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车是指一般的婴儿学步车,它是由底轮、车身架、座椅等组成,是宝宝会走路之前的代步工具。学步车将婴儿固定在其内,使婴儿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以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宝宝的活动,所以可以减少宝宝摔跤等意外的发生。
利:
1、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2、使宝宝克服胆怯心理,成功独立行走;
3、比宝宝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学走路更不易摔跤;
4、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家长(不必夹着、扶着、拉着宝宝学走路等)。
弊:
1、把宝宝束缚在狭小的学步车里,限制了自由活动空间;
2、减少了宝宝锻炼的机会。在正常的学步过程中,宝宝是在摔跤和爬起中学会走路的,有利于提高宝宝身体的协调性,让他在挫折中走向成功,使宝宝会有一种自豪感,对增强其自信心很有好处,而学步车没有这一功能。
3、增加了宝宝学步的危险性。一些爸妈常将宝宝搁置在学步车中,就去忙其他的事情,容易使宝宝发生意外,如撞伤及接触危险物品等。
4、不利于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5、许多宝宝不具备使用学步车的协调、反应能力,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另外,在快速滑动的学步车中,宝宝会感到非常得紧张,这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和性格的形成。
一般来说“七会坐,八会爬”,9个月大的宝宝就会扶墙学走,10个月之前的宝宝不建议使用学步车。如果父母确实需要使用学步车,请谨慎对待。
宝宝使用学步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头部支撑力已足够、能够独立坐起和腰椎可以挺直、自己能扶着物品走路。
1.看学步车是否检验合格
首先家长要看学步车的上面有没有张贴质量检验合格的标志、商品标识和厂商资料。根据统计学家统计,学步车在当前是最容易造成宝宝受到意外伤害的婴儿产品。家长在挑选时必须要考虑产品的安全性能。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学步车
最适合宝宝使用的学步车应该具备高度适合、部件稳固、车轮不滑的特征。国家质检总局在《婴儿学步车安全要求》中有明确规定。
(1)无突出物
不能装有明显外露的开口管子、速度调节器及其他一切有危害宝宝身体安全的突出物。
(2)安装跨带
一定要安装胯带,其宽度应大于三十五毫米。
(3)离地部分
除脚轮之外,其他部分距离地面的高度必须高于二十五毫米。
3.选择下盘较大型的
若是产品的下盘比较大,能保证它的重心位置偏低,非常稳定,不会轻易翻车。和其他学步车比较而言,在行驶的时候更能与其他物品保持安全距离。轮子较大,且较为坚固的学步车很灵活,更适合家长购买。
4.看学步车有无高低升降功能
如果学步车有可以调节高低升降的设置,这样就有利于于给宝宝调整脚部到地面的距离。这样不仅能给宝宝提供富有安全感的环境,同时也让学步车更加舒服安全,更适合宝宝使用。
1.因人而异
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适宜坐学步车,患有佝偻病、体重过低、情绪多变、难喂养、怕生、爱哭、脾气不好及患有多动症的宝宝并不适合使用。
2.不要过早使用
过早使用学步车,会使宝宝跳过“爬行”的自然生长发育阶段,造成以后身体平衡和全身肌肉协调差,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手脚笨拙、灵活性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问题(冲动、任性、脾气暴躁)等。
3.家长要注意看护
宝宝坐学步车的时候,必须要有成年人在一旁看守,防止宝宝不正当操作产生意外。
4.学步环境要安全
家长应该给宝宝创建一个供他安全练习的空间,这个空间中不能存在电器及插座,周围不要有过多的杂物。家长还要搬走带棱角、带尖刺的物品,避免地面太过光滑,也不能有坡度。
1.硬件要过关
宝宝学步阶段衣物要合体,衣服不能太大,不然会影响宝宝的小手抓握桌腿椅腿;鞋子要柔软舒适,不合适的鞋子会影响宝宝的迈步,甚至会致使宝宝跌倒;纸尿裤也要选择适宜的产品,侧腰围弹力强,拉伸力好的纸尿裤才能保证宝宝在学步过程中自由活动。
2.从爬行开始
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步,所以家长要经常鼓励和诱导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上爬行。
3.鼓励宝宝攀爬
在安全的前提下,家长要鼓励宝宝多攀爬,可以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与宝宝高度差不多的床、沙发或茶几上,鼓励他扶着站起来抓取玩具。
4.放手站立练习
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如皮球、布娃娃等,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独自站立。
5.扶走训练
让宝宝在可以扶走的环境里活动,如让他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学步的推车、轻巧的凳子移步。爸妈还可以在宝宝身后,扶住宝宝的胳膊,带动他向前迈步走,慢慢地过渡到握住宝宝的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可以配合口令,以调动宝宝的兴趣。
6.少抱多走,自由探索
多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鼓励他四处游走,进行探索。清理杂物和容易发生意外的物品,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空间。当宝宝学步跌倒时,妈妈应给予安抚和鼓励,让宝宝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