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顶现弥陀,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字。南海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这座南海观音铜像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详细
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该寺因山制宜,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寺庙所在的佛顶山,为普陀山之主山,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可乘坐索道而上,沿途景观为普陀山一大特色。
详细
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该寺因山制宜,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
详细
南天门位于普陀山南部的南山上,短姑客运码头附近,是最靠近码头和游客中心的一片区域。进入普陀山山门,沿着海岸往短姑圣迹方向走,便是南天门的地界。走过海岸牌坊,沿着海塘边的小路右行,走过一段海堤再拾级而上便到了南天门。寺庙本身不大,特别之处是庙前的三块巨石组成了门形,南天门也因此得名。巨石上有许多摩崖,最引人注目的是康熙年间的题刻“山海大观”。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动在此举行,也是普陀山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普济寺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整组建筑坐北朝南,有石牌坊、御碑亭、八角亭、瑶池桥、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等景观,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详细
紫竹禅林(补怛紫竹林)位于潮音洞西面麓下,山门前是一片宽广的沿海岬谷,其上小丘钟灵,泉池甘冽。有明万历参将赵九思等所立“禁止舍身燃指碑”、澹澹亭、大士桥、不肯去观音院等名胜古迹。从这里向东眺望,莲花洋水势浩瀚,善财礁随波出没,朱家尖、白沙等岛屿若隐若现,千步沙、朝阳洞、梵音洞诸景互相辉映。终日香烟缭绕,游客如云。
普门万佛宝塔座落于后山合兴村。1999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普陀山佛教协会建造。于2002年开工,2007年6月竣工。建筑群包括万佛宝塔、塔院和附属用房、牌坊等,塔呈八角形,对角长28米,为清代官式仿古木塔,塔刹高10米,用黄金制作。宝塔四周为汉白玉栏杆,塔前台阶365级,下面有高9.9米、宽11.5米三门四柱汉白玉牌坊一座,建筑群整体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后面塔院为仿古北京四合院,内设接待大厅,其余为生活用房。于2011年5月10日举行开光典礼。
梵音洞位于普陀山东侧,在普陀山众多洞壑中,其气势最为磅礴,是岛上适合听海潮声的地方之一。相比普陀山上的其他景区,梵音洞算得上一处比较清静的地方,虽然香火没那么旺盛,但看看海、听听潮,反而更有佛门之地的开阔与清静。此外,梵音洞景区范围内,还有善财洞、古佛洞等景点。其中,梵音洞上有一座瞻圣阁,前可观海,后可望洞,是梵音洞景观棒的地方。洞内深幽,在阳光海潮作用下,洞内岩石各显奇形变幻莫测,海潮拍崖的涛声如龙吟虎啸。
洛迦山景区,位于普陀山东南约5.3公里处,传说为观世音菩萨发迹、修行之圣地。远望洛迦山酷似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莲花洋上,头、颈、胸、腹、脚均分明可辨,故有“睡观音”、“海上大卧佛”之称。洛迦山面积约0.6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97.1米,岸曲折,周围礁石嶙峋,千姿百态,如无数五色珊瑚围绕仙山,是普陀山佛教圣地一部分。
详细
普陀山法雨寺,又称后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规模宏伟,雕梁画栋,辉煌瑰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