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豆角
绿豆角是最常见的一种豆角,也是许多人在超市里经常看到的。它们通常有脆嫩的质地,可以生吃或烹饪。绿豆角又分为无筋和有筋两种,无筋绿豆角的荚壳更嫩,易于食用。
2、菜豆
菜豆又称为四季豆,因其可在四季都种植而得名。这种豆角通常有一条纤维质的筋,需要剥去后才能食用。菜豆的荚壳饱满,口感香甜,适合烹饪、炒菜或蒸煮。
3、豌豆豆角
豌豆豆角的荚壳嫩脆,带有甜味,通常整个荚壳都可以食用。它们可以生吃、炒菜或加入沙拉中,是一种轻爽可口的蔬菜。
4、甜豆
甜豆是豌豆和菜豆的杂交品种,荚壳嫩脆,带有豌豆的甜味和菜豆的质地。甜豆可以生吃,也适合烹饪、蒸煮或炒菜。
5、豇豆
豇豆有着较大的荚壳,内含丰富的豆粒。它们通常需要煮熟后食用,可以烹饪成汤、炒菜或炖菜。
6、红豆角
红豆角荚壳红色,豆粒颜色多为深红或紫红色。这种豆角通常需要煮熟,常用于制作汤、炖菜、炒饭等。
7、黄豆角
黄豆角的荚壳呈黄色,豆粒饱满,口感嫩脆。它们适合蒸煮、烹饪、炒菜或炖菜。
8、金针豆
金针豆实际上是豆芽的一种,是绿豆芽的一种变种。它们常用于制作中式炒面、炒饭、汤等菜肴,有着清爽的口感。
9、扁豆
扁豆的荚壳宽扁,豆粒也较宽。这种豆角通常可以煮熟或炒熟,用于制作各种菜肴。
10、豇豆
豇豆的荚壳较宽大,内含大颗豆粒。它们通常需要去壳、煮熟后食用,常用于制作汤、炖菜等菜肴。
豆角在非洲及亚洲的热带及温带地区均有栽培。
豆角为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有时顶端缠绕状,茎近无毛。
叶:豆角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长约1厘米,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有线纹;小叶卵状菱形,长5~15厘米,宽4~6厘米,先端急尖,边全缘或近全缘,有时淡紫色,无毛。
花:豆角为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梗,花2~6朵聚生于花序的顶端,花梗间常有肉质密腺;花萼浅绿色,钟状,长6~10毫米,裂齿披针形;花冠黄白色而略带青紫,长约2厘米,各瓣均具瓣柄,旗瓣扁圆形,宽约2厘米,顶端微凹,基部稍有耳,翼瓣略呈三角形,龙骨瓣稍弯,子房线形,被毛。
果实:豆角荚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线形,长7.5~70厘米,宽6~10毫米,稍肉质而膨胀或坚实,有种子多颗;种子长椭圆形或圆柱形或稍肾形,长6~12毫米,黄白色、暗红色或其他颜色。花期5~8月。
1、温度
豆角是耐热蔬菜,能耐高温,不耐霜冻。种子发芽时在25~35℃较快,温度降低发芽缓慢,发芽率降低,最低温度为10~12℃。播种后的出土成苗则以30~35℃为快。抽蔓后在20~25℃生长良好,35℃左右仍能生长。开花结荚期适宜温度25~28℃,在35℃以上仍能结荚,温度在15℃左右生长缓慢,10℃以下时间较长则生长受到抑制,接近0℃时植株冻死。但温度高于35℃以上或低于15℃,不仅植株早衰,大量落花落荚,且使豆荚变短或畸形,品质变差。
2、光照
豆角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在长日照和短日照季节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即在春、夏、秋季节都能正常生长结荚,如红嘴燕、之豇28等长豆角中的早、中熟品种;另一类对日照长短要求比较严格,适宜在短日照季节栽培,如在长日照季节栽培则茎蔓徒长,开花结荚迟,适宜在秋季栽培,如合肥十月寒等长豆角晚熟品种。
3、水分
豆角根系发达,耐旱,但要求有适量的水分,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不宜有过多的水分,以免降低发芽率和使幼苗徒长,或招致沤根死苗。开花结荚期要求有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雨多、湿度大,或遇干燥的空气,容易落花、落荚。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根系的根瘤菌活动,甚至烂根发病,引起落花、落荚。
4、土壤
适宜豆角生长的土壤范围较广,只要不是过于粘重和低洼潮湿的地块,都可以种植。但以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好。豆角适于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6.2~7.0为宜。豆角对肥料的要求,以磷肥为最多,钾肥次之,氮肥最少。在生长前期(开花结荚前),因为根瘤尚未充分发育,固氮能力弱,必须供给一定的氮肥,但数量不宜过多,更不可偏施氮肥,以在基肥中掺施复合肥为佳。进入开花结荚期之后,应多施磷、钾肥,并以磷肥为主,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开花多,结荚充实。
1、土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均匀、无盐碱、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保持3年以上轮作,100米内不能种其他品种的豆角。按常规秋翻、秋施肥、冬灌保墒。
2、整地施肥
起垄前施基肥,起垄施肥时应加施农药以防有地下害虫危害。方法是每亩用40%~50%的辛硫磷乳油250~500毫升,拌土20千克,随后盖上朔料、麻袋等捂一昼夜。晚上撒遍繁种田,撒后随即翻入土中。4月末起垄,垄宽0.6米,高20~25厘米,沟宽0.4米。关于垄高,土壤若偏沙可矮些,反之则要高些。垄面一定要平整细碎,要随起垄随即覆上地膜。
