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腻一:报价单里藏玄机
装修业主最先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看不懂报价单。业内人士表示,普通业主要看懂装修报价单的确不容易,因为看似明明白白的报价单隐藏着不少专业知识,不规范的装修公司就可能借此做文章,设下陷阱等着业主。
1、拉低某个单项价格
业主一般会事先向已经装修的朋友求教,或是到市场上去了解某项材料的价格,但他们了解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比如业主知道地板、瓷砖目前的单价,但是并不一定了解地板安装、贴瓷砖的人工费用,于是他把地板、瓷砖的价格砍下来了,却在人工费用上吃了亏。所以业主看装修报价单,不要只盯牢某个项目的单项价格,而是要综合人工、损耗等各方面费用以及其他项目的费用来看。
2、“遗漏”某些硬装修主材
装修报价单上被刻意遗漏了某些主材,业主被这种整体价格合理的报价单吸引而爽快签约,但在接下来的装修过程中业主将为装修公司这些恶意的“遗忘”而不断地加钱。要化解这一风险,业主必须要求装修公司在装修合同或者协议上写清楚所有主材,且标明购买者是装修公司还是业主自己。
3、模糊品质、级别、规格
这是不规范的装修公司较为常用的伎俩,虽然写明了需要某些材料,标明了材料需要的数量,但是却没有说明到底选用什么品质、什么品牌、什么规格的材料。业主应要求报价单的每一项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材料的各项要素。装修期间注意核查相关材料是否按指定的要求采购。
4、偷换计量单位
这一招一般业主是最难看穿的,因为业主很少注意到报价单上的单位,不太了解不同的单位意味着报价数字偏差很大。比如定做一个鞋柜,报价单上写着“主材:8毫米玻璃搁板+1厘米钢化玻璃+镜子+辅料,单位:项,数量:1……”貌似很合理,其实关于鞋柜的尺寸大小没有说明,就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业主应要求按照实际面积来算,比如衣柜、鞋柜等,尽量少以“项”为单位,免得在装修过程中出现误差。
5、施工工艺含糊不清
光看数字、不看文字说明是大部分业主在查看报价单时常犯的毛病,总觉得一个数字差错会造成损失,而文字说明肯定没法做手脚,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墙面涂层施工、地板施工、下水管道施工都有各自的施工工艺要求,中间漏过一道工序,在未来的生活中就可能给你造成很多麻烦,墙面掉漆、卫生间渗水等问题大都是装修施工工艺不过关导致。因此,业主最好多学一点装修常识,尽量了解关于室内装修的各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定期去装修现场了解进程,这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6、专家建议:报价单要“三看”
一份内容较为完整的装修报价单,包括装修预算附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预算协议(说明业主自购、装饰公司代购的材料以及此材料的型号、等级、品牌、单价等)、客户主材表(业主自购的主材列表)和装修报价表(除了所有材料的报价,还有详细的施工标准),一般的业主要看明白实在有点头疼。没有时间和专业常识的业主千万不要只盯牢价格,因为你讨价还价的结果只是占了小便宜,更何况不同公司选用不同材料、运用不同计算方法最后得出的总价可比性并不高,可以用以下“三看”来防范报价单猫腻。
一看设计图纸,因为这是装修房子的总规划。你可以先不看报价单,要求装饰公司根据设计图把所有需要用到的材料都在报价单中标注出来,并在合同中详细注明自购以及代购的材料,然后打定主意不对设计做任何改变,那么最终你的装修费用将和你的报价单费用非常接近。
二看主材,因为主材费用占据了你装修支出的大头。你事先了解市场上通用的主材或者你喜欢的主材规格、价格、款式、品牌等,看报价单详细清单的时候首先看主材是否有问题,是否已经说明白。
三看施工工艺,因为它决定了房子的装修质量和使用寿命。装修之前你得对室内装修的大体施工工艺有所了解,知道墙面涂层要刷几次、地面处理分几道工序。
猫腻二:材料上面动手脚
装修材料的好坏,多少决定着装修公司的利润高低,所以,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成为不良装修公司的常用手法,业主自己采购材料时,更容易遇到不法商家的“忽悠”。
地板“短斤缺两”
据业内专家介绍,同一规格的每块地板的长度、宽度是相同的,但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不可能与房间所要铺设的面积刚好匹配,所以一些地板就要切割,比如90厘米长的地板,如用了80厘米,剩下的10厘米就得拼凑到其他地方,如无法拼凑,就不能使用了,这就造成损耗。按照行规,消费者铺完地板后,仍完整的地板是可以退货的,为了不让消费者退货,有些地板品牌的安装工就采用增加损耗的方式让消费者多花冤枉钱,如故意多切割完整的板等。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地板本身就“短斤少两”。比如本应该是90厘米长的板,但一些厂商提供的产品每块都只有85厘米。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只数地板的数量,却未测量每块地板的长和宽。这样,最终使用的地板数量将增多不少。比如预测时只要用80平方米的面积,但最后实际却用了90平方米,消费者最终也只得多掏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专家表示,通常地板铺设的损耗仅有3%至4%,利用率较高的甚至可以降到2%。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购买100平方米的地板,损耗的面积应控制在2平方米至4平方米之间。另外,方形房间铺设地板的损耗会小些,而圆形的损耗则会高些。如果消费者发现铺设的地板面积比房间面积大了5%以上,就可以质询地板厂商,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释。
