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冠杰,现代港乐“鼻祖”,第一代香港“歌神”。1974年发行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序幕,主创歌曲《鬼马双星》成为第一首在英国BBC电台以及香港电台英文台播放的中文歌曲。凭借专辑《半斤八两》《财神到》获得第1、2届金唱片奖百年纪念奖。1978、1979年获得第1、2届2首十大中文金曲奖,并作为香港代表歌手的代表赴日本参加第8届东京音乐节获得东京音乐节TBS奖。
详细
罗文是香港乐坛“歌圣”,第一个丰富了港乐的厚度,也为港乐带来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他是电视歌大咖,是舞台歌王者,是新浪潮歌曲先驱,是林子祥、张国荣等港乐巨星初入歌坛时重要的参考对象。1973年因演唱电视剧《狮子山下》的同名主题曲而走红。1978年凭借歌曲《小李飞刀》获得第1届十大中文金曲奖,同年在香港第2届金唱片颁奖礼上获得金唱片奖。1978、1979年获得第1、2届2首十大中文金曲奖。
详细
徐小凤被称为粤语流行曲之母,是港乐的“活化石”,完整经历了港乐的各个时代,1989年成为首位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金针奖的女歌手。1971年获香港十大歌手金骆驼奖,1977年在香港第1届金唱片颁奖礼上获得金唱片奖;《功夫舞》《猛龙特警队》两张唱片获颁白金唱片奖。1978发行首张粤语专辑《风雨同路》,同名歌曲获得十大中文金曲,专辑中的歌曲《卖汤圆》让她在中国内地受到关注。
详细
汪明荃是一个可以用歌声把你带回旧时代的女歌手,以电视歌的演唱著称,在香港演艺界被尊称为“阿姐”,2004年成为代表香港乐坛最高成就的金针奖得主。她曾经获得过11张香港白金唱片,在女歌手方面仅仅落后17张唱片的邓丽君和14张唱片的徐小凤排在女歌手的第三位,甚至比梅艳芳的10张唱片还要多。1979《像白云像青风》获得十大中文金曲。
郑少秋以电视歌为主唱业务,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前中期,电视歌是港乐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这个时代,在电视歌领域有着重要占比的男歌手,前三名依次是罗文、郑少秋和关正杰。香港电台2006年把金针奖授予郑少秋,就是因为他在电视歌上对港乐的突出贡献。1971年发行首张粤语专辑。1973年演唱《烟雨濛濛》同名主题曲,开创香港电视主题曲的先河。1978年拥有2首十大中文金曲,1979年拥有1首十大中文金曲。
详细
仙杜拉被誉为“鬼马歌后”“女版林子祥”,对于资深的港乐迷来说,仙杜拉是一个比徐小凤还厚重的“上古大神”,仙杜拉60年代与安美娜组成的“筷子姊妹花”红遍乐坛,70年代初期解散。1974年主唱无线电视自制电视剧主题曲《啼笑姻缘》,与同期的许冠杰等共同掀起粤语流行曲的热潮,红极一时。
关正杰有港乐“歌王”之称。1976年开始唱粤语流行曲,为香港三间电视台演唱了多首家传户晓的电视剧主题曲及电影主题曲,是亚视御用歌手,演唱电影和电视剧主题曲的代表人物,七八十年代,他和许冠杰一起被视作“乐坛双杰”。1979年歌曲《天蚕变》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张学友多次在重要的公开场合演唱关正杰的歌曲,藉以表达对这位前辈歌手的喜爱和尊重。2006年拒绝了金针奖颁奖。
甄妮是香港乐坛真正意义上的“巨肺天后”,1978年甄妮开始和顾嘉辉、黄沾合作,在香港推出首张个人粤语专辑《奋斗》,打开香港唱片市场获得80万张的销量,为当年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认证的最高数字。1978《明日话今天》获得十大中文金曲,1979年《春雨弯刀》获得十大中文金曲。1984年成为首位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2011年成为代表香港乐坛最高成就的金针奖得主。
陈百强1977年凭借个人创作的英文歌曲《Rocky Road》获得“香港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季军。1979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First Love》,收录了多首自创歌曲,其中《眼泪为你流》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奠定了他在香港流行乐坛的地位 。2010年在第32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陈百强被追颁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详细
林子祥是香港乐坛“歌隐”,铜喉铁肺的创作型歌者,从唱英文歌转粤语歌。1975年,林子祥返港加入玉石乐队。1976年推出首张英文专辑《George Lam Series 1: Lam》,1978年推出个人第一张粤语专辑《各师各法》,1978年,推出个人第一张粤语专辑《各师各法》,1979年推出粤语专辑《抉择》。1994年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