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河怨

#戏曲# 0 0
吉剧大型悲剧《蓝河怨》,是根据二人转传统剧目《蓝桥》改编而来。1959年7月,吉剧第一部实验剧目《蓝河怨》在长春上演,从此,吉林省结束了没有自己戏曲剧种的历史。
  • 中文名: 蓝河怨
  • 类型: 戏曲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蓝河怨是吉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由二人转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各地以及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区,20余年来吉剧发展很快,已经成为省内外群众喜爱的剧种,现已发展到15个吉剧团。

角色介绍

角色行当

吉剧的表演也以二人转为基础,在吸收其它东北地区民间表演艺术并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手段上逐步形成。吉剧脚色行当的体制与沿革分生、旦、净、丑四类,各在二人转上、下装的基础上借鉴京剧行当体制而形成。生行主要有老生和小生,八十年代前后,又在个别的剧目里尝试了武生行的建立。旦行则主要指花旦、闺门旦、青衣、彩旦和老旦。在个别剧目里曾试验性地创造了武旦行当。净行指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丑行分文丑与武丑。但他们之间并无严格界限,表演上没有严格的程式束缚。

老生:戴黑、黪、白三种不同颜色的须髯,以分别饰掩身份不同的的中、老年人物。在表演上唱、做兼备或各有侧重。如《秦琼让印》里的秦琼,以唱功为主,唱腔高昂嘹亮,长于抒发内心情感。而《桃李梅》里的袁如海及《搬窑》里的王允等,则主要以作功为主。袁如海主要用髯口功和帽翅功等表现其面对强权而无可奈何的心情。王允以爬山、跌落等身段体现其妄图利用女儿挽救自己的狡黠心术。《慧梅出嫁》里李闯王为唱、做兼备,表演上重气度,讲究工架浑厚有力。《三请樊梨花》里薛仁贵在唱、做并重的基础上,吸收了东北秧歌中的十字步和三步半的走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台步。

小生:饰年轻英俊的书生、将领、官员和平民。有侧重唱功、做功和武打之分。其中重唱功的如《蓝河怨》里的魏奎元,《宝玉哭灵》里的贾宝玉等,主要是以大段的唱腔来抒发人物的情感,刻画人物的性格。重做功的如《玩会跳船》里的萧文勤,《情探》里的王魁等。前者突出运用扇子功(滚扇、抛扇、指转扇等)和袍子功(飞袍、踢袍、叼袍等)揭示人物在"邂逅"、"护钗"和"赴约"等情境中的不同心情。后者则通过袖子功(抖袖、抛袖、转袖等)和毯子功(锞子、扑虎、僵尸等)表现人物的紧张、恐惧及贪生怕死的丑态。此外又如在《三请樊梨花》里,薛丁山又以把子功的技巧,展示其武将的风姿。

花旦:饰年轻、活泼的少女。如《桃李梅》里聪明且有反抗精神的袁玉梅,《燕青卖线》里、机灵而又天真的春莺,以及《三放参姑娘》里纯朴善良并一往情深的参姑娘等。此外还有象《包公赶驴》里泼辣放荡、娇气媚态的王粉莲等一类角色。花旦在表演上大多注重唱和做,为表现不同的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差异,善用手绢、扇子等道具使用技巧和腕子功、抖肩功、腰功及碎步、秧歌步、云步、磋步、跌步等各种独特台步。

闺门旦:饰温柔秀美、举止端庄的少女。表演重唱功,?唱腔以委婉细腻见长,有时利用长水袖的舞动抒发情感。如《桃李梅》里文静温顺的袁玉李和《黛玉归天》里含情悲愤的林黛玉等。

青衣:一般饰演端庄稳重的成年妇女。表演上注重唱和做。如《蓝河怨》里的蓝瑞莲,《搬窑》里的王宅训等。做功亦以长水袖的舞动为特色。

彩旦:一般饰演忠厚幽默、心直口快或丑陋粗野、凶狠奸邪的中、老年妇女。前者如《二大妈探病》里的二大妈,后者如《蓝河怨》里的刁氏等。在表演以念白上的说口为特色,凭其中的串口、贯口等收到喜剧效果。

