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尾猴(学名:Macaca slienus,英文名:lion-tailed macaque),又名狮尾狝猴,是生活在西高止山脉及南印度的旧世界猴。毛皮呈深褐色或黑色。其特征是围绕头部的银白色鬃毛。面部无毛,呈黑色。头至尾巴长40-70厘米,重3-8.3公斤。尾巴中等长,约长25厘米,末端黑色,像狮子的尾巴。雄猴尾巴比雌猴发达。妊娠期约6个月,幼猴需要照顾1年。雌猴4岁就性成熟,雄猴则要6岁。它们的寿命约20岁,圈养的则可达30岁。
狮尾猴(Lion-tailed macaque或Wanderoo、Wanderu、Wanderoe)栖息于海拔1500~2500米间的高山雨林环境中。
狮尾猴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南部的西高止山脉(Western Ghats)。
长40-70厘米,尾长24-39厘米,体重3-8.3公斤,雌性比雄性略小,头部生有灰白色鬃毛,自颈以下呈褐色或者微黑,体毛光亮,狮尾猕猴精力充沛,前臂和腿一样长,尾部末梢有簇毛,由于脸四周有鬃毛和尾巴的状如狮尾,因此得名(其实把它叫做“狮头猴”似乎更形象贴切)。
狮尾猕猴善于攀缘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它们大多集群生活,一般30只~50只为一群,每群4~34只不等,平均15~20只,大群可达200只左右,由一只成年雄性率领;昼夜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栖息于树冠部分,偶尔下地活动;生性比较暴躁,领地意识强烈。主要生活在印度南部区域很小的山脉中。
狮尾猕猴过群居生活,雄称猴是首领,负责维持秩序,生活区域包括森林、平原、山区和峭壁。猕猴大多白天在地面活动,夜晚退到树上去睡觉。它们主要用四肢一起行走,但也能用后腿走路或奔跑,尤其是当爪中拿着东西或食物时。它们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还会做手势及摆出不同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互相之间梳毛也是它们的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
狮尾猴的主要食物是芒果、菠萝蜜等各种水果,也吃花朵、种子、嫩叶、蘑菇、地衣、苔藓、蜗牛、昆虫、鸟蛋、蛙类、蜥蜴、小型哺乳动物等。
狮尾猴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但集中于每年12月~翌年2月间,一雄配多雌,雌性的妊娠期约5~6个月,每胎一仔,小家伙两个月大时体色转为成年型,哺乳期约1年,4岁独立,雌性5岁左右性成熟,雄性8岁,寿命约19~30年,圈养条件下可以活到38年。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在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及泰米尔纳德邦就只有约2500只狮尾猴。它们是最受威胁及最稀少的灵长目的其中一群。它们的分布地因农地的扩张、水库的兴建及人类的发展而越来越分散。它们不会在种植林生活、觅食或经过。其栖息地的破坏严重影响它们的数量。
于1977年至1980年间,狮尾猴的保育成为印度环境保护的焦点。于1993年至1996年,在寂静山谷国家公园就有14群狮尾猴存在。另外在色夕就有32群狮尾猴,是存活在最北端的群族。于2007年,估计它们在泰米尔纳德邦Theni区的数量约有250只,而以往在此区从未有发现它们。很多动物园都有参与培育计划来帮助保护狮尾猴,估计在动物园内就有36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