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卡龙,大家都会以为它是法国甜点。大多数是因为它有“macaron”是个法文名字的缘故。事实上马卡龙是名副其实的意大利甜品。这种精致美味的点心最早在8世纪,就在意大利的贵族社交圈闻名了,只不过后来被法国人发扬光大。
传说16世纪中叶,佛罗伦斯的贵族凯萨-琳梅迪奇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时,患了思乡病,于是糕点师傅做出她朝思暮想的马卡龙来博取她的欢心。还有人称它是在十六七世纪时由玛丽王后特地从意大利引进法国的,并取名为“少女的酥胸”,很快成为法国多个地区的美食特产。
历史起源
马卡龙作为一种法式甜点为人们所熟知,但实际上,马卡龙是意大利人发明的。而马卡龙具体的起源,有多个版本。
修女版本
相传,早期一些素食修女,制作出用鸡蛋清和杏仁粉烘制的蛋白杏仁饼代替荤食,这便是马卡龙的雏形。如今马卡龙的英文Macaron就源于意大利语Maccarone(精致的面团)。
法国大革命期间,天主教受到革命党人打压,神职人员境况不佳。修女们为了生计,偷偷贩卖她们的蛋白杏仁饼,渐渐把蛋白杏仁饼传到了法国。
乡思版本
16世纪中叶,佛罗伦萨的贵族凯塞琳梅迪奇嫁给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虽然身处王室,但毕竟远嫁他乡,王后不久就患上了乡思病。于是,跟随王后来到法国的厨师做出家乡的马卡龙,来博取王后的欢心,从此这种意大利式甜点在法国流传开来。
发展
马卡龙刚传到法国时,与如今的马卡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是单片,没有夹心。蛋白杏仁饼传到法国后,特别是进入19世纪后,大批法国厨师竞相制作这种甜品,单片渐渐变成夹心;同时,富有想象力的法国大厨们也尝试加入不同的水果和果酱,——甚至是咖啡、巧克力来创造五彩缤纷的颜色。就这样,杏仁饼变成了今天的马卡龙。
像这样,在法国发扬光大的马卡龙,被贴上了浓浓的法式标签。因此,马卡龙不单单是一种甜点、一种美食,它更承载着一种文化。
马卡龙历史上曾是贵族食物,是奢华的象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卡龙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以其缤纷的色彩、清新细腻的口感和小巧玲珑的造型,博得人们,特别是女生们的喜爱。
口感与外观
马卡龙层次感分明,外酥内软。咬一口,首先尝到的是很薄但酥脆的外壳,接着是又软又绵密的内层。和奶油的质感不同,杏仁饼的韧劲将馅料撑起,又给软腻的馅料增加了嚼劲。
一枚完美的马卡龙,表面光滑,无坑疤,在灯光照射下泛着淡淡光泽,饼身下缘还会出现一圈漂亮的蕾丝裙边。由于不同装饰材料,如抹茶粉、水果粉的加入,使得马卡龙呈现出缤纷的颜色。
制作饼身大概需要75克白砂糖以及90克的糖粉,而在制作内馅过程中还添加60克左右的白砂糖进去,因此许多人认为马卡龙口感过甜。
马卡龙之所以日趋流行、招人喜欢,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五彩缤纷,十分漂亮的外观。但这些漂亮的外观其实都是食用色素的功劳。也有人尝试把各种天然粉末加到面糊中去,比如抹茶粉、巧克力粉等等,情况稍有改观。
正面评价
Macaron(马卡龙)做的极好时,口感宛如少女的酥胸。(作家谢中道先生评)
马卡龙娇嫩、优雅,是有节制的甜食,不会让人产生诸如肥胖、糖尿病等负面联想。(新浪网评)
负面评价
马卡龙过于甜和腻,价格偏高。
马卡龙,又称作玛卡龙、杏仁小圆饼,是一种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法国甜点,通常在两块饼干之间夹有水果酱或奶油等内馅,它的由来可追溯至19世纪的蛋白杏仁饼,这种甜食出炉后,以一个圆形平底的壳作基础,上面涂上调合蛋白,最后加上一个半球状的上壳,形成一个圆形小巧甜点,呈现出丰富的口感,是法国西边维埃纳省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这种点心也在法国东北地区偶尔可见。
马卡龙(法语:Macaron,法语发音:[makaˈʁɔ̃][1]),又称作玛卡龙、法式小圆饼,这是一种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法式甜点。
法国甜品界的标杆,被喻为少女的酥胸,很甜。
知识问答文章内容的经验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对于用户言论及其它源网站的内容引发的全部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网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