老旦:饰演各类老年妇女,有雍容华贵与贫寒卑微之分。性格上也有忠厚正直与奸诈阴险等不同。表演重唱功,如《穆桂英挂帅》里的佘太君和《金水桥》里的皇后等。

铜锤花脸:饰忠厚刚直的人物,以朝臣和官员为多。如《包公赔情》里的包拯等。表演重唱功,以洪亮的唱腔见长。

架子花脸:饰粗犷、鲁莽或阴险奸诈的人物,亦以朝臣官员为多。如《桃李梅》里的方亨行等。表演重工架,以做、念为主,唱功为辅。

丑: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各种善良幽默或狡滑卑琐的人物。有文丑、武丑两路。文丑又在形式上分官衣丑、腰包丑、褶子丑、袍带丑。官衣丑如《桃李梅》里的赵运华,腰包丑如《蓝河怨》里的周六,褶子丑如《丁谓住店》里的丁谓,袍带丑如《三请樊梨花》里的程咬金等。丑角在表演讲究美、喜、土、新,富有地方色彩。其中尤以念白上的串口、贯口和俏口等见长,充满东北的乡土风味。武丑侧重于念、做、打,以独特的技巧取胜。如《孙猴上任》里的马倌儿,《燕青卖线》里的时迁,《三请樊梨花》里的姜须等,各以矮子步、高跷步、蹲云步等走法和手绢出手等绝技引入入胜。

吉剧行当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老旦与彩旦或老旦与青衣相结合的行当类型。诸如《桃李梅》里的封氏,扮相似老旦,表演似彩旦,借以表现人物的夫人身份和幽默、泼辣、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再如《包公赔情》里的王凤英,扮相与表演都归青衣路,但为了强调她的年龄较大和性格的豁达,在台步和其他动作上则借鉴了老生和老旦的一些技法。此外,吉剧还在剧种建设中尝试了武生和武旦的行当建制。武生如《孙猴上任》里的孙悟空,武旦如《三请樊梨花》里的樊梨花等,都以戏曲的把子功和毯子功并结合手绢、扇子等技艺,形成了本剧种独特的武打风采。

背景介绍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流行的传统艺术形式,已有将近二百年历史。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二人表演的二人转、一人表演的单出头和三人以上表演的拉场戏三支。表演上有唱、说、扮(做)、舞四功,以及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有唱腔曲牌三百多个和传统剧(曲)目三百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二人转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拉场戏的剧目日益增多。至1958年,已经出现了《高玉宝》、《表兄弟》等表现现代生活的大型拉场戏,艺术上也展示出向大型戏曲剧种发展的趋势。长春市戏曲工作才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新剧种--春歌戏,编演了实验剧《绣天堂》。1958年10月,在东北三省协作区第四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繁荣发展东北的文化,丰富创造自己的地方剧种",有关部门根据指示,决定将二人转发展为一个新的地方大戏剧种。当时,成立了由音乐和文学创作干部组成的"新剧种实验小组",并聘请了著名的二人转老艺人担任顾问,着手将二人转传统剧目《蓝桥》改编为《蓝河怨》。

在成功地将二人转传统剧目《蓝河怨》作为新剧种的第一个实验剧目后,开始解决小生、小旦、彩旦、小丑等行当和戏曲化、板式化、行当化等问题。同年9月7日,《蓝河怨》的实验演出获得成功,12日成立了吉林省新剧种实验剧团。1959年1月21日演出了第二个实验剧目《桃李梅》,又获得成功。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吉林省新剧种实验剧团,通过在长春、白城、通化等地演出上述两出剧目,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2月2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将新剧种命名为吉剧,改新剧种实验剧团为吉林省吉剧团。

为了使吉剧得到更广泛地发展和普及,在1960年上半年同时成立了白城专区吉剧团、通化专区吉剧团和吉林市吉剧团(后改为永吉县吉剧团),与省吉剧团共同承担吉剧的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1960年,剧团又编创排演了《包公赔情》、《搬窖》、《燕青卖线》(见图吉剧-6)、《雨夜送粮》等众多剧种。剧团通过实践,逐渐丰富了吉剧的音乐唱腔,增添了行当,提高了表演的专业水平,使剧种能初步具有雏型。同年,正式成立了吉林省吉剧团。

