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声乐培训技巧
1、形象化的教学语言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等等。
2、用身体感触法学习、体验歌唱中的气息训练
刚接触声乐的儿童,并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运用气息。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些例子,如吹蜡烛、打哈欠、闻花香等状态,让学生亲身体会。例如,在气息训练过程中,告诉学生,气息的保持就像充了气的气球,不能松懈,用这种亲自体会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地解释了呼吸的原理。
3、趣味发声教学法
发声训练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给孩子做发声训练时, a,o,e,I,u,v 的教学,是传统的,对于小孩子来说也不现实,孩子们甚至会感到枯燥无味。用创设情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让孩子把他们唤回来。让孩子大开口喊“妈妈”,叫“爸爸 ”或打喷嚏等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教学等等。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学生学的到位,学的开心。发声训练教学效果甚佳。
4、咬字吐字的教学
唱歌和说话同样要求吐字咬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须要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教什么是咬字?什么是吐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复杂,采用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然后学生模仿的方式来学习。
5、重视情感投入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很多孩子在演唱中没有感情,只是纯粹把声音唱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学生的生活阅历尚浅,对歌曲理解的不够深,还有对表演的心理兴奋度不高等等。针对这个问题,采用情感交流法。要让学生知道,有感情的歌唱才能感动观众,演唱者的歌声才有生命力。引导学生多听多感受不同情绪的歌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少儿歌唱的发声与成人的发声训练是有区别的,尽管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科学的、美好的声音,但我们不能完完全全地用成人歌唱的发声方法训练儿童。正确指导儿童歌唱发声,使之遵循,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具有极为现实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变声期”前是指少年童声变为成人嗓音的变化时期之前,因为儿童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胸腔很小,呼吸较浅,多用头腔共鸣,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这么稚嫩的嗓音就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你去用心去雕刻和呵护,此时如果用声不当,直接会影响孩子们歌唱生命的发展。在少儿声乐教学方法方面少儿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
少儿声乐教学方法
1、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要求老师要有敏锐的听辨能力,因为歌唱艺术是一门控制艺术,学习歌唱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练习如何控制整个系统和寻找使用合理共鸣的艺术,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哼鸣练习:可以先通过哼鸣练习找到歌唱要求的高位置,哼唱是初步练习的最好的一种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哼唱特点来决定是开口哼鸣还是闭口哼鸣。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常追求声音的明亮而出现的挤卡现象比较多,所以多用开口哼唱下颚、牙关更容易放松,喉和声带的负担也不大,而且开口哼到开口唱也很接近,也有助于喉咙的打开。
(2)打开喉咙的轻声柔唱:在少儿和成人声乐学习中都很强调打开喉咙的歌唱。打开喉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口腔开的有多大,人们常说“大哈欠”或“吸气”状态的确是帮助打开喉咙的好办法。因为这种状态是打开腔体、保持腔体稳定,获得共鸣的保证,孩子们也很容易接受,在训练中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声音效果,更重要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在发声练习或演唱歌曲时最好用柔和的起音,柔和的起音避免了过猛的冲击和肌肉的过分紧张,减轻了发声器官的负担,柔和的声音也更容易得到更多的共鸣,这个阶段的孩子躲嗓子的情况比较少,多是嗓子过度用劲,挤卡、喊叫。训练中要求呼吸深点、位置高点、音量小点、柔和点,有了气息、共鸣的声音就柔和地亮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声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求得气息支撑的歌唱: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对于初学声乐的少儿来说,太多的理论是理解不了的,如何让他们尽快地掌握歌唱的呼吸呢?