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佛学造诣极深,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义净并称中国佛教五大译经家,位列五大译经家之首。罗什与弟子在弘始三年至十一年期间,译出《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等论,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其译经文义圆通、内容信实、字句流畅,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真谛,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乘佛教,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携带大量梵文经典,乘船来到梁都建康,在准备开始译经之时,爆发了“侯景之乱”,于是他辗转到富春,才开始译经。虽然处在兵荒马乱年代,并且经过了多次的迁移,但真谛始终坚持译经,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义净并称为中国佛教五大译经师。真谛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49部142卷,其中主要作品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摄大乘论》、《俱舍释论》、《金刚经》等。
玄奘,唐代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我国汉传佛教五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玄奘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不空,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大唐智藏”,是我国古代著名佛学家、翻译家,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汉传佛教五大译师之一。乾元元年,肃宗敕命将长安、洛阳诸寺及各县寺舍、村坊凡旧日玄奘、义净、菩提流支、善无畏、宝胜等携来的梵夹全部集中大兴善寺,交不空翻译,所以译显密教典共110部,143卷。
义净,唐代译经僧人,历游三十余国,作传四十条寄归,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旋在长安、洛阳主持译事,共译经、律、论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迄景云二年,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230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等共称汉传佛教五大译师。
法显,后秦、东晋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游历了3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其与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此外,法显在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不仅写出了五大佛教戒律之一的《摩诃僧祗律》,同时还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善无畏,甘露王的后裔,十三岁继承乌荼国王位,后出家,向达磨掬多学习密法。传授以胎藏界为主的密法,是唐代密宗胎藏界的传入者,共翻译28部53卷,与金刚智、不空三藏法师合称开元三大士,译有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苏悉地羯经三卷等重要密续典籍,代表作品有《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金刚智,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其自幼出家,先习经律,专于密教,戒于那烂陀寺,师从龙智上人。开元初年(719年)进入洛阳,先后译出《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多部,并在其所住寺院内建佛坛灌顶道场,广泛招收门徒,蔚兴一时,知名弟子有不空等人。
一行,唐朝著名天文学家、佛学家、阴阳五行家,谥号“大慧禅师”,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一行自幼关中,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释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此外,一行对于胎藏界和金刚界两种密法都有继承,而重点弘传胎藏界密法,又在天文历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密宗传人,是僧中科学家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