1961年,吉林省委召集部分戏曲工作者,讨论吉剧的发展问题,在总结几年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离基地,采撷从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指导方针。此后,吉剧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深入学习二人转等东北传统的民间艺术,同时又采取了"请进来,派出去,雁过拔翎"的办法,邀请各地的戏曲专家到吉林来指导,并派演员、创作人员到北京、四川、山西、山东、河北、上海、天津等地学习。1963年至1965年,剧团侧重现代戏的实验。全省几个吉剧团先后移植、编演了《夺印》、《会计姑娘》、《争儿记》、《夜袭山城》、《红石钟声》、《跃马扬鞭》和《江姐》等,受到观众的欢迎。经过几了年的努力,吉剧剧种已经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强调学习"样板戏",使剧种建设难以按着原有方针健康发展。十年间除省吉剧团之外,各市、县吉剧团都改为文工团,不再进行统一的吉剧建设。1966年后,实验工作中断,于1976年前后才重新恢复演出,粉碎"四人帮"以后,吉剧建设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剧团又先后编演了《春回大地》、《买菜卖菜》、《婚礼上的眼泪》、《情法之间》、《两只烤鸭》、《包公赶驴》等现代戏和古装戏。专业的演出团体也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四个,增加到十六个(其中吉林省十五个,内蒙古哲里木盟一个)。

林省戏曲学校增设了吉剧科,培养新的吉剧艺术人才。同时成立了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对吉剧艺术的建设进行重点研究。七十年代未和八十年代初,吉剧原有的实验剧目重新公演。1978年文化部调吉林省吉剧团进京演出,《包公赔情》、《燕青卖线》、《搬窑》和《桃李梅》中"闺戏"一折,深受观众欢迎,得到首都观众和文化界的一致好评。1979年和1980年剧目《燕表卖线》、《包公赔情》、《桃李梅》先后由长春电影制版厂摄制成彩色影片后,吉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这期间省和各市、县吉剧团分别编演了一批新剧目,如现代戏《春回大地》、《黄连花》《会亲家》、《春雨红花》和古代戏《三放参姑娘》、《慧梅之死》、《孙猴上任》、《三请樊梨花》等。

鉴赏评价

艺术特点

吉剧的唱腔是以板腔体为主,兼用曲牌的综合体制。它选择了二人转当中群众爱听而又便于戏曲化的曲调作为基调,逐渐发展成"柳调"、"嗨调"两种唱腔。其中柳调是以二人转曲牌〔红柳子〕、〔秧歌柳子〕为中心构成的一套唱腔;嗨调则以二人转曲牌〔文嗨嗨〕、〔武嗨嗨〕为中心,结合〔穷生调〕、〔打枣〕、〔胡胡腔〕、〔嗽叭牌子〕等曲牌组成的一套唱腔。这两类唱腔,均采取基调发展的方法,进行男女分腔、行当分腔和板式变化。逐步形成了吉剧的柳、嗨两调的快正板、正板、行板、散板;嗨调的宽板;嗨调女腔的慢板等。另外,吉剧也适当吸收二人传的专曲、专调、小曲、小帽,在东北民间吹打乐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改编成牌子、行弦等一套吉剧器乐曲。如《燕青卖线》中的〔卖线谣〕等。吉剧的器乐曲牌有一百多个,大多是东北民间吹打乐和东北民歌的曲调发展而成。有诸如〔万年青〕、〔鹧鸪天〕、〔挂红灯〕、〔货郎担〕、〔迎送曲〕、〔剑舞曲〕等。

吉剧的伴奏乐器以板胡、唢呐为主,还创造了长于抒情的吉剧喉管,并把筝也加进了吉剧乐队的演奏中。根据演出的实际需要,吉剧有时还采用中西混合的乐队,有时则用具有东北特色的民族乐队。

吉剧剧本多注意东北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人物性格大棱大角,情节大转大折,情感也大悲大喜,语言表现口语化、地方化。唱词大多保留了二人转的嵌句、垛句、嗦句等特点,念白也运用二人转的"说口"艺术,并为耍手绢等技巧留下表演的余地。吉剧在角色行当上,有生、旦、净、丑等的分工,但又不为其限制。从生活和人物性格出发,在继承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博采其他剧种之长,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东北地区民间口语为特色的"串口"、"贯口"、"俏口"等念白形式和扇子、手绢等道具运用上的表演技巧、显得生动活泼。