我们可以给他们做一下示范,一个是他们现在的歌唱呼吸状态,另一个是歌唱要求的呼吸状态,对比就能看出:歌唱的呼吸肌肉有两种:一种是吸的肌肉,鼻嘴同时吸气,身体尤其是从两肋以下,腰周围甚至后背都有膨胀感;一种是呼的肌肉,呼气时不仅有这个呼气肌群形成的向上向里的力,同时还有一种与之抗衡的,由吸气肌群形成的向下向外的力协同动作,呼气之中保持相应吸气的感觉。吸气之中保持相应呼气的感觉,就是形成人们所常说的“呼吸对抗”或“呼吸保持”。有这种呼与吸协调一致的肌肉感和力的关系的呼吸是具有支点的呼吸。得到了正确的呼吸支点,就可以得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在哼鸣练习中就要求有这种气息支持力的声音,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把气吸到位,有节制地控制呼气能力,找到歌唱的支持点。因为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歌唱中的所有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孩子们通过歌唱和发声练习来锻炼歌唱呼吸的这种能力。同时在歌唱中也要特别强调有气息支撑。
2、重视儿童自然声区的训练
对少年儿童的声音训练必须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对他们的嗓音情况有充分地了解并因材施教。首先,练声曲的选择上要有目的性,不可千篇一律。旋律平稳,最初跨度不要超过五度,音域最好先在自然声区之内。在训练中,要求他们打开喉咙的轻声柔唱,此时先不要强调音量,注意声音的连贯、流畅、圆润统一。在自然声区就要求孩子有气息的支撑、有一定位置的去训练。自然声区打好基础后才可逐渐扩展音域,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此阶段的音域最好不要超过小字二组e²。练声曲的选择不要选择跨度大、跑动快的旋律,以免孩子控制不好而影响声音质量。其次,歌曲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则上也是先选平稳、流畅的歌曲,歌曲的音域最好是控制在比他们的发声曲的最高音域低一个小二度的音域范围之内,在初学时孩子还掌握不了气息和共鸣位置的协调运用,所以不要选高音频繁出现和高音须保持时间很长的歌曲,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盲目地训练,以免损害孩子们娇嫩的发声器官,再次,对少儿声乐训练每次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一次不要超过40分钟,并在训练中途能有几次适当的停顿,缓解一下孩子的紧张和疲劳,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而损害嗓子。
3、维护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
在少儿声乐学习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要从理解孩子的思想出发,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孩子沟通,可以先通过你生动的范唱,让他们觉得歌声的动听、音乐的美妙,从而对歌唱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发声方法的学习中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和容易把握的具体手段,切莫语言表达晦涩难懂、如听天书,孩子们无所适从,紧张、拘谨,这种心理不利于声乐学习。另外,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声方法的掌握也是逐渐建立和形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给予肯定,给他们自信,不要用刺激性的话来刺激孩子,比如:你错了,你脑袋不好使呀,反应那么慢,真笨等等,这样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们对声乐学习失去自信心。孩子的学习进步是阶段性的,练声曲和歌曲都要适合此阶段的程度,不要选能力不能胜任或勉强能唱的歌,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产生举步为艰、力不从心的感觉,把声乐学习看的高深莫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学习的热情荡然无存,自信心逐渐消失。所以在少儿声乐教学中不可忽视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长、进步。
4、注重培养孩子的歌唱表现力
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方法是歌唱表演的手段,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情感表达出来,单有一个美的声音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理解音乐和歌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歌曲进行分析、讲解,让他们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表达、体现歌曲的内涵的关键最终还是要在歌曲的演唱处理中表现出来,所以教会孩子“会唱”很重要。要教孩子学会注意声音变化的对比,如: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风格变化、情感变化等等,我们可以从具体的歌里了解这些变化,如:《采蘑菇的小姑娘》主题开始用mp、中速、保持音唱法、渐强。第九小节开始演唱力度要加强,最后4小节可渐强转强结束全曲;《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波里民歌,整首歌曲应注意掌握船歌的特点,前四句速度不要太快,可自由一些,声音要柔美而舒展,托出星夜宁静的意境。后四句在高音区上,以饱满明亮的嗓音歌唱,表达出人们热爱生活、歌唱大自然的开朗豪放情感。另外,孩子们可爱的肢体动作更能使歌曲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因此,注重学生歌唱的表现力,让学生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美中,对逐渐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