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祖等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有不少人认为“冬至”就是说冬天到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冬至的“至”并不是“到了”,而是指“到头”的意思。当然了并不是说冬天到头了,而是说阳光直射点南移或北移到头了。
每年到了冬至节气,在北半球的太阳就要开始北移动了。因为在冬至节气的时候,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已经达到了最大值了,所以它要开始向北移动了。在冬至节气这天,不仅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是最少的。
同时这一天还是白昼时间最短的。在民间有着“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农谚,说的是冬至节气以后,白昼时间就慢慢变长了,而夜晚时间就缩短了。
二、冬至是几月几日
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公历12月21-23日交节;阴历的日期则不一定,但大抵不超过阴历的十一月。
三、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1、享祀先祖
《周礼》中记载:“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注曰: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从周朝开始,每年的冬至都会祭祀天地祖先。在唐宋之时,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到郊外祭天,而普通的老百姓则在家祭祀祖先。
2、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3、吃饺子
北方大部分地方吃饺子。民间谚语有”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4、吃馄饨
冬至节的又一饮食习俗,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相传春秋战国冬至时节,沉湎酒色的吴王夫差吃腻了山珍海味,西施就和面擀皮,做出了簸箕式的面点,献给吴王。
5、吃汤圆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6、喝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7、赠鞋帽
冬至时节,民间有赠送鞋子的习俗。在《中华古今》中有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甥侄了。古时手工刺绣,送给女子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子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虎行。
8、冬酿酒
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农历认为,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因为这一天过后,阳气上升,万物开始慢慢复苏。一直到近年,商家从《吴歙》“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发掘出“冬酿”两字,才称之为冬酿酒。
声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申请删除>>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