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的种类 海螺的营养价值 海螺的做法
教你认识我们常食用的海螺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多产于沿海浅海海底,大潮退去,在海边的沙滩上、岩石上经常会看到许多形色各异的海螺。海螺味甘、性冷,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可是海螺的品种很多,形式多样,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我们最常见,经常食用的海螺。
一、扁玉螺:又叫肚脐螺。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可食用。
二、拟紫口玉螺,俗称香波。壳体小型,耳形,壳高6厘米,壳宽12厘米,壳质薄,但坚实。壳面灰白色,有的间杂紫色斑点。可食用。
三、托氏昌螺,俗称玻璃牛、沙玻、玻璃匠,壳质坚实稍厚,壳面光滑。壳低圆锥形,壳塔较低,螺层六级,缝合线处有红褐色螺旋线环绕。可食用。
四、织纹螺,俗称海牛、海瓜子。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可食用。
五、疣荔枝螺,俗称辣玻或苦来豆。贝壳小型,呈纺锤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高2~3厘米。螺层约6层,疣状突起的有5列,整个壳面密布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线。肉有辣味,但可食用。
六、古氏滩栖螺,俗称戳戳、尖虫。贝壳呈长锥形,壳坚厚。螺层约9层,缝合线明显,各层宽度较均匀。味鲜美,可食用。
七、脉红螺,俗称娃螺拳,贝壳略近梨形,壳口为橘红色,壳面密生低而均匀的螺肋,向外突出形成肩骨。可食用。
八、朝鲜花冠小月螺,俗称鸡眼玻,壳口处的厣石灰质,半球形,较厚,外凸内平。
九、单齿螺,俗称盘玻,外形与朝鲜花冠小月螺相似,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厣为角质,圆形。可食用。
注意事项
吃大型海螺要小心,防止中毒,在煮之前,大海螺的“头”一定要去掉。因为海螺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在于它的肉,而是脑神经分泌的物质,所以只要在烹制过程中把海螺的头部去掉就可以了。
海螺的营养分析
1、螺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等营养原色,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
2、海螺味甘、性冷、无毒;
3、具有清热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
4、对心腹热痛,肺热肺燥,双目昏花等病症有一定的功效。
海螺的食疗作用
海螺味甘、性冷、无毒;具有清热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对心腹热痛,肺热肺燥,双目昏花等病症有一定的功效。
海螺的食用禁忌
1、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2、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海螺的烹饪小技巧
1、螺肉可爆、炒、烧、汆汤、打卤、或水煮后佐以姜、醋、酱油食用;
2、食用螺类应烧煮10分钟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
3、海螺脑神经分泌的物质会引起食物中毒,食用前需去掉头部。
酱爆小海螺
虽然不能滥捕滥杀,不过合理的开发还是有必要的,适当的人工养殖,让我们得到了很多食材,海螺就是其一,而酱爆小海螺常常作为夏季夜晚的佐酒食品出现在各个餐饮行当中。
食材准备
小海螺,葱段,姜片,八角,辣椒,甜面酱,白糖,花雕,生抽,盐和鸡精。
方法步骤
1、小海螺买回来以后放入水中,加少许盐或者油浸泡一会,吐尽泥沙;
2、葱切滚刀,姜切片,辣椒剪段,全部放入油锅中煸香;
3、然后将控干水的小海螺倒入其中煸炒,炒匀后倒入甜面酱;
4、再加入生抽,花雕和白糖,翻炒片刻后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出锅。
凉拌海螺
有的人在吃海螺的时候时常会觉得这个壳有一些碍事,吃着不太方便,所以我们就将海螺肉取出用作凉拌。
食材准备
海螺适量,青红椒少许,生抽,胡椒粉,油适量。
方法步骤
1、将海螺放入水中煮熟,青红椒切丝待用;
2、将煮熟的海螺捞出后用牙签或者其他工具挑出里面的肉;
3、将挑出来的肉去掉尾部的黄绿部分后切片放在盘中;
4、将青红椒丝放在海螺上,淋上生抽,撒上胡椒粉;
5、然后烧上一勺热油,淋在上面拌匀即可食用。
韭菜炒海螺
海螺当然不仅仅只是类似大排档中,夜啤酒里,酱爆后用来佐酒,还可以炒菜,一样可以小清新。
食材准备
海螺肉300克,韭菜280克,料酒适量,姜片适量,枸杞适量,味精,盐适量。
方法步骤
1、先将海螺肉,放入加了料酒和姜片的开水中汆烫3分钟,然后捞出沥干待用;
2、将韭菜洗净后切成段,锅中烧热油,放入姜蒜爆香;
3、然后倒入海螺翻炒,炒匀后再加入韭菜和枸杞同炒;
4、然后调入盐,放入味精炒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