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忌说不吉利的话。如“么”(没有)、“死”、“杀”等。认为说了这些会招致四季不平,财气外流,若小孩子说了忌口,大人马上会纠正。
2.忌摔碎物件。如不小心打碎用具,大人会马上用“发财”、“平安”等吉祥语言来破解,否则会破财或一年欠平安。
3.忌搞卫生。正月初一至初三搞卫生会扫走财气。初四扫地时,垃圾要用爆竹香火送到垃圾场或河边。
4.忌借物讨债。特别是忌向人借钱,认为这样做会得罪人也得罪财神。
5.忌放养动物。认为这些动物会弄脏了家庭,得罪神灵不,招致财气外流。
6.忌牛肉、狗肉祭祖神。因为牛耕田有功,狗看家也有功,用它们祭神是忘恩负义的行为。
7.忌春节这一办丧事。如有老人碰巧年三十或年初一去世,则办丧事的时间会推迟在年初二或年初二以后。
8.嫁出去的女儿年初二才能回娘家。
9.红包要等到元宵后才能拆。
10.过年期间不吃白果,不吃鱼香茄子,不吃咸蛋和咸鱼。
11.正月初一不能喝粥。
12.不能吃是单数的饭菜。
1.对输赢的“输”,改说成“胜”字。如“通书”作“通胜”。“干杯”叫“饮胜”。在宴席上猜拳斗酒,首先就要说声“发财”,然后开始。“猪、牛肝”叫“猪、牛润”。“萝卜干”叫“萝卜润”、“豆腐干”称作“豆腐润”。猪、牛舌则称“猪、牛利”等
2.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生理或是认为的现象,也有很多忌讳。比如打喷嚏,立即喊声“大吉利是”!认为是有人叨念说他怎的。喜鹊当头鸣叫,则预兆带来佳音(好兆头)。反之,对乌鸦、猫头鹰叫则认为是“不祥之兆”。眼跳(俗称“眼眉调”),也分时辰和左右眼,有人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也有人说“左跳有食右跳财。”
3.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只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失手打破碗碟,则念声“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的吉利语。
4.“除夕”开油锅、炸煎堆、油角,也说吉利语。为防小孩子不知避忌,乱说乱动,多不让他们走近油锅。孩子偶然说了一些不祥之语,大人就会说:“有怪莫怪,细路哥唔识世界。”以免得罪鬼神,招致晦气。
5.年初一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免得把财气倒出。年初二是“开年”,始外出。年初三是“赤口”,忌拜年,易与人发生矛盾,导致是非。
6.捞“偏门”的人,早上如果遇到尼姑或者和尚,就认为会招来晦气。因为他们都光着头,预兆输钱之意。
7.在餐桌上也有很多禁忌。吃饱后不能问“你吃完了?”,要说你“吃饱了?”,因为“吃完了。”会被当成时最后一顿。点菜不能点七道,只有在办丧事是才上七道菜,广州人叫“食七”。上菜时鸡头要对着长辈,以示对长辈的尊重;请客上鱼时忌把把鱼脊对着主客;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汤匙不能反放,有“翻船,失败”之意,如果真的要翻,可以说“捞起”。
8.行为上的禁忌:忌抖腿、忌当面剔牙、忌茶倒太满、
梅县客家人的日常生活有许多禁忌:
1.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
2.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噩梦。
3.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日”。
4.生了孩子不能直呼生了,称“供”了,“轻”了,“产”了。
5.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
6.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回来。
7.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有“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猫狗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
8.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之类称,宜称“大姊”或“细妹”,否则易错称得罪人。
嫁娶与服丧的禁忌与其他多为类同,暂略去。