它擅长于运用手绢功、扇子功和水袖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如在表演上继承了二人转的"平腕"、"压腕"、"翻腕"、"绕腕"、"抖腕"、"五花腕"等腕子功;"抖肩"、"拱肩"、"晃肩"、等肩功;"顺腰"、"旁腰"、"顶腰"、"晃腰"等腰功以及"踢步"、"拧步"、"跳步"、"错步"等步法。同时吉剧也学习其他剧种的手指法、武打、舞蹈以及翎子、帽子、椅子、变脸等技巧。

手绢技巧是吉剧的特长,它来自于二人转而又有所发展。如《燕青卖线》中任秀英的"指顶绢",表现她的自信心;丫环春莺的"口叼绢",表现他的单纯、顽皮的性格;时迁的"远抛绢",则表现他盗取请帖后的喜悦心情。《桃李梅》中封氏的过头"后抛绢",表现她对赵运华作媒的气愤;在《三请樊梨花》中,铁珍用左右"车轮绢"的手娟功耍令旗,表现她出征前的激越情绪。

吉剧的长水袖功,把二人转的耍手娟和京剧的水袖、绸舞融合为一体,在表现人物动作和情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旁甩"、"直甩"、"单甩"、"双甩"、"立花"、"顶花"等程式。吉剧的花旦、小生还发展了二人转"扔扇"、"挑扇"、"转扇"等绝技,武丑运用了二人转的大板技巧。吉剧还吸收传统红曲的一些程式动作:如《包公赔情》中包公,沿用传统戏曲净角的施礼、跪拜等程式,到结尾时,包公"三拜"的最后一拜,运用了正冠、理?、撩袍、激动的颤抖等大动作,扑通一拜,表现包公万分激动的心情;而《包公赶驴》中的包公,说小白话,走秧歌步,则较多地打破了程式和行当的界限。吉剧的化妆和服装基本是模仿京剧等剧种。生、旦角色为俊扮,净、丑则用脸谱。但在有些剧目里,净、丑均不勾脸。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068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蓝河怨】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粤剧十大经典剧目 粤剧名曲有哪些 粤剧最具代表性剧目盘点
粤剧既有传统戏剧的风采,又轻快流畅、灵活善变,无论其开放灵活的表演,还是丰富优美的唱腔、舞美,都显现出敢立戏剧潮头的先锋姿态,你知道的粤剧名曲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粤剧十大经典剧目,如:帝女花、胡不归、客途秋恨、紫钗记、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打神等,一起来看看吧。
公认最成功的10部广播剧 最火的广播剧排行 口碑好的广播剧推荐
广播剧的改编几乎不会动原著的内容,能做到一比一还原小说剧情、台词,因此吸引了众多原著粉,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您听过的广播剧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公认最成功的10部广播剧,如:神棍下山记、魔道祖师、龙图案卷集、三体、撒野、将进酒、默读等,一起来看看吧。
豫剧十大经典剧目 好听的河南豫剧 豫剧经典唱段大全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很多好听的评剧选段都脍炙人口,maigoo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豫剧十大经典剧目,如朝阳沟、梵王宫、春秋配、程婴救孤、三上轿、白莲花、白蛇传、穆桂英挂帅、抬花轿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越剧十大经典名段 越剧名家名段欣赏 好听的越剧盘点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所以各种越剧的音像制品也大受欢迎,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越剧十大经典名段,包括:西厢记、祥林嫂、楼梦、何文秀、碧玉簪、五女拜寿、九斤姑娘、王老虎抢亲、情探等等,来了解下这些好听的越剧作品吧。
十大经典川剧名曲 川剧经典剧目排名 川剧最具代表性剧目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你知道有名的川剧剧目有哪些吗?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十大经典川剧名曲,如:白蛇传、秋江、望娘滩、巴山秀才、皮金滚灯、易胆大、刺目劝学等,一起来看看吧。
黄梅戏十大经典曲目 黄梅戏经典唱段 好听的黄梅戏歌曲
黄梅戏是我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许多黄梅戏经典歌曲都有着超高的流传度,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黄梅戏十大经典曲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打猪草、夫妻观灯、牛郎织女、徽州女人、孔雀东南飞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 昆曲10大名段欣赏 牡丹亭上榜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很多昆曲名作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昆曲十大经典代表作,包括: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十五贯、鸣凤记、清忠谱、浣纱记、宝剑记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京剧十大经典名段 京剧代表作盘点 领略京剧表演艺术
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着“国剧”之称,各种京剧名段即使是不听京剧的人也会有所耳闻,你知道的京剧代表作都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京剧十大经典名段,如贵妃醉酒、锁麟囊、野猪林、空城计、昭君出塞、棋盘山、四进士、八大锤、借东风等等,一起来领略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吧!
潮剧十大代表剧目 潮剧经典曲目排名 潮剧名曲大全
潮剧是中国传统戏剧之一,也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源自于宋元南戏,于明朝开始形成,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采用潮州方言的方式演唱,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如张春郎削发、荔镜记、杨令婆辩本、辞郎洲、扫窗会、闹钗等,这些都是潮剧著名曲目,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经典的潮剧曲目呢?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潮剧十大代表剧目,一起来了解下这个中国古老戏曲吧。