橱柜低价陷阱
目前橱柜一般按延米报价,有的品牌打出5折、4折的报价吸引消费者,但很多消费者订购其产品后会发现,如果对橱柜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增加或更改配件,厂家就会列出一大堆补款清单,发现实际支出与报价单上的预算相差很大。
业内专家提醒装修业主,橱柜的配件如台面、拉手、拉篮等价格相差很大,一些厂家通过做低橱柜价格,拉高配件价格的办法获取利润,消费者如果只订橱柜,不选用其指定的配件,厂家肯定不答应。所以消费者最好选择知名品牌的橱柜,对报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品牌要留个心眼。
配件随意报价
装修的配件往往被业主忽视,但其实配件是商家最容易“忽悠”消费者的产品。在很多建材市场,商家一般把主材的价格都标得很清楚,但配件大多不明码标价,商家看人报价,有时价格可能相差数倍,有的商家还把假冒的配件冒充名牌卖给消费者。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最好到正规的建材卖场购买配件。
皮尺会“变魔术”
购买某些材料时要用到皮尺、磅秤、计算器等计量工具,一些不法商家用做过手脚的工具坑蒙消费者。比如,标为1米的皮尺其实只有0.9米,有的长皮尺中间被裁掉一段,有的计算器可以随意增加或减少数字。很多消费者在讨价还价时很精明,但在随后的计量时却不够细心,被商家利用。业内专家提醒业主,购买材料最好自己带好计量工具。
猫腻三:施工工艺“拆烂污”
装修业主没法整天呆在施工现场,一些施工人员就此乘机偷工减料,这样,施工队省了材料和人工,却留下了质量隐患给业主。
一般来说,隐蔽工程是最能偷工减料的,只要一封闭,业主短期内就无法发现。比如,电线不穿管、地板格栅不找平。其他如墙面涂料和木器油漆故意少涂遍数。业内专家建议业主一定要与施工人员明确隐蔽工程必须验收后再封闭。
1、首先清楚一分价钱一分货,先看施工水平,再考虑报价
选施工队时一定要先看这个队的施工水平,再考虑报价,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要想质量好,装修工钱就不可压得太低,施工费与买材料砍价不一样,例如坐 便器在这个地方八百,到另一个地方砍到七百五,你省五十元,但质量没变。可工人施工基本是包活,如果工钱太低,工人为了保证收入必要赶活,这样施工质量准 下降。我常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我看过不少装完的活儿,出了高价活干砸了的不少见,而低价钱做出高质量的活儿的我还没见过。
2、其次要比较各施工队的报价
在装修预算中比较施工队的报价很重要,比较报价一是先看质量再看报价,二是要先定好要做的项目,再看施工队的报价,最后是用统一的报价单让各施工队分别报 价,再加以比较(详细的比较方法看本书前面预算部分)。特别要注意不要只比较单项报价,现在装修贴砖和刷漆是两大项,一般人看看报价单都是先看这两大项, 有的队也许这两项比别人便宜一点,可你家活不可能只有这两项,如果在其方面价格上去了,也就扯平了,还有的单价低而面积多报,所以比较施工报价要看最后的 总报价。
3、之后是判断所有施工项目是否齐全
还要看一下报价单中所有的施工项目是否齐全,有没有漏报或少报,漏掉的项目到了施工时肯定还要做,但增项的部分一般没有什么优惠。一个工程做下来 免不了要加活减活(一般是加活多),开始和施工队谈价钱时,还能砍砍价,施工队为了能接到活,也会做出适当让步,开工后要再加活,砍价的余地就很小,这时 你也不可能为这小活儿再上个队,所以做预算时要尽量把要做的项目说全,就是没定下来的项目也应写上,即使不做结算时再扣除,省得再加活时还得讨价还价。
4、水路、电路的改造费用需要注意隐藏收费
预算中关于水路、电路的改造费用要注意有的施工队经常“少报预算多结款”,水电改造通常是先预收一小部分款,再在合同上注明“完工时再按实际发生的 数量进行结算”,而结算时经常超出的部分让户主难以接受,所以施工方在出预算时,业主可要求限制结算与预算的百分比,一般是不超过百分之十。
5、还要注意各施工队中给出的价格计算单位
要核对报价中的各工程项目的具体数量,例如墙地砖及乳胶漆的平米数,把各队报的面积数比较一下,也可以看出这个队的素质。还有家具制作的计算方法,比如衣柜或书柜,有的公司用“延米”,有的用“平方米”,在尺寸一样的情况下,要看最后的收费标准。
6、最后注意每项报价后面注明的材料及施工工艺
一般施工队在每项报价后面会注明是用什么材料及施工工艺,比如墙面漆30元/平方米,应注明对于墙面基层的处理工艺,如刮几遍腻子找平,乳胶漆的 品牌型号及涂刷工艺,如刷前加一遍底漆及乳胶漆加水的百分比和滚涂遍数等。 还有一些额外的预算,施工方一定要提前告知业主,比如像墙面裂缝,大面积的裂 缝处理是要另行收费的。还有墙面底基找平处理,地面找平等,还有瓷砖规格过大或过小,都要加钱的,比如满铺石膏板,通常每平方米要加收30元以上,这些收 费项目施工方都应提前告知业主,如果在预算中不写上,到现场施工时才提出来,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费用,一般业主会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