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菜椰(学名:Euterpe edulis Mart.)是棕榈科、菜椰属常绿棕榈树,高可达30米,树干光滑细长,灰色,但顶端紧裹着叶子的茎的下端为绿色。食用菜椰的叶子为羽状叶,深绿色,长度可达3米,叶子由狭长、下垂的小叶组成,每片小叶长约90厘米。食用菜椰的花朵很小,白色,盛开时形成直立的圆锥花序,最后结出大量紫色或褐色的果实,果实直径约为5厘米。 [1]原产于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秘鲁、哥伦比亚和苏里南等地,在热带的城市和海岸地区被大量种植。食用菜椰生活在潮湿的雨林中,在亚马逊河雨林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食用菜椰的果实可果腹,常被制作成冰激凌、高档酒类的添加剂或果汁饮用。食用菜椰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化学成分。有研究记载食用菜椰油在原产地可用来治疗痢疾,由果皮研磨制成的果粉可用于治疗皮肤溃疡,种子经烧烘后可制成浸液,用于治疗发烧。
食用菜椰为单一树干的常绿棕榈树,高可达30米,树干光滑细长,其直径大约为15厘米,灰色,但顶端紧裹着叶子的茎的下端为绿色。食用菜椰的叶子为羽状叶,深绿色,长度可达3米,形成优美的拱形,十分漂亮,这些叶子由狭长、下垂的小叶组成,每片小叶长约90厘米。
食用菜椰的花朵很小,白色,盛开时形成直立的圆锥花序,最后结出大量紫色或褐色的果实,果实直径约为5厘米。浆果里有一颗直径约7-10毫米的果核。授粉方式为昆虫。
食用菜椰生活在潮湿的雨林中,在亚马逊河雨林中占有支配性地位,是亚马逊河雨林的主要棕榈树种。
食用菜椰原产于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秘鲁、哥伦比亚和苏里南等地,在热带的城市和海岸地区被大量种植。在中国广东、香港和台湾已有少量种植。
食用菜椰的生长速度很快,它的棕榈心在它长到4岁的时候通常就会被割除,然后食用菜椰就死了。
食用菜椰的花期为3-10月。在3-12月期间发现了与成熟水果有关的果实,这突出说明了食用菜椰作为动物群的食物来源的重要性,因为一年中有10个月可供食用。平均每个母树/年的花序数为2.2,其中只有55.7%形成成熟果实。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果实数量减少了52%。食用菜椰从胸高直径7厘米开始繁殖,产生几乎完全雄性的花序,随着胸径的增长,每株的花序数和花序数增加,并且花序形成的成熟果实数量增加,从而使其对生殖活动的参与更加持久。因此食用菜椰的花序数较高也与胸径年生长率下降有关。
食用
食用菜椰的果实很受森林中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喜爱。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食用菜椰浆果被当地居民视为食物采摘,食用菜椰等棕榈树也被公认为最重要的植物种类。
因为食用菜椰浆果成了他们的饮食主要组成部分,据科学分析,当地人士成长摄取营养成分中高达42%来源于食用菜椰浆果。当地的居民也把食用菜椰浆果制作成冰激凌、高档酒类的添加剂或果汁饮用。
20世纪90年代美国保健学界科学家发现食用菜椰的浆果富含天然营养成分,制成的食用菜椰浆果保健品系列、果汁、混合果汁、汽水等相关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世界的人们开始分享巴西丛林居民世代依存的天然浆果。
由于食用菜椰的果实营养丰富,因此有“紫色黄金”之称。
2013年食用菜椰由卫生部引入中国成为新资源食品在中国使用。
药用
食用菜椰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研究记载从食用菜椰中萃取的油在原产地可用来治疗痢疾,由果皮研磨制成的果粉可用于治疗皮肤溃疡,种子经烧烘后可制成浸液,用于治疗发烧。当地传统医学还用该植物治疗糖尿病,脱发,出血,肝炎、黄疸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疟疾,月经不调,经期疼痛和肌肉酸痛等。
化学成分
食用菜椰果实中主要成分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43.419%、19.028%、14.328%、6.702%、6.123%、2.067%,占总含量的92.855%。
其中棕榈酸、硬脂酸为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油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为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为ω-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构成比例为0.49:1:0.31。ω-6型与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为6.93:1,基本符合膳食平衡标准。
从食用菜椰中萃取的油相比橄榄油、油茶籽油,食用菜椰萃取的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更加均衡,其亚麻酸含量较橄榄油及油茶籽油偏高,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