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体育”是指以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为依托,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体育行业的发展之中,推动传统体育行业的产业链、市场业态及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的颠覆性创新与变革,改造体育产业的演进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体育产业的创新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 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体育产业发展新形态。一句话概括:通过互联网 的方法,解放生产力,推动传统体育产业的全面升级,使之到达全新的境界。
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整个产业已细分出IP、用品、赛事运营、竞猜、培训、电商等行业,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构建生态基础;体育消费升级势不可挡。除了专业化、品质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外,消费者对创新性产品的关注大幅提高,如减震跑步鞋、公路自行车、鲨鱼鳍踏频器等产品都获得快速增长;场景化购物助推互联网体育消费。比如最爱棋牌麻将的城市是成都、最爱冲浪潜水的是大连、最爱瑜伽的城市是上海、最爱户外鞋服的是西藏;社交化运动成为新时尚。对于年轻人来说,体育社交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超半数的运动者通过运动类APP、QQ、微信等渠道寻找有共同运动爱好的伙伴;创新智能化产品成为运动消费新增长点。
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下,“互联网 体育”生态圈和产业链不断完善与细化,我国互联网体育消费前景将更加广阔,“互联网 体育”的发展方向也愈加清晰。
互联网 体育的影响力
互联网 实体、 智能穿戴、 社交、 大数据等等,这些都是与体育互动的形式,本质上,互联网 体育,分为两端,上游是围绕体育赛事(我们简称赛事端)。因为赛事弘扬体育精神,这个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马拉松的起源,它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文化财富,除此之外,体育赛事紧抓经济利益,古代罗马竞技场,今天的体彩、赛事周边等,而且,若不是利益的驱动,一瓶价值0.3元成本的可口可乐,也不会大笔投资,并将广告出现在各大赛场上。大赛作为全民共享、世界关注的内容生产源,这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就是它所与生俱来的。
另一端,在当前,互联网 体育对于大众而言,主要还是体现在全民健身方面(以下简称全民端)。全民健身是否被重视,是否有潜力,主要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社会层面的消费升级已经很显势,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求走向满足发展的需求层面,按照国际通行的研究标准来看,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体育产业的发展会呈现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中国的体育服务开始走向普通群众。除了GDP条件的满足,此外还有中国政策的支持,2014年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文后详解1),明确指出要2025年将打造出5万亿的体育市场,着眼当下,正是体育事业的蓝海激活阶段。
体育赛事从国内到国际,都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圈地运动中,资源的抢占,也就意味着下一步的战略布局,就如在我们开篇提到的两端中——赛事端,毫无疑问的被瓜分八九成甚至更多。BAT等互联网巨头这样的动作,并非止于此,上游的赛事,好比功夫,虽然出拳需要迅猛有力耗费巨资,但是靶心明确,且居产业的上游,下一步,服务布局必将是从赛事端向下沉,利用赛事IP和用品来拉动整个产业。
对于处在基层需要的大众而言,产业的拉动,赛事IP的发力所带来的大规模变革还是有一定时间差的。因此在切分体育产业巨大蛋糕的策略上,新的创业公司快速反应,再加上对环境的分析与着力点显得至关重要,且关乎未来。
给创业公司的建议
互联网 体育的核心其实仍旧在线下,线上能做的事儿相对比较少,类似于资讯直播,大公司在做,创业公司买不起版权。
而创业者可以做的事其实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部分,比如说线上引流,线下活动的组织,健身等等,决定用户去留的还是落地到线下的服务。
这也是体育创业公司不好拿融资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像互联网公司,只要产品用的好,用户多就可以获取到大量的用户和VC的投资。在体育行业你既需要有体育相关的专业能力,又要有营销推广腾空,又要找到VC拿到钱的能力,这三个能力对一个团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虽然体育创业比想象中的难,但这个产业的向上趋势非常明确,一个方面是大家开始有点钱了,第二个是经济不是特别景气,大家用钱的效率不如花在体育锻炼高,时间和精力花在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会越来越盛行。
每个领域都有机会,选择好的话快一点,选的差的话耐心等等。如果站在未来5年往回看,现在是体育创业最好的早期进入的机会,现在进入要比今后进入成功概率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