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氮肥,也为无机盐的一种。
氮肥是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氮是农作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没有氮,就不能形成氮白质,没有蛋白质也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在作物体内,凡含蛋白质多的部分(如种子)含氮也多;含蛋白质少的部分(如衰老的茎杆)含氮也少。不仅如此,氮还是叶绿素和许多酶的成份。叶绿素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的物质,而酶是作物体内各种物质转化的催化剂。核蛋白、植物碱也都含氮。从而可以看出,氮在作物营养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物从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就开始吸收氮素。
氮肥施用不足时农作物一般表现出:植株矮小,细弱;叶呈黄绿、黄橙等非正常绿色,基部叶片逐渐干燥枯萎;根系分枝少;禾谷类作物的分蘖显著减少,甚至不分蘖,幼穗分化差,分枝少,穗形小,作物显著早衰并早熟,产量降低。
氮肥施用过量时农作物一般表现在:生长过于繁茂,腋芽不断出生,分蘖往往过多,妨碍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以至推迟成熟,叶呈浓绿色,茎叶柔嫩多汁,体内可溶性非蛋白态氮含量过高,易遭病虫为害,容易倒伏,禾谷类作物的谷粒不饱满(千粒重低),秕粒多,作物产量降低。
现在普遍使用的氮肥主要是尿素。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反应,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同时还要深施覆土,尿素在土壤中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铵,碳酸铵很不稳定,在土壤中或土壤表面分解形成游离氨,易挥发损失。和其它氮素肥料一样,尿素施用时间应在早晨或傍晚,最好是雨后或阴天,忌晴天中午施用。尿素属于单元肥料,施用时应和磷肥或其它化肥配合使用,这样既可以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同时也能发挥肥料之间的协助作用。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
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NaNO3)、硝酸钙{Ca(NO3)2}、硝酸铵(NH4NO3)等。
硝态氮的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尿素:分子式CO(NH2)2,含N量44-46%。固态肥料含氮最高的优质肥料,是化学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易潮解。生理中性肥料,施入土壤后一小部分以分子态吸收,大部分经脲酶作用转化为(NH4)2CO3被吸收,肥效较NH4+—N和NO3-—N慢,作追肥时,要提前4-5天施用;对土壤无不良反应。可作基肥,追肥,不提倡作种肥,最适宜作根外追肥;适于各种土壤和作物,石灰性和碱性土壤施用时要深施覆土,防止氨的挥发。
又称缓效或缓释氮肥、控效氮肥,难溶于水或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在土壤中缓慢释放养分的肥料。
长效氮肥的共同特性:
1、溶解度小,释放养分的速度慢,减少氮的淋失,挥发,固定及反硝化等损失。
2、肥效稳且长,能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氮素的供应。
3、可一次大量使用,省工省力。
市场上出现最多的假冒氮肥,如假尿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整袋成份不一致。如果包装袋上口处的流动性好,下面的不流动甚至结块,且可闻到较强的挥发氨味。则基本上可以判断上面是尿素,下面是假掺的碳酸氨铵。如果上下流动性都很好,但颗粒的颜色、粒径大小不一致,则可能是假掺的硝酸铵;另一种情况是整袋肥料的成份一致,常见的假冒物有:颗粒硝酸铵等,还有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如多元醇等。虽然上述物质的颗粒、颜色、溶解性与尿素很相似,但应用以下方法仍可以鉴别。
尿素为白色半透明颗粒,表面无反光;而硝酸铵颗粒表面有明显的色泽和反光;多元醇为不透明的乳白色颗粒,没有色泽也不反光。
尿素光滑、松散、没有潮湿的感觉;硝酸铵虽然光滑但却有湿潮感;多元醇虽然松散无潮湿感,但却不太光滑。
分别把三种物质放在烧红的木碳或铁板上,尿素熔化、冒白烟、有氨臭味;硝酸铵剧烈燃烧、发出强光和白烟,并拌有“嗤~~嗤~~”声;多元醇虽分解燃烧,但无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