实属于蛮龙,那么这可能是首次在南美发现类似恐龙的遗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