中国十大戏曲 最为著名的戏曲种类 京剧榜上有名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那么你知道中国著名的戏曲种类有哪些吗?本篇文章小编为你带来中国十大戏曲,分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昆曲、曲剧、越调、吕剧、沪剧、秦腔、晋剧。
淮剧十大代表剧目 江淮戏传统剧目排名 淮剧经典唱段大全
淮剧又称江淮戏、淮戏,起源于盐城和淮安,主要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本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江淮戏十大代表剧目,如金龙与蜉蝣、牙痕记、哑女告状、三女抢板、玉杯缘、太阳花、西楚霸王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经典皮影戏 皮影戏表演剧目 好看的灯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艺术性非常之高,很多皮影戏表演剧目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经典皮影戏,包括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西游记、牛郎织女、五峰会、白毛女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婺剧十大传统剧目 婺剧经典曲目排名 婺剧代表剧目盘点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高腔、昆腔、滩簧、乱弹、徽戏、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为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知名的婺剧经典曲目有断桥、梦断婺江、昆仑女、西施泪、牡丹对课、僧尼会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金华戏剧目吗?本篇文章Maigoo小编为你盘点婺剧十大传统剧目,一起来看看把。
河北梆子十大代表曲目 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排名 最好听的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你知道的河北梆子著名剧目都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河北梆子十大代表曲目,如:钟馗、宝莲灯、蝴蝶杯、陈三两、夜宿花厅、大登殿、秦香莲等,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经典秦腔名剧 秦腔传统剧目排名 秦腔最具代表性剧目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它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所演的剧目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等,你知道的秦腔名剧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十大经典秦腔名剧,如:周仁回府、八义图、五典坡、火焰驹、游龟山、斩单童、下河东等,一起来看看吧。
沪剧十大经典名曲 最好听的沪剧选段 沪剧十大金曲
沪剧起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1941年正式改称沪剧,它是以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那你对于上海沪剧都有哪些了解呢?觉得最好听的沪剧选段是哪个?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沪剧十大经典名曲,如陆雅臣、罗汉钱、捉牙虫、秋海棠、冰娘惨史、雷雨、芦荡火种、魂断蓝桥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河南曲剧十大经典曲目 曲剧名家名段唱段盘点 曲剧全场戏推荐
河南曲剧也叫高台曲,是中原大地土生土长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清新淳朴、优美动听的艺术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已成为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你听过哪些好听的曲剧选段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河南曲剧十大经典曲目,包括:陈三两、卷席筒、风雪配、花庭会、跑汴京、小二姐做梦、游乡、寇准背靴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著名地方戏曲 民间戏曲十大种类 好听好看的地方戏
地方戏是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的通称,作为文化传统大国,我国在各个地区几乎都有着特色的剧种,你最喜欢的民间戏曲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著名地方戏曲,如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昆曲、川剧、粤剧、秦腔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评剧十大经典曲目 中国评剧名家名段精选 好听的评剧选段
评剧是广大人民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还曾有观点认为评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那你有听过哪些好听的评剧选段么?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评剧十大经典曲目,如杜十娘、杨三姐告状、马寡妇开店、桃花庵、珍珠衫、刘巧儿、祥林嫂、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十大传统闽剧剧目 闽剧经典曲目排名 闽剧的著名剧目有哪些
闽剧,又称福州戏,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居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首,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传统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闽剧传统剧目有一千多种,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闽剧十大传统剧目,如魂断燕山、王茂生进酒、贬官记、丹青魂、天鹅宴、兰花赋等,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