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银杏,山东省郯城县特产,郯城县栽培银杏历史悠久,地理条件适宜,所产银杏果具有粒大、籽匀、糯性强、甜味浓、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所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郯城县以“银杏 [1]之乡”闻名于世,是中国著名的银杏集中产区,也是中国栽培银杏最早的地区之一 [3]。新村乡官竹寺旁一株古银杏,高达35米,胸径2米有余,覆荫近亩许,相传为唐时所栽。18世纪后期(清乾隆年)《郯城县志》将其列为重要特产,载入“果之属”。 [4]全县银杏分布广泛,定植数量较多,仅百年以上的大树就有3.2万株。清代一诗人在郯城期间,曾这样吟咏:“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万千。”
郯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3.2℃,年均降水量843毫米,年均日照2425小时,无霜期206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绝大部分土壤属中性,深厚肥沃。适合各种树木和粮菜作物的生长。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郯城县就立足银杏资源优势,确立了大力发展银杏产业的思路,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银杏生产的决议》,把银杏树定为“县树”。截止2005年,郯城县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一届“银杏资源利用招商洽谈会”,承办了“全国第三届银杏学术研讨会”。郯城县“咬住银杏不放松”,一年一个大台阶,推动银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1999年,郯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银杏之乡”。2004年,其银杏产业综合产值达到6.6亿元。
基地建设
郯城县以沿沂河的6个乡镇、192个村为主,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了近200平方公里的银杏集中栽植区。银杏集中栽植区内,家家都栽银杏树,村村都建银杏园,乡乡都有银杏示范园。全县建成了四大生产基地,良种化银杏果生产基地采取丰产密植、间作套种等形式,通过良种嫁接,建立优质银杏果生产基地7.7万亩,年产银杏果280万公斤;银杏标准化生产基地从选种、栽培、灌溉、施肥、田间管理到银杏叶的采摘、烘干、包装、储存和运输,严格按照GAP生产标准,建成标准化银杏采叶园1.8万亩,年产优质干青叶800万公斤;银杏优质大苗培育基地;利用间作形式,重点培育胸径6厘米以上的绿化用银杏大苗;银杏盆景培育基地发展银杏盆景培育园600亩,培育银杏盆景26万盆。同时,通过四旁植树、城乡绿化、农田林网等形式,在城乡广植银杏。到2005年,全县银杏绿化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片林面积14.9万亩,定植银杏总株数860万株,拥有各种规格苗木2亿株。
科技投入
在银杏矮化密植、银杏良种选育、银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银杏良种筛选研究、银杏核用品种的筛选和快繁技术研究、银杏叶用品种筛选、银杏雄株品种筛选、银杏矮化密植丰产技术研究、银杏良种推广及丰产技术研究等课题,并分别获山东省市科技成果奖。在银杏矮化密植、银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按照大粒、早实、质优的标准,先后在全县筛选出了20余个优良品种,其中郯城5号、9号、13号、16号等13个品种通过山东省科技主管部门的鉴定,4个品种在全省名优果品鉴定会上获得了金奖和银奖。筛选出的郯叶300、郯叶202、郯叶211、郯叶110等叶用优良品种,使单位面积银杏产叶量增加30%。
产品加工
企业,进行深度开发。围绕人药、兽药、农药和银杏系列食品、化妆品“三药两品”开发,兴建了以银杏果、叶等为原料的龙头加工企业30多家,先后开发生产了白果罐头、白果精、银杏口服液、银杏饮料、银杏保健茶、银杏保健枕、银杏酒和银杏药品等30多种系列产品,产品畅销国内19个省市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的生产模式,闯出了一条加工转化、综合开发、提高综合效益的路子。
市场建设
在搞活市场流通、扩大产品贸易方面,该县在银杏重点产区新村、重坊等乡镇建设了银杏果、叶、苗、盆景及系列产品五大市场。大力提倡和鼓励集体、个人和农工商各类经济实体从事银杏果、叶、苗、盆景等的购销,最大限度地搞活流通。该县县、乡、村三级从事银杏产品经营的组织70多个,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经销银杏商品果200多万公斤,银杏干叶300多万公斤。银杏系列产品年贸易额达到6亿多元,郯城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银杏产品集散地。
到2010年,该县银杏绿化覆盖率面积发展到26万亩,年产银杏果300万公斤,银杏干叶1000公斤,建成了银杏果、叶、苗、盆景及系列产品五大专业市场,先后开发生产了银杏叶茶、银杏饮料、银杏食品等10多个系列100多种加工产品,银杏产业年综合产值达45亿元,年出口创汇超过100万美元,形成了200平方公里的种植区,集中种植区的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1600元。
郯城县政府对银杏产业有着清晰的定位: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重点突破、市场运作”原则,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做好银杏系列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突出抓好银杏生态游、农家游、休闲游,依托3000年“老神树”品牌,在新村乡万亩银杏林里建起“银杏人家”等综合文化旅游、娱乐设施,喝银杏茶、吃银杏饭、游银杏林,银杏树给郯城农民带来了“金饭碗”。
郯城县新村乡已建成的新一村、孙埠村两处银杏苗木市场,已入驻了190家经营大户,带动1000余家个体户从事银杏苗木经营配货、装载、运输、信息服务等生意。郯城银杏市场每天可装载大型货车70余辆次,成交额达100多万元,年交易银杏苗木达4000万株,拉动银杏产业收入近3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银杏苗木集散地。
银杏树寿命长,生长速度不快,结果较晚。传统粗放的栽培法需40一50年进入盛果期, 如科学管理、水肥得当,40年才能高产,故素有“公孙树”的别名,含“爷爷种树,孙子得食”之意。1979年郯城县在新村乡、新村一村进行了银杏低部位嫁接,密植,早期结果,早期丰产的专题研究,经科学管理,取得幼砧嫁接三年结果,五年丰产的突出成果。从而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无儿不栽白果园”的传统观念,首创了国内银杏矮化嫁接速生、早实、丰产的先例,1984年获山东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9年7月28日,经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审定,批准“郯城银杏”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该商标以“郯城银杏TANCHENGYINXING及图”作为商标式样,申请注册的商标所有人是郯城银杏产业开发中心。
2021年10月,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