以有机肥为主,适量加入速效化肥。有机肥一般每亩2000~3000千克,再配合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争取做到氮磷钾均衡施用。起垄前施基肥,起垄施肥时应加施农药以防有地下害虫危害。
3、适时播种
播种方式:豆角采用直播方式种植。
播种要点:直播豆角主根深、根瘤多、茎叶茂盛,播种宜在终霜期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不宜早播,要尽量避开晚霜危害的4月底至5月初。播前1~2天在太阳下曝晒种子有利于苗齐苗全;然后用30℃温水浸泡5~6小时,剔除霉烂、秕子及杂种后播种。每畦种2行,株距50厘米,畦面行距40厘米,播深3~4厘米,每穴播2~3粒种子。
4、苗期管理
小苗长出第一对真叶到出现三出复叶时是间苗、补苗时期,拔除病、弱苗,每穴留2株健壮苗;田边地头由于通风透光,每穴可多留1棵苗。间苗时对缺苗处即可补苗,可用移栽的办法,把多苗穴的苗移来。移苗宜早,越早越容易成活。
出苗后期因土壤干燥出苗很差的地块,要及时灌水促使出苗,再不出者立即补种。在开花前如果不是特别干旱,一般不灌水;干旱时灌水也应灌小水。蔓生长豆角在植株长到5~6片叶时,蔓长约50厘米要及时插杆,一穴一杆,然后把一垄两行之间相对的4~5根竹杆绑在一起,绑结点以1.5米左右为宜。竹杆的长度要求2.5米以上。
5、开花结荚期管理
第1花穗以后要促进结荚和籽粒发育。肥水管理要以促为主。灌水的原则是见干见湿,即在进入结荚盛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伏天时应在傍晚凉爽的时候灌水,每隔7~10天浇1次水。浇水的同时追施1次磷酸二铵20千克/亩,在开花结荚盛期应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天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共喷3~4次。以提高籽粒饱满度,采收后期早衰现象易出现,需追施尿素5千克/亩,延缓衰老,以达到提高后期产量的目的。
1、锈病
病害特点:当豆角生长到中后期时,易导致锈病的发生。叶柄、茎蔓以及叶片等部位,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部位。在患病初始阶段,会有黄色的斑点出现在叶背面,随着病症的加重,则会变成褐色病斑,而且还会引起叶片出现早落现象。
防治技术:在病症初期阶段,农户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萎锈灵乳油1500倍液或者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对田地进行均匀喷洒,连续喷洒2至3次,每次喷洒需要间隔10~15天。
2、霉病
病害特点:当豆角长出真叶时,易导致霉病的出现。叶片是此病症的主要发病部位,严重时还会造成叶片掉落。若遇见大雨、潮湿高温天气时,还会导致病症加重。
防治技术:农户需要对田间管理实施强化,并保持田间的透光性与通风性,做到种植合理化,不要大批量种植与密集种植,这样能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对于患病的落叶需要及时清除,这样能降低病害的传播。在病症初期阶段,农户也可选用药剂方式,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通过均匀喷洒,能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3、病毒病
病害特点:症状叶片出现深、浅绿相间的花叶,花叶的绿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叶片通常向下弯曲,有些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畸形。感病植株矮缩或不矮缩,开花延迟,严重时造成减产失收[5]。
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防治蚜虫,从苗期就开始注意防治蚜虫,截断蚜虫传播途径。
4、红蜘蛛
虫害特点:主要以吸食叶背汁液为主。在初期阶段,会有灰白色的小点出现在叶片上,随着危害加重,会在叶片上呈现出斑状花纹,严重时也会导致叶片掉落。
防治技术:农户可选用3000倍液阿维菌素、3000倍液阿维乳油或者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倍液等药剂,按照均匀喷洒的方式对田地实施防治。
1、食用价值
豆角富含蛋白质及少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因此豆角也被誉为“蔬菜中的肉类”,豆角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能起到类似粮食的作用,常被作为主菜食用。
2、医用价值
豆角有健脾、和胃、补肾的作用,豆角中的纤维有利于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还能加强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3、经济价值
豆角可加工腌泡、速冻、干制、保鲜菜,加工成罐头等,是加工出口创汇的优良原料。
豆角原产西非,中国是次生起源中心,北宋《图经本草》有豇豆(即豆角)的记载,苏轼有咏豇豆的诗,到明代,《便民图纂》《本草纲目》等多种书志都有豇豆的记载,可见明代已广泛栽培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