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理:在围合界面上选择有利方位,适当地扩大开门开窗的洞口面积,使室外景观、气息与清风能够渗透进来,用以调节人的视觉和感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也是克服封闭空间闭塞、沉闷等缺点的较好办法。
常见空间: 卧室、卫生间、书房、封闭式厨房、储物间、衣帽间等。
注意事项: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无论是视觉、听觉等相对封闭,有利于隔绝外来的各种干扰
设计原理:在开敞的室内方位上,加上玻璃幕墙或玻璃推拉门。也可只在开敞界面的一半宽度或上半高度处作开敞处理,从而形成“半开敞(半开放)空间”,起着保护室内隐私的作用。
常见空间:庭院,阳台、露台、开放式厨房等。
注意事项:开敞空间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开敞的程度取决于界面的围合、开洞的大小以及启闭的控制能力等。
设计原理:通过装修的手段砌筑的木隔断、轻钢龙骨墙、玻璃隔断等虽然只承载自重但是由于围合物固定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们做组成的空间也称为固定空间。
常见空间:木隔断、轻钢龙骨隔断墙、固定玻璃隔断、墙体隔断、吧台隔断等。
注意事项:稳固空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使用不变、功能明确、位置固定的空间,因此可以用固定不变的界面围隔而成。
设计原理:为了能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而需随时改变其空间形式,因此常采用灵活可变的分隔方式,如折叠门、可开可闭的隔断、家具、活动墙面、天棚等。
常见空间:隔断门、推拉门等。
注意事项:常用的分割手法有利用隔墙划分、利用隔断划分、利用绿化划分、利用水体划分等。
设计原理:动区是人们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应该靠近入户门设置,尤其是厨房。
常见空间:住宅中狭长的平行界面、楼梯;住宅中的门厅、过道、客厅等。
设计原理:过渡性空间存在不确定因素,要有较强的包容能力,不仅不能切断相邻空间,而且也不能孤立相邻空间,也能起到功能分区的作用,如动区和静区、净区和污区等过渡地带。
注意事项:要对墙、地和顶的结构进行处理,确定施工工艺和要求。
设计原理:通过几个镜面的折射,把原来平面的物件造成立体空间的幻觉,紧靠镜面的物体,还能把不完整的物件(如半圆桌),影像成完整的物件(圆桌)的假象。
注意事项:在室内特别狭窄的空间,常利用镜面来扩大空间感,并利用镜面的幻觉装饰来丰富室内景观。
设计原理:可以借助各种隔断、家具、陈设、照明、绿化、结构构件升高或降低地坪或天棚,或以不同材质、色彩的平面变化来限定空间,或依靠联想划定空间,产生“心理空间”
注意事项:没有十分明显的隔离形态,也缺乏较强的限定性,是只靠部分形体的启示
设计原理:模糊空间中擦除内部和外部的差异,使室内空间的连续性加强.充分运用模糊空间的特性可以营造出一种多层次,多功能,有灵性的空间。
注意事项:模糊空间对内则敞开怀抱,门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这个空间本身在功能上的模糊性,因此经常“依附”在其他功能性空间上。
设计原理: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限定性,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隔离作用。能够满足使用人群对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性的心理需求。
常见场合:如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徽州老建筑、扬州个园等园林、广州西关老宅或上海石库门,还有客家围屋,它们往往开窗很高或很小,而墙则相当之高。如今,在中国的城市中经常还是看到各种封闭的空间。如,小区有围墙栏杆,公园有围墙,寺庙有围墙,车站有护栏,售票窗口有玻璃隔断,还有保安值守等等。
设计原理:空间强调多个空间的联通和穿插,强调空间与环境的流通和渗透。开敞空间的做法与古典园林异曲同工,讲究对景、借景、漏景等元素,注意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交流融合。开敞空间能够提供更多维的室内空间感受,扩大固定空间的视野范围。
常见场合:广场内应设置电话亭、饮水器、标志牌、垃圾箱、座椅(凳)和灯光照明、公厕等设施;城市水体,应保护岸线的自然形态和生态特点,岸线设计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警戒水位、潮差和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