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太室山东麓,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近400间,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中岳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
详细
郑州城隍庙是国务院2013年5月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原名城隍灵佑侯庙。该庙始建于何时,文献缺乏确切记载。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该庙的建筑以建造精致、结构坚实而著称。庙内原有碑刻,其中有明初郑州同知张大猷草书石碑《福赞》、《寿赞》两通。
详细
轩辕庙位于新郑市西南具茨山风后岭山顶,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轩辕庙歇山式建筑,坐西向东,创建年代无考。台基、墙身和屋顶均为石材构成。面阔三间7.35米、进深三间4.8米,高约5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南崖宫原有上、中、下三宫,现仅存中宫——轩辕宫。位于新郑市西南风后岭南侧,与山顶轩辕庙石殿建筑式样相同,唯体量略小,用石雕金钱窗。明代石寨墙位于具茨山风后岭顶部,周长4千米,由南北两座城组成,呈“8”字形连环寨城式。城墙由石块垒砌而成,依山势砌筑,宽2~4米,高2.5~5米。
详细
新郑东岳庙位于河南省新郑市东北的龙王乡霹雳店村东,西距郑韩故城二十里,原来占地面积360亩,始建年代不清,唐武德四年复置苑陵县后,开国元勋郭子仪、尉迟敬德重修东岳庙。宋淳化七年乡老胡尧、谷子、林师政复修。明嘉庆年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礼部尚书高尚贤,按察副使、御史高杰。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师高拱立有重修东岳庙碑记。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宣统,历代官员、生员、百姓都有复修东岳庙石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新密市白龙庙位于新密市(原密县)城南十五公里,熊耳山畔,柏崖山前,始建于金大定元年(1161年),明永乐年间奉旨重修,顺治初年知县李芝兰重建,乾隆年间续修,经历代重修,才有当今之貌。正东一偏门,重檐蓝瓦,巍峨壮观。中间是过道,两边是耳房,外面是六角木窗。朱红色的大门,以及门口两旁的石狮子,显得那么威武雄壮。此门1993年修造,2011年重修。一进大门,是个不小的院落。院内佛帐佛旗挂中央,一口大钟架西厢,描金佛桌堂前摆,青铜炉鼎飘烟香。庙内古木参天,松柏森森,碑石林立,芳草青青。游人寥寥,一派幽静、肃穆的气氛。
老庙位于巩义市东南30公里新中镇老庙村,又称玉仙圣母庙。老庙建于唐,明、清屡有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10公顷,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中王庙、玉仙圣母殿;西有火神庙、龙王庙、白衣阁;东有安水殿、玉皇阁、王母行宫等。玉仙圣母殿,面阔 3间,进深5米,硬山砖券无梁殿,黄绿琉璃瓦覆顶;脊上排列八仙庆寿,正中置琉璃宝塔。玉皇阁,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砖石拱券结构。庙内有明、清重修碑刻数十通。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洞位于郑州市登封太室山南麓,为唐代(公元618—907年)初年茅山宗宗师潘师正所建。潘师正年幼丧父,事母以孝闻。先后拜刘爱道、王远知为师,先至茅山,后居嵩阳,潜心修道,广览博采,修身养性,终成一代大师,潘师正在嵩山弘传道教五十年,使茅山宗在中原迅速发展,根深叶茂,其门下弟子多有作为,司马承祯被尊为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吴筠著述甚丰,影响后世。在潘师正及其弟子的宣教下,道教在唐代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峰。老君洞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爷洞位于河南新密市城南10公里,平陌镇龙泉村与超化镇莪沟村交界处的灵崖山上。天爷洞的魅力有三:一是旧石器文化遗址;二传说黄帝拜天祭祖的地方;三是中原腹地主要的道教场所。灵崖山又名大仙山,山下洧水环绕,宋大、杞密两条铁路穿山而过。山势巍峨、陡峭,松柏苍郁,怪石嶙峋。从上到下由大小72洞组成,秀丽幽静,景色奇丽,各有其名,总称天爷洞。相传这个奇幽境被“三皇”看中,定居于此。天爷洞自然景观奇特,受到游客的青睐。
详细
飞龙顶是我国道教名刹,相传大禹治水群龙失去生存之地,从此处腾飞升天,故得名飞龙顶。飞龙顶北濒黄河,南望嵩岳,东临汉霸二王城,西连牛口峪、虎牢关景区,以庙会活动为旅游热点。飞龙顶建于明,兴盛于清朝,历史上曾被誉为“中州奇”,文革以前山上道观规模宏大,分祖师大顶、泰山东顶、华山西顶、南崖阁四个部分,包括宫殿、亭阁数十间,可惜文革时期全部被毁。如今的飞龙顶是当地居民自发捐资重建的,规模已经小了很多,当地老人常说:现在的飞龙顶就好像是当初的一个小模型。
详细
涉村东大庙又称金山寺、中岳后庙、后村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由庙里宋代宣和二年(1120年)的石供床,推测创建年代最晚为宋代。明清时期多次维修。庙坐北面南,东西宽58米,南北长36米,面积2000平方米。庙院横长,现存山门、戏楼、关圣殿、中王殿、圣母殿、卢医殿、三官殿、祖师宫、送子观音殿、白衣阁等建筑,皆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房屋21间,宋、明、清碑碣13通,石供床2快,院子内、围墙下还有残碑十余块。特别是发现了宋代石供床,宋代石刻在中原地区虽多有发现,但该石供床纪年清楚,题跋清晰,刻工精细,为我们研究宋代巩县地名、文化、民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