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是当今世界较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全长约3335m,坝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多项指标属世界第一。三峡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今,三峡大坝正在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及环境生态等综合效益。
详细
天然塔位于宜昌市城区长江北岸,俗称“宝塔”,传为晋代文学家郭璞始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2007年修缮。天然塔 为砖石结构,呈八棱锥柱形,底直径14米,七层,高43.35米,有石阶140级,每层四面有门洞。塔顶装饰着铜宝瓶,四面挂铃,塔檐下有斗拱装饰,塔底有雕刻的八大金刚托塔。如今的天然塔,已然成为宜昌城区的地标性建筑。塔体上方是飞跨长江的宜万铁路大桥,周遭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天然塔在摩登的都市环境中显得愈发古味十足。
详细
镇江阁有“天下第四楼”之称,气势雄伟,威镇三江。镇江阁始建于1699年,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系市内商贾集资兴建,是宜昌历史上用作粮食交易的场所。如今的镇江阁全阁占地536平方米,建筑面积1336平方米,阁高26.29米,阁分四层,层层斗拱飞檐,金瓦银脊,处处雕梁画栋。阁下为青石雕龙须弥座,有汉白玉雕栏,全阁上下共有34根盘龙柱,阵阵江风袭来,镇江阁楼上的风铃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很是悦耳。而无论从长江乘船近观宜昌,还是从江南磨基山远望宜昌,镇江阁都岿然而立,无疑是宜昌的标志景观之一。
详细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地处宜昌市滨江公园夷陵长江大桥侧,占地约5000平方米。公园由主体雕塑、绞滩柱、马光石群、木栈道、鹅卵石步道、园名碑等六部分组成。主体雕塑长15米、高9米、厚3米,采用数字和铁锚组成,外形取船和长城之形。钢筋混凝土骨架外贴红色花岗岩浅浮雕,通过定格时间、浮雕表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突出了“宜昌大撤退”发生于1938年10月至11月的时间内涵,是宜昌市的标志性雕塑。
详细
宜昌奥体中心作为宜昌标志性民生工程、地标级建筑,矗立至喜桥头,点睛江南绿脉宛如一朵绽放的百合花。奥体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745亩,总建筑面积约20.64万平方米,由宜昌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奥体中心场馆包括4万座位的体育场、8000座位的综合体育馆、1500座位的游泳馆、2000座位的网羽运动中心、400座位的射击馆等场馆和配套设施。
详细
五一广场位于宜昌城区东大门入口处,占地面积4.85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88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62%,是城区东大门标志性工程。三峡明珠雕塑是五一广场的主景之一,由高24米的三片体、直径2.5米的明珠球和六角形的水池组成。明珠球随着音乐和水流的变化而上下旋转;六角形水池中喷出的水柱随着舒缓流畅的音乐呈现出五十多种变化水景。拾级而下,是飞瀑流彩三级叠泉,水流随三级叠泉逐级而下,晚上在灯光的点缀下,恰似一条五光十色的水晶渠道。
宜昌市双亭广场是滨江公园的中心大门,始建于1983年4月,位于云集路口,占地近5000平方米。广场大门上方刻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的“滨江公园”四个大字,大门前面两边竖立的“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广告是宜昌城市的旅游形象。大门后侧是广场,因东西两侧临江而立有双层八角琉璃亭而得名双亭广场。广场两侧是占地约1.9万平方米和1.5万平方米的两块绿地,与公园上下景观连为一体,是游客量最集中的地方。
宜昌东站原名花艳站,初建于1976年,后于2009年改造完工改称宜昌东站,是湖北省宜昌市的门户,隶属武汉铁路局宜昌车务段管辖,现为一等站。随着汉宜、宜万铁路的建成,宜昌市从以往的铁路终点变成了一个区域性交通枢纽,宜昌东站也担负起宜昌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作用。宜昌东站既是宜昌市重要的交通中心,也是突出宜昌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城市窗口,更是宜昌市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文化。
详细
宜昌博物馆新馆位于宜昌东站片区柏临河畔、求雨台公园旁。新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宜昌市的文化地标。博物馆主体建筑的设计以巴楚文化内涵为元素,展示出宜昌历史文化的结晶。博物馆外墙运用了深浅变化的条形石材,用变化鲜明的表面呈现出“巴虎楚凤”的纹饰,表现出“巴人崇虎,楚人尚凤,虎凤合鸣”的设计效果。博物馆大厅穹顶借用了“太阳人”石刻中“太阳”为设计元素,穹顶外围铜质构建巧妙的运用了镂空篆刻的设计,体现了宜昌地区祖先对太阳的崇拜以及宜昌作为楚国故地对屈子哲学的崇尚。
详细
宜昌规划展览馆为宜昌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宜昌市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公建项目之一,隶属宜昌市规划局管理。宜昌规划展览馆按照“嵌山傍水,行走宜昌”的设计理念,建筑造型从山形抽象出来,立面仿佛大型镜面水池,体现了城市山水特征。展览馆施工按国内较高绿色建筑三星标准进行,是湖北省高星级的生态环保建筑的示范工程。馆内照明采用光导管技术,将自然光引入进来;指示牌由废弃的秸秆制作,手感温和;花坛用废旧的木屑压制而成;建筑外立面装修使用可回收铝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