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且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如曲调简单朴实的吕剧、表演声情并茂的皮影戏、工艺考究的锡雕、热闹非常的鼓子秧歌等。下面本文的maigoo编辑盘点济南的传统文化习俗、生活文化、特色文化、曲艺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和大家一起走进泉城,感受泉城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济南话属北方官话体系,与普通话相差不大,会普通话的人就很容易听懂济南话。济南话特点是豪爽快直,日常语言交流中讲究坦诚相见、不转弯抹角、唯恐词不达意,为此每个音节都发成重音。
短语/俗语:迂磨一拖延,瞎包一不着调,弯厌一别扭,尔力一霸气,木乱一苦恼,论堆一堕落,落落一说话,老师儿一称呼,拉拉一较量,点划一欺骗,寒暄一干么起,捂扎子一凳子,杠赛来一赞美等。
传统节日,作为古人与今人跨空间、跨时间的文化交接点,在推动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济南市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济南还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如1月的趵突泉等会;4月的桃花旅游节;5月的平阴玫瑰艺术节;7月的大明湖荷花艺术节;农历九月九重阳节期间的千佛山山会;9月的济南泉水文化周;10月的趵突泉金秋菊花展;10月12日—11月12日的红叶节等。
济南结婚习俗:单回双、偷茶杯、不走回头路、敲门砖、上轿包子下轿面等。
济南传统结婚流程:议婚、定亲、接礼、择日、婚礼仪式(进门、拜堂、改口)、婚宴、回门。
济南菜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历下菜,起自鲁西地方,立足省城济南,又吸收湖菜特长,形成独特风味。由于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思想的影响,济南菜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宴饮办席,以丰满著称,饮食风俗上至今仍有大鱼大肉、大盘子大碗的特点。作为鲁菜的一大支柱,济南饮食文化具有典型的北方菜的特征。济南风味以鲜、嫩脆、原汁原味见长。
济南名吃: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奶汤蒲菜、油旋、甜沫、三鲜锅贴等。【MORE+】
吕剧原名“坐腔扬琴”、“化妆扬琴”,是在山东琴书基础上吸收民间花鼓、小曲、腔等发展演变而成,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它属于乡村艺术,演农家事,唱农家情,角色以小生、小旦、小丑这“三小”为主,唱词和道白亦多取自民间用语,演唱时以坠胡、二胡、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ORE+】
济南皮影戏是山东皮影戏的一个分支,于1915年将皮影自邹县带入济南。济南皮影戏表演声情并茂,由一人负责操作和说唱,一人负责伴奏。演唱初期采用和尚劝善念经的唱腔,后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五音戏、西河大鼓、山东琴书等戏曲音乐,形成了清新流畅的曲调。济南皮影虽然只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其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影响广远,具有独特的艺术史和地域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莱芜梆子是山东一种古老的地方剧种,它发源于泰沂山区,流行于鲁中、鲁东广大地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改编移植传统剧目54种,创作、移植现代剧目102种,精品荟萃,蔚为大观。莱芜梆子具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共有演出剧目479种。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ORE+】
济阳鼓子秧歌历史悠久,相传兴起于明朝永乐年间,清朝年间就已普及,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 济阳鼓子秧歌是济阳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济阳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特点的形象体现。作为民间广场舞蹈的经典,济阳鼓子秧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成就,在艺术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莱芜锡雕是流行于山东省莱芜地区的传统锡作艺术,它在清代乾隆年间达于鼎盛,从业者不下千人。莱芜锡雕工艺繁多,主要包括浮雕、圆雕、线雕、凹雕、镶嵌等制作手段和锻、錾、塑、雕、焊等加工技法,可以生产礼器、酒具、茶具、文房用具、艺术摆件等许多锡器品种。莱芜锡雕造型精巧,雕饰雅致,工艺考究,保持了锡器工艺的优秀传统,同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亓氏酱香源制作食品种类繁多,有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其制作具有独到之处,最主要就是讲究固汤、安食。每道工序都有一套专用器具。展览馆以部分实物和模拟造型的,对酱牛肉的制作流程进行了充分展示。2014年,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使亓氏酱香源这一民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和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南依五岳之首泰山,北傍有中华民族摇篮之称的黄河,山水相依,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山水城市。古城内散布的大街小巷、深宅大院、普通民居,都是百姓生息繁衍的建筑环境。这些传统民居以与泉城的泉水水系紧密结合而见长,以朴素无华的装饰和不南不北“潇洒似江南”的风格为特征,是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最重要的构成内容,是济南城市历史的忠实记录和写照。
济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这座4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发祥了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这里诞生了汉代终军,唐代义净,宋代辛弃疾、李清照,元代张养浩等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现代文豪老舍等也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济南人仁义孝顺、诚实包容、热情好客、豪爽直率,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美誉。
济南素以“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著称,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誉,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是泉城济南的灵魂所在,济南泉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先民背靠泰山、面朝济水、饮泉而居,文化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都与泉水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渊源关系,成就了泉城济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殊的地位,最终积淀成济南独一无二特的泉水文化。
济南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其中佛教历史悠久,自隋唐时期开始发展,此后一段时间内十分兴盛。如今市内有诸多佛教胜迹,如千佛山兴国禅寺、大灵岩寺、神通寺等;而济南市天主教的发展要追溯到十五世纪,早在1635年耶稣会传教士即来山东济南做了首位传教士,意味着济南天主教的开始发展;1876年英格兰圣经会派遣的韦廉臣进入济南,成了济基督教的开始,著名的基督教场所有经四路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