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加水有学问
这可是煲汤的关键。研究发现,原料与水分别按1∶1、1∶1.5、1∶2等不同的比例煲汤,汤的色泽、香气、味道大有不同,结果以1∶1.5时最佳。对汤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此时汤中氨态氮(该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于用水较少时。这是因为水的加入量过少,原料不能被完全浸没,影响了汤中营养成分的浓度。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汤中氨态氮被稀释后浓度会有所下降。但是,汤中钙、铁的含量以原料与水1:1的比例时为最高。
2、细火慢炖,但也不宜过久
煲汤虽然需要长时间以慢火熬煮,但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大多数汤品以1~2小时为宜,肉类则以2~3小时为最能熬煮出新鲜风味。若使用叶菜类为主,就更不宜煮太久。
3、火候大小是关键
通常先以大火,以一定的高温炖煮,尤其是有骨髓的肉类食材时,应先用大火将血水、浮沫逼出,以免汤汁混浊。待沸腾后,需要调至接近炉心的小火,慢慢熬煮,记住不要火力忽大忽小,这样易使食材粘锅,破坏汤品的美味。
4、调味增美味
如果喜欢清爽喝原味,可不加调味,若想调味的话,建议起锅前加些盐提味。过早放盐会使肉中所含的水分释出,并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若是喜欢重口味,亦可加上鸡精或是香菇精。如果煮鱼,则可以酌量加姜片或米酒去腥。
5、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这在日本的长寿地区是很风行的长寿食品。为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用多种动物食品同煨。
注意调味料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通常60℃~80℃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100℃。故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6、汤中别放太多食材
不少人喜欢在汤里加入各种食材,但是煲汤时只需要单一的主材料加上相应的副食材,炖出来的汤才更美味,如:海带排骨汤、蘑菇鸡汤等。
7、汤起锅时再放盐
熬汤时切忌一开始就放盐,因为这样会使得食材中的蛋白质凝固,不容易溶解,不仅吃起来食材口感不好,汤的味道也不够鲜浓。所以在汤起锅前再放盐,能够保持食材的鲜嫩。
1、好吃的蔬菜汤不用加太多调料,让食物散发出天然的味道就可以。
2、制作素鲜汤,最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用新鲜、无异味、含蛋白质、脂肪、呈味物质丰富的植物性原料。只要食材选用好,就能够做出美味的素鲜汤来。
3、用鲜汤勾芡,待汤沸腾,用水淀粉勾芡,然后把鸡蛋磕入碗中打散,淋入沸腾的汤中,当粉汁与汤形成胶体溶液,不仅汤汁变得鲜嫩可口,鸡蛋因汤浓度增大,浮力增大,而浮上汤面颜色也很美观。
1、为了保证鱼汤洁白没有渣滓,就要保证鱼身的完整,在处理鱼的时候,从鱼鳃处把内脏一并取出,再把鱼鳃、鱼肚子上面的小鳞去掉洗干净。最好不要剖开鱼腹,这样熬出的鱼汤,汤汁纯净,鱼肉完整。
2、要想炖出奶白色的汤,食材要选富含脂肪、可溶性蛋白质的,但是鱼的脂肪含量较低,所以炖汤前要先用油煎,人为地加入一些油脂。煎鱼时要用中小火,边煎鱼边轻轻晃动锅子,使鱼皮不会紧紧粘在锅上。不要着急翻面,等一面金黄了,再翻一面煎,这样既可以去除鱼的腥味,等下煲出的鱼汤也更鲜美。
3、鱼剪好后一次加足热水来炖煮鱼汤,快出锅前再加盐、胡椒粉调味,不要过早的加盐,否则会影响鱼汤的口感和颜色。另外,出锅前加少量的米醋,鱼汤也会变得更加洁白,还可以去腥提味。
4、制作奶汤需要较大的火,使汤始终处于沸腾状态。持续沸腾的水在翻滚中不断将脂肪打碎成非常小的小油粒分散在汤中,大油粒变小,小油粒变得更小,这样直至被打碎成极小的脂肪油粒。而鱼中溶出的蛋白质与油粒相遇,将小油粒包裹在里面,这样原本水油不溶的脂肪得以均匀地分布在汤中,大火煮沸的汤水不断地将脂肪打碎又被蛋白质包围,在光线的折射下便会呈现出诱人的乳白色。
1、买回来的肉,切适当大小放入盆中,置于水槽中以流动的水冲洗,除了可以去除血水外,还有去腥、去杂质、让肉松软的作用,冲净之后应浸泡约1小时。
2、肉类要先氽一下,去了肉中残留的血水,保证煲出汤色正。鸡要整只煲,可保证煲好汤后鸡肉肉质细腻不粗糙。
3、冷水下肉,肉外层蛋白质才不会马上凝固,里外层蛋白质才可以充分地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才鲜美。
4、另外,不要过早放盐,盐会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也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味。
1、用冷水,不要用开水或者是热水煲骨头汤。在用冷水的时候,而且应尽量一次加够足量的水,如果一开始往锅里倒开水或热水,那么骨头表面的蛋白质会马上凝固,从而造成蛋白质溶解的不充分。如果熬煮到中途再添加冷水,会使骨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附着在骨头上,不溶于汤中。
2、要善于用调料,葱姜、料酒要适量。葱姜、料酒使用过多会影响效果,但也不能早加或者是多加。另外熬骨头汤可以加入少许的醋,这样可以增加汤的营养,减少维生素的流失。
3、不易过早的放盐,过早放盐时会渗入到原料中,使原料内部的水分渗出加剧,蛋白质凝固,影响汤的鲜美。
4、要注意火候,先用大火烧开再改小火慢熬,直到熬好。
1、中药材的制作,多会经过干燥、曝晒与保存,可能会蒙上一些灰尘与杂质。使用前,最好以冷水稍微冲洗一下,但千万不可冲洗过久,以免流失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此外,中药材一次不要买太多,免得用不完,放久后发霉走味。
2、火不要过大,火候以汤沸腾程度为准。开锅后,小火慢煲,一般情况下需要3个小时左右。
1、不要乱加药材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
2、时间不宜太久
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进味儿。其实,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3、注意加够水
水是煲汤的关键,它既是传热的介质,更是食物的溶剂。人们在煲汤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加水不够,导致中途加水,影响汤的风味。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