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有什么好处 不同体征人群的散步方式 散步的注意事项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飘摇的逆旅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人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足以说明散步在保健中的地位。散步可使全身肌肉、关节、筋骨都得到适度的运动,饭后散步,还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散步的好处,告诉大家适合不同体征人群的散步方式,希望对各位网友能够有所帮助。

大家知道散步有什么好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散步的好处?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运动量虽不大,但效果却很明显,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人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足以说明散步在保健中的地位。散步可使全身肌肉、关节、筋骨都得到适度的运动,饭后散步,还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只要遵守某些基本原则,散步是增强并维持身材的良好运动。以正常步伐散步,是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而且它不会消耗太多的热量。要增加身体的匀称与消耗更多的热量,需要以轻快的步伐来行走,并感觉到身体散发热。

散步的好处:

1、增强心血管的机能。经常散步可以调节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缩,保持关节的灵活性。人在散步时下肢要支持体重,使小腿、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锻炼,同时身体向前位移,需参加活动的下肢肌肉群和身体其他部位协调配合,心脏则必然要加强收缩,加大心脏的血液输出量,从而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例如,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散步,一般每分钟心率可达100次。

2、提高机体代谢率。中老年人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散步,代谢率提高48%。如果每天步行1小时,走4000米~5000米,要消耗大约300千卡的热量。

3、有助于消除疲劳。轻快的步行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是治疗情绪紧张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剂”。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我散步时出现的。”由于散步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使脑血流量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得到改善,可以帮助精神和心理紧张的人放松,对消除疲劳、保养身体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帮助的。

前苏联体育科学家把步行锻炼划分为5类:

1、很慢速走:每分钟走60―70步,每小时2.5―3公里。

2、慢速走:每分钟走70―90步,时速3―4公里;

3、中速走:每分钟走90―120步,时速4―5公里;

4、快速走:每分钟走120―140步,时速5.5―6公里;

5、很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

散步对症才起作用

散步也要根据自己的体征进行,也就是说不同的体征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散步,对了症,才能够起作用。如普通散步(每分钟60~90步,每次20~40分钟),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疾病、重型关节炎的老年患者;快速散步(每分钟90~120步,每次30~60分钟),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和高血压恢复期的患者;背向散步(两手背放于肾俞穴处,缓步倒退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复5~10次),适合于健康的老人;摆臂散步(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强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90步,适合于胃炎及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患者。

下面介绍几种体征的具体散步方式

1、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kg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肥胖者:长距离疾步走

宜长距离行走,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使血液内的游离脂肪酸充分燃烧,脂肪细胞不断萎缩,从而减轻体重。

3、失眠者:睡前缓行半小时

晚上睡前15分钟前散步,缓行半小时,可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4、高血压患者:脚掌着地挺起胸

高血压患者散步,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5、冠心病患者:缓走慢行

冠心病患者散步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6、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散步时应注意:

1、要全身自然放松、步伐从容和缓,不宜勿忙。同时,要心绪平静,不要让琐事充满头脑;

2、要根据体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到形劳而不倦;散步形式不必拘泥,单纯走路,未免枯燥,可与其它内容结合起来,以提高兴趣。如结伴散步、逛花园等;

3、或以每分钟60步左右的慢步而行,多适用于饭后运动;散步的时间以清晨、食后、睡前为宜。食后散步有助于消化。睡前散步有助于心神宁静、尽快入眠。

散步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尤其是对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肥胖之人来说,更是如此。

4、散步的速度可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或且走且停、且快且慢的逍遥步而行,此法多用于体弱多病之人。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柔力球是什么运动 太极柔力球入门基本动作练法
柔力球运动被爱好者誉为“现代体育国粹”,柔力球将中国传统的太极元素和现代体育健身理念融为一体,太极柔力球运动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讲究柔和、以柔克刚、忌撞击,接球的时候要善于缓冲。那么如何才能打好柔力球呢?柔力球运动有什么好处?怎么选购太极柔力球拍?下面是maigoo网柔力球知识百科,为大家详细介绍更多关于柔力球的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种有益心脏健康的锻炼方法 保护心脏的十大锻炼方法
适量运动对心脏有好处,每周进行3~4次低、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加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增强机体对心血管疾病的耐受性,保护心脏。保护心脏的十大锻炼方法包括手指养心操、按摩小腿、快走、慢跑、下蹲、太极、舞蹈、打羽毛球、游泳、举哑铃等,运动时要注意适量适度。
打太极有什么好处 练习太极拳穿什么衣服好
太极不仅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与喜爱,很多有强身健体需求的年轻人也逐渐走入了太极的世界。学习打太极,很多人都会比划两下,看起来是有模有样,但是离真正的太极精髓却相去甚远。那么应该怎样打好太极呢?打太极穿什么衣服好?首先要动作轻松柔和、连贯匀称,同时也要穿着宽松等等,具体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与疾病】身体不适可以做运动吗 做哪些运动有利于缓解身体不适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没有时间锻炼、不规律的作息、营养没那么丰富的饮食,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亚健康,不爱运动的我们,到底背负了多少疾病风险?毋庸赘言,运动对于身体的好处,胜过许多灵丹妙药。运动不适完全可以通过做运动的方式进行缓解,当然,运动需要正确、适量,不同的疾病适合做不同的运动,效果会更加显著。
常见病/小病 病症疾病 ★★★
754 39
【秋天运动养生】秋季适合做什么运动?秋天锻炼健身方法推荐
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那么,秋季适合做什么运动呢?秋季锻炼健身方法有哪些?
秋季 运动装
421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