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揭西县凤江镇凤南后角村,为广东省六种优良橄榄之一。 凤湖橄榄形似腰鼓,基部平钝可竖立,顶部钝而微凹,有花柱小黑点突起·果皮光滑,呈青绿色,果肉白色,核赤褐色,核与肉易分离。肉质酥脆,香甜无涩,回味甘醇。每年9至11月上旬应市,广销潮汕,运销南洋等地。
明代《澄海县志》有载:“物产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果色金黄青绿,清甘爽口,齿颊留香。民谚:“霜降,橄榄装落瓮”。
潮汕人春节拜年,主人迎宾至厅堂,端上盛放在雅致盘中的青橄榄,恭恭敬敬地说声:“请槟榔!”潮人把请吃青橄榄称为“敬槟榔”,由来已久。明朝李时珍认为“宾”和“郎”都是古代贵客之称,槟榔与“宾”、“郎”谐音,故人们把橄榄称槟榔。苏轼诗有:“红潮登颊醉槟榔”之句。唐宋时,潮州瘴疠疫疾猖獗,槟榔能祛瘴气、消谷气、通上气、宽中气。故“请槟榔”含祝愿健康长寿。橄榄为岭南珍果,曾为晋京贡品,奉敬客人有深表厚敬之意。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橄榄“治咽喉痛,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明清“耕三渔七”的澄海人家,“立冬”日,家家户户用石臼把橄榄槌压碎,根据“三碗橄榄一碗盐”的口诀,加适量姜末搅拌腌制,装入干净陶罐,压实后在上面压二三粒红辣椒,密封贮藏,既可用来消鱼积鱼毒;又作助消化,增食欲之用。
广东东部橄榄主产区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是全省最大的橄榄产区。揭西县位于莲花山脉东南麓,该县城(亦为本观测点所在地)是广东惟一座落在北回归线上的县城。揭西县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温21.5℃,≥10℃年积温7545℃,年最低温多年平均值1.8℃,多年极端低温为-2.4℃(1967年1月),年无霜期长达340天以上;年日照1797.7小时,年降雨量2097.4mm。橄榄果实生长发育的5—7月温暖多雨,光照充足,气候条件好。
揭西凤湖榄原产广东揭西凤江区凤南村,为久负盛名的优良地方品种,栽培历史100年以上,外县有引种。果实阔椭圆形,基部平钝,有些果可竖放,果顶常有3条浅沟和残存的花柱成小黑点突起,果皮黄绿色。单果重14克,横径2.6厘米,纵径3.7厘米。果肉白色,稍软而脆,汁多微酸 ,香浓无涩,回味甘,含可溶性固形物13.0%,核棕褐色,重1.6克,核肉易分离,可食率89%。
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开始成熟,中秋节已可应市,壮树的果实可留树保鲜至次年春节前后采收。适应性强,耐肥耐湿,适栽于肥水条件较好的植地。嵌接后1~2年开始结果,10年生树株产可达75公斤,丰产稳产。本品种果大品质优,为早熟鲜食最佳良种之一,也适合加工,耐贮藏。
橄榄果富含钙质和维生素C,于人有大益。 它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中国。素有“桃三李四橄榄七”之称,橄榄需栽培7年才挂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榄树开始结果很少,25年后才显著增加。橄榄树每结一次果,次年一般要减产,休息期为一至两年。故橄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
凤湖榄原产广东揭西凤江区凤南村,为久负盛名的优良地方品种,栽培历史100年以上。果实阔椭圆形,基部平钝,果顶常有3条浅沟和残存的花柱成小黑点突起,果皮黄绿色。果肉白色,稍软而脆,汁多微酸,香浓无涩,回味甘,核棕褐色,核肉易分离。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花,9月下旬开始成熟,壮树的果实可留树保鲜至次年春节前后采收。适应性强,耐肥耐湿,适栽于肥水条件较好的植地。果大品质优,也适合加工。橄榄树生长力强,适应性广,河滩、洲地、山丘、坡地以及房前屋后、零星杂地均可种植。它树姿优美,四季常青,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橄榄又称为“青果”。因为橄榄从生到熟,始终保持青翠的颜色。橄榄又称为“忠果”、“谏果”,这是因它先苦后甜的特别韵味有同于古代忠臣苦谏的性格而称名的。橄揽还被称为“福果”。这是海外华侨起名的,此既说明了福州历史上橄榄产量多,也表达了侨胞对乡土(福州)的眷恋之情。
青橄榄营养丰富,果肉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钙量也很高,且易被人体吸收。
中医认为,橄榄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烦醒酒,化刺除鲠之功,冬春季节,每日嚼食2~3枚鲜橄榄,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经常食用,对骨骼的发育大有益处。橄榄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质与维生素C。
潮汕果农对橄榄能适时收摘、贮藏、加工、腌制。橄榄既可鲜食,亦可制作蜜饯、干果、凉果、凉拌莱。
如澄海乌橄榄菜,色泽乌艳、油香浓郁、风味诱人,成为酒家、筵席上一道独特风味小菜,一直深受海内外潮人的喜爱。
果实常常可加工成:拷扁榄、大福果、十香橄榄、去皮酥、咸橄榄、等等。亦可做工艺品,如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