1.生育的禁忌:“六甲”又称“胎神”,附于孕妇居室的任何地方,故妇女怀孕期间不能在床上剪布、裁衣,不能在居室任何地方打钉、开灶、通渠、拆屋;不能拆床、搬家;不能在床底放利器。孕妇忌与另一孕妇同床睡,恐有冲喜和换胎;孕妇忌抱别人的小孩,以免胎儿“小气”。孩子出生后要戴手镯,把孩子圈住就不会被妖魔带走;取小名越“贱”越容易养,即使孩子长得好也不能说“胖”、“靓”这样的话。
2.开学、开笔的禁忌:忌途中风吹熄灯笼;忌忘带生葱(聪)、芹(勤)和糯米薄撑。取其粘椅子读书耐久座之意。
3.关于食的禁忌:忌进食时狼吞虎咽;忌乱抄,筷子夹过对面和两旁;忌席间说话不休,口沫横飞。
4.关于行的禁忌:忌早晨撞僧尼;忌“行通济”(桥名)时走回头路;忌远行时忘祭路神;忌行路横冲直撞,争先恐后。
1.办喜事身上不能饰以蓝、白、黑等颜色,办丧事身上不能穿戴鲜艳的服装首饰。平时,妇女除年老者外,不能全身穿黑色衣服,更不能穿它作客。女子的裤子尤其裤衩不能晾晒在人家常走的路上。
2.孩子吃饭不能用盘、碟盛饭,这样会使肠肚变浅,长大后气量变小,胸怀狭隘。不能让孩子吃饭时离开饭桌,否则读书会像吃饭一样精神不集中,魂不守舍。桌上的菜必须是双数,不能是奇数。潮州人忌吃三个菜,那是死囚伏法前吃的。
3.主人请喝工夫茶,不能不喝,如果不喝,这叫却之不恭。
4.结了婚的兄弟,弟弟可以坐上嫂子的床沿,哥哥则不能坐在弟媳的床沿。
5.潮州还有传袭“家讳”的习俗,即儿辈不能提长辈的名字,生活中遇到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谐音的物、事要绕开,或称别称,儿辈取名不能取与长辈名字相同的字。
珠江三角洲一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注意忌口。“忌口”,即不说不吉利的话,故有“好的不灵丑的灵”的俗语。在“忌口”俗中,又特别忌说忌用“十三”之数。
习俗的由来,始自三水县。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杨公的生有十三个儿子,人人都说他命好。杨公也以此自豪,常常对人说:“我有十三个儿子,即使碰上三灾六祸我也不怕,一年十二个月,就算一个月死去一个,我还有一个儿子送终。”碰巧那年发生了瘟疫,杨公的儿子接二连三地死去,最后只剩下他自己,晚景什么凄凉。人们都说,杨公的遭遇全部都是应在他自己说的丑话上。从此以后,人们便忌说丑话,一时说出了口,也要吐一口唾沫再说过一句好话,同时,“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不祥。
时过俗移,现今又兴以谐音作为凶吉之数,如广州话“二”即“易”,“三”即“生”,“四”即“死”,“五”即“唔”(“不”的意思),“八”即“发”……如此类推,因而十三已被当做“实生”,成为吉祥之数。但是忌口的习俗仍然匹普遍流行。在三水县白泥镇一带农村,至今仍将每月农历十三称为“杨公忌”。这一天,说话要特别小心,千万别说丑话。
广州、佛山、南海一带,有不少使用筷子的规矩。
1.用筷子要两支一双同时用,忌用一支筷子进食,意为成双成对不分离。
2.两支筷子要同一颜色,同一长短,忌用“鸳鸯筷子”
3.餐桌上摆放筷子要放在饭碗右边,筷子头朝座位,忌倒过来。而祭祀用筷子,则要将筷子头朝外(筷子头朝神位),不能颠倒放。
4.筷子忌直插在盛了饭的碗里,因为只有办丧事时,用饭敬奉死人时才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之上。
5.常食或者喜宴,按人数摆放筷子,坐不满时要把多余的筷子收起来。而丧宴上(做“七”时招待客人的宴席)则要给死者留上座,照例摆上筷子,以示对死者的尊敬。
6.用筷子夹菜时,忌曲筷夹菜(即用筷子的手的手背不能朝上),否则被认为“无衣食”。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更不得用筷子将菜翻动挑菜吃,否则是“无礼”。
7.忌用筷子打碗,只有乞丐在人家门前讨饭时采用筷子敲响饭碗叫“施舍”。
8.忌用筷子“笃”碗底。用筷子“笃”碗底是民间治疗喉咙卡骨的土方法:手拿空饭碗放在卡骨的人的头顶上,用一双筷子从上至下“笃”碗底,边说:“骨落,骨落”,据说这样做,骨头就会落下去。
1.忌送钟:亲友新居入伙或店铺开业时,送礼忌送时钟。因为“送钟”与“送终”音近,要避讳。
2.忌送梨:用水果作为礼物送人时,特别是探望病人,忌送梨。因为“梨”与“离”同音。
3.忌送“四”:无论送什么礼物,数目不要是“四”。因为“四”与“死”谐音,不吉利。
4.忌过时送礼:无论喜事或丧事,送礼时,切忌过了应该送去的时刻。如属喜事,可以在前一天或者当天送去;如是丧事,则在当天送去。如果忘了,那就索性不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