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十大著名佛寺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旅行人生 上传提供 ★★ 发布 反馈 版权声明 0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由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共同组成。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由清康熙帝下旨修建,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占地面积564公顷,园内洲岛错落,碧波荡漾,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而外八庙是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是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的喇嘛教寺庙群,包括溥仁寺、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等。详细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 外八庙。在清代,设总理堪布管辖八庙,堪布住普宁寺东札仓。其他各庙住达喇嘛或副达喇嘛。在这里可以瞻仰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浏览日喀则扎会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山殊像寺的风采,欣睹新疆伊犁固尔扎庙的身影,还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承德外八庙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前期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成就。1982年,外八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4年12月,“外八庙”与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到世界文化遗产。详细
普宁寺是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位于避暑山庄东北部,是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的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寺庙。寺院的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汉族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山门、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及钟鼓二楼、东西配殿;后部为藏族建筑形式,建在一堵九米多的高台上,仿照西藏桑耶寺的风格,依据佛教密宗曼荼罗(坛城)的构图而建造。整座寺院雄伟壮观,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寺庙共有建筑60多处,依山峦地势建筑,色彩鲜明,是中国古代皇家寺庙中的代表作。详细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后修建的一座,该庙的建筑风格上既具有藏族建筑的雄伟外形,又有汉族建筑的装饰手法,是一座汉藏结合的典型建筑,但是和其他的汉藏结合式建筑相比,又有其自己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详细
溥善寺又称前寺,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溥仁寺建筑形制为汉族庙宇的“伽蓝七堂”式,四周有护墙环。山门内主轴线上布置主殿三座:天王殿、慈云普阴殿、宝相长新殿。天王殿内供佛像6尊:弥勒佛、韦驮天将和四大天王。殿内供过去佛迦叶佛、如今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释迦佛两侧为其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东西坛上供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天花板上有密宗六字真言。宝相长新殿,单檐硬山布瓦顶,檐柱描金彩绘。·2001年06月25日,溥仁寺作为清代古建筑,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同林寺
同林寺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乡选将营村,始建于大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有碑为证。是一所释、道为一体的地方寺院。清朝末年,本寺住持方丈为同林寺古碑.jpg本村人氏。七岁出家,曾受戒于白马寺和慈禧家庙,乃有道高僧,慈禧太后亲赐三宝:黄陵袈裟、钵、磬、法号昌霞,回乡住持同林寺,上方寺,和凤山关帝庙,当时缺医少药,昌霞法师为弘扬佛法,医病救人远近闻名,香火鼎盛。
万塔黄崖寺
万塔黄崖寺位于河北省宽城县县城西南,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辽金时期佛教遗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汉传佛教场所,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塔黄崖寺寺庙及塔林始建于后唐天成年间,兴盛于明清,毁于民国时期和文革期间。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大帝曾两次自清东陵经此至承德,其中1711年在此赋诗《巡幸出喜峰口过黄土崖》。诗云“紫塞双崖出,丹梯百尺悬。草香遮细路,树老卧晴烟。地为时巡到,山当隘口偏。何年留石室,驻马望层巅。”历史上该寺香客云集,香火不息,在关内外富有盛名。清康熙皇帝钦封的“万塔黄崖”、“独木仙桥”位于该景区内。
宗畅寺
宗畅寺,俗称喇嘛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平泉市,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宗畅寺建在七家村西坡地的平台上面,占地面积50多亩,坐北朝南。东部为生活区,中部为宫殿区,西部为园林区,周围有高墙。园林区内以及大殿两侧种有松、柏、文光果树、红黄玫瑰。文革开始后,宗畅寺内尚存六、七株古松,罗汉堂前的文光果树仍在,西院有一株古槐。
万寿寺(河北省承德市)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唐三营万寿寺始建于清康熙42年(公元1702年)8月,完工于康熙45年5月。房屋共80间。总占地13340平方米,其中主寺面积3200平方米,另有主持院落和戏楼广场等。因建于万寿山脚下而得名。由朝庭依诏敕建,康熙帝御笔亲提“万寿寺”三个大字,制成金匾挂于山门正方并幸于60岁生日时在此度过。本寺建成后,威名远扬,成为清代管辖古北口外唯一的一处汉传佛道双修的主持寺庙。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版权声明>> 纠错>> 申请删除>>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