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奋斗路上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步入老年,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但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获得长寿,还能愉悦身心,提高老年生活品质。那么,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包括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对待人生,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变化与压力,尤其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等。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一、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调查发现,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患病率约40%。而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保持平和的心态

人到老年,各种生理机能均严重下降,躯体疾病增加,此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但有些老年人不服老,总和年轻时代比较,勉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达不到预期目标后出现强烈的挫败感;有些老年人自我评价过低,觉得什么也做不好,心态失衡。所以,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应经常保持良好、积极、乐观、开朗的心态,不攀比、不自卑,顺其自然。

拥有愉快的心情

据统计,老年人最严重的心理疾病为抑郁症。其原因有很多,包括躯体疾病影响、退休后的心理落差、孤独感、经济拮据等。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快,应走出家门,多散心,多与其他人聊天;适度表达和释放不愉快的情绪;重建更广泛的兴趣爱好,让生活丰富充实。

人际关系融洽

具体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有知心朋友,与家人关系融洽,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在交往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既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

良好的适应能力

许多老年人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总觉得空虚无聊。其实,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构建新生活,比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等就是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平台。此外,电视广播、网络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老年人应坚持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全的人格

包括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对待人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事物,能够听取他人意见,不固执己见,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不盲目;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变化与压力,尤其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遇到困难时,能沉着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保持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的和谐统一。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

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

老年人普遍自我健康评价欠佳。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更感衰老而无用,对老人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在老人身心健康的实践指导和健康教育中,应实事求是,正确评价自身健康状况,对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由原来的职业功能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生活变动泰然处之。

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

“勤用脑可以防止脑力衰退”。因此,老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

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

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与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老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导作用,维系亲子、婆媳、翁婿等家庭生活气氛。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时因看法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谓“代沟”。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已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对老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如起居、饮食、戒烟、节酒等。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很有道理的。适当的修饰外貌,改善形象;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优美的音乐艺术搞好居室卫生,在室内作一些装饰和布置,赏玩一些花、草、工艺品或字画等,使用权生活环境幽雅宁静,心情舒畅,有助于克服消极心理,振奋精神。所以,应培养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安排,怡然自得。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老人心理问题】空巢老人心理问题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子女不得不在外面打拼,所以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子女不在身边以及年龄的增大等因素都会增强老人的孤独感。老化情绪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那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下面为您介绍空巢老人心理问题。
引发老年人恐惧症的原因有哪些 怎么消除老年恐惧症
老年恐惧症是指少数性格内向的人,到了老年,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他们处处胆小拘谨,总感到忐忑不安。这种现象发展到严重时,当事者会自感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焦躁烦闷,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也会由此而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食欲减退和头痛失眠。那么,怎么消除老年恐惧症呢?
什么是老年无用感?老年无用感的原因及表现 如何预防老年无用感
无用感常见于退休后的老年人和内源性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以消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么,如何预防老年的无用感心理呢?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
老年疑心病的病因及症状 如何应对老年人的疑心病?
有时候我们发现,家中老人整天疑神疑鬼,疑东疑西。比如说怀疑自己的儿女不爱自己了,怀疑有人害自己,怀疑门没有关好,怀疑食物不干净等等,对很多事情都不放心,常常解释全然无效。有时候,找不到东西就疑心邻居偷了,甚至认为是儿女亲戚拿了。脾气也大,有时犟劲儿也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坏毛病”的呢?
老人为什么会依赖子女 老人依赖子女的心理剖析
一些老人们发现,自己对儿女的依赖心理越来越重,一天不见就急得什么似的。研究发现,依赖心重、黏人,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会导致老人的衰老进程加速,甚至出现老年痴呆。研究表明,依赖心理的“副作用”包括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各脏器功能不断降低,行动迟缓,精神呆滞,忧郁自卑等。那么,老人为什么会依赖子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