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戏是辽宁省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它起源于辽南地区的皮影戏,20世纪50年代中期,辽南地区的皮影艺术工作者,在皮影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戏曲剧种。它以真人代替影人,用舞台代替影窗,用真嗓代替假嗓,逐步发展衍变而来。
辽南戏唱腔优美、委婉动听、风格奇特、行当齐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由辽南皮影向辽南戏演变的过程中,盖州皮影艺人演出的辽南戏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世纪60年代初,在省委、省政府关怀下,正式命名并成立了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然而,辽南戏的发展道路坎坎河河,一波三折。“文革”期间,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被迫砍掉。“文革”后,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曾恢复,80年代中期,在剧团调整中又被撤销。
辽南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为什么要改名辽剧呢
一、辽宁省辽南戏实验剧团虽然两度被撤销,但辽南戏这个剧种却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辽宁现有两个辽南戏剧团,一是营口盖州市辽南戏剧团,一是大连瓦房店市辽南戏剧团。盖州市辽南戏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半庙沟》,古装戏《龙凤镜》《望儿山》均在省艺术节中获剧目奖。《半庙沟》曾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的演出。
瓦房店市辽南戏剧团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演出的辽南戏《加林与巧珍》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创作了大型现代戏《姜云胜》《潮满月圆》和一些综合性节目,都参加了辽宁省和大连市的重要艺术活动。
其中《姜云胜》一剧1998年还应邀进京演出,同年该剧荣获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该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戏《月在别时圆》获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受到观众好评。这样的好形势,是辽南戏改名“辽剧”的有利条件。
二、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全国共有戏曲300余种,每个省、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艺术,如河南有豫剧,河北有梆子,山东有吕剧,山西有晋剧,广东有粤剧,福建有闽剧,浙江有越剧等等。
就拿东三省来说,黑龙江的龙江剧、吉林的吉剧,在全国已成为“品牌”,它们的拳头产品龙江剧《荒唐宝玉》、吉剧《燕青卖线》等不仅红遍东北,而且享誉国内。
辽南戏则因种种原因未能形成广泛持久的全国性艺术影响,这与辽宁戏剧大省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与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也是不相称的。
三、近几年来辽宁省文化厅非常重视辽南戏的发展,1999年专门成立了“辽南戏艺术指导委员会”,并派出专家多次讨论剧本,指导辽南戏的戏剧创作。
经过努力,辽南戏艺术在原有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在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期间,盖州市辽南戏剧团演出的《望儿山》,在节目单上已经改称辽剧。
过去的四五十年内,辽宁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吉林、黑龙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剧种名称。辽南戏所指地域过于狭小,无论观众还是戏曲工作者,都受到很大局限。辽西民间也有影调戏,与辽南戏曲调接近,改称辽剧以后,许多弊端便可以克服了。辽剧自然也应包括它们。
辽南戏改名辽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具有辽宁地城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把区别于评剧,也区别于吉剧、龙江剧的辽宁地方剧种的发展推向一个新水平、新阶段;同时也为了使全省人民都来关心和支持这一剧种,而不仅仅局限于辽南地区的观众;还为了凝聚更多民间戏曲工作者的力量,把辽西、辽北的辽剧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共同为发展辽宁地方剧种贡献力量。
剧种改名是剧种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也是它逐渐成熟的标志。许多剧种,如京剧、评剧等,都有这样的过程。辽剧是新兴剧种,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变化或更新是合乎规律的。当然,对观众未说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是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