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城区东北40公里,坐落着一处历史古镇——隆盛庄镇,古镇以同名的隆盛庄村为中心。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修边驻防,在此始设威宁口到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随着被招垦的农民定居人数越来越多,塞外商贸客栈初具规模,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由清政府批准设庄,取兴隆昌盛之寓意,“隆盛庄”由此得名。隆盛庄的东大门外一座黄土夯筑的墩台傲然耸立,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第二大的夯土墩台——隆盛庄敌台,隆盛庄历史上是各民族贸易交往的聚集地,因此,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相遇交融,成就了商贾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合的“西口文化”典型代表,是塞外为数不多的多元文化聚集地。
隆盛庄古镇历史悠久,曾是手工业者云集、商业繁荣的繁华之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当时有晋人来此耕种屯粮。乾隆十二年(1747年),被招垦种的农民来此定居,到乾隆三十二年已有大量移民垦治荒并设庄,为建置之始。到了清嘉庆年间,隆盛庄各地工商农户聚集于此,形成集镇规模,寓意兴隆昌盛,故取名“隆盛庄”。
隆盛庄在道光至光绪年间已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当时,这里不仅是牲畜、皮毛、粮食的集散地,还是由内地通往蒙古草原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晋商文化向草原文化过渡的一个重要集镇。
当地传统的“六月二十四庙会”,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展示了当地多元文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