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各年龄组的孩子喜欢吃也能够吃的食物。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易被人体吸收;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水果中含有果胶(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有预防便秘的作用;水果还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
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谷类食物经膨化制成的食品,酥脆易于消化,可适量摄入。另外蛋糕中可选松软的面包、蛋糕,脆饼干等作为孩子的午后加餐。
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榛子、核桃等,含油脂较高,经加工制作后吃起来不但味道很香,还含有人体需要的一些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长身体时需要的营养素。
奶制品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要选择适合孩子的,不要去选择一些不适宜孩子的,而且在食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用量,不能一次食用太多。
一包方便面最多可有25种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有谷氨酸钠、焦糖色、柠檬酸、特丁基对苯二酚等。儿童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产品,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所含添加剂包括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等。其中亚硝酸钠可能在体内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所含添加剂为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其中苯甲酸钠会破坏维生素B1,并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
山梨酸钾、柠檬酸及卡拉胶等添加剂运用最普遍。过多摄入山梨酸钾会导致过敏反应,并影响孩子对钙的吸收。
人工香精、增稠剂、人工合成色素等添加剂使用最普遍。而其中有的人工色素,国外规定不能用于食品。
所含添加剂包括焦亚硫酸钠、柠檬酸、山梨糖醇。大量的焦亚硫酸钠会损伤细胞,具有生物毒性。
所含添加剂包括山梨酸钾、六偏磷酸钠等。后者过量会引起钙代谢紊乱。
可能含阿斯巴甜、山梨糖醇、柠檬酸等添加剂。过多的山梨糖醇会引起腹泻。
可能含有的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等。上述两种都是被禁止用于婴幼儿食品的。
多吃果冻不仅不能补充营养,甚至会防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果冻基三成份是一种不能为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卡拉胶,并基本不含果汁,其甜味来自精制糖,而香味则来自人工香精。
不过,果冻中没有脂肪,并含在一些“水溶性膳食纤维”,少量吃些并没有坏处,也不会让你发胖,但是,你不要指望用它来“增加营养”。
在这些食品加工过程中,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基本完全被破坏,而加工中所用的白砂糖纯度可达99.9%以上,如此之纯的糖中除了大量热能之外,几乎没有其它营养,而食用这样多的糖,还会导致你产生维生素B和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有些果脯等食品中可能还含有防腐剂,经常食用会影响健康。
话梅、话李等零食含盐量过高,如果长期摄入大量的盐分会诱发高血压,另外,嘴不停地吃话梅也是不可取的。
坚果中的确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并且可以说是零食中的首选。但坚果中的脂肪含量过高,热能也较高,比如,50克瓜子仁中所含的热量相当于一碗半大米饭!如果食用过量就会有发胖的危险。
鱼干和肉干是经过干燥而成的食品,水分含量低,而其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浓缩,是补充蛋白质的好食品。但同时肉干也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大量食用和吃肉没什么分别,尤其是那种味道鲜美、质感较软多汁的肉干,其脂肪含量更高。大量食用肉干、鱼干除了对减肥不利之外,它们所含的蛋白质一旦超过了人体的利用能力,还可能导致形成致癌物质,威胁到你的健康。
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吃零食的时间切不可与三餐时间过于接近。零食应该作为正餐间的营养补充。孩子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太近,中间至少相隔1.5至2小时。临睡前更不应吃零食,否则因为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影响睡眠质量,还增加患龋齿的危险。
边吃零食边看电视、上网,注意力完全被电脑、电视所吸引,“吃零食”就成为一项无意识的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吃下过量的食物,而又多缺乏运动,体内过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为脂肪存储在身上。
不吃主食会导致人体缺少碳水化合物和人体必须的一些B族维生素,而零食尽管大多也是以谷物为主料,但为了增加口味,往往添加了很浓的调料和经过各种特殊加工过程,通常也破坏了大量维生素,还缺少优质蛋白,因此长期不吃主食以零食果腹,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
由于孩子年龄偏小,尚不具备自我识别、自主选择的能力,容易轻信广告,并被部分零食特殊的口感和斑斓的色彩所吸引。一旦孩子看到自己的“偶像”出现在广告里,对他们所“推荐”的产品往往不加思考。
建议在挑选零食时,家长应多指导孩子学会判断,多为他们选择一些新鲜的、天然的、易消化的零食,比如可多选富含营养的奶类、果蔬类、坚果类食物,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零食。
玩耍时应尽量避免给孩子吃零食,家长和同伴要注意防患于未然。果冻、冷饮棒、棒头糖等,都可能成为游戏时的"杀手",伤及自己孩子,也可能伤害其他孩子。
有的零食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是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避免孩子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属于有益健康的零食。
例如:煮玉米、全麦饼干、全麦面包等低脂、低糖、低盐的谷类;香蕉、苹果等新鲜水果;没有经过油炒、盐糖加工的花生米、瓜子、核桃仁、松子等坚果。
吃零食距离正餐中间至少相隔1.5~2小时,每天食用零食次数应控制在3次以内,且量不宜过多,睡前也不应吃零食,不利于消化吸收及睡眠。
避免无意识吃零食过量,聚会聊天、上网、看电视时,宝宝们通常会摄入过多零食,影响正餐。建议最好养成有计划食用零食的习惯,预先准备少量或小包装零食,避免无意识吃过了头。
许多零食里面含有不少细菌,吃了往往会导致食物中毒、呕吐、泄肚等。大部分零食都含有色素、添加剂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导致脸上长痘长斑,严重的使人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袋装零食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淀粉,几乎不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根本不能满足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经常吃零食会,很容易引起营养不良。
因为零食没营养,只是好吃而已。多吃零食还容易引起肥胖等症状,学校有好多孩子肥得跟个水桶似的,一个个没脖子没腰的,走在你面前就觉得像一辆人肉坦克在开。
吃零食对牙齿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青少年常吃含糖量较高的零食,又不注意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就会导致蛀牙的发生。
零食中的冷食、冷饮及麻辣品,会对孩子的胃肠产生刺激。经常吃零食会使胃肠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得不到休息,从而加重人的胃肠负担,破坏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话梅、豆腐干等零食中含有大量的盐或糖,会增加肾脏负担,并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威胁。注明“不含糖”、“不含盐”的食物会更受欢迎。
身体发育需要按时补充营养,而吃零食会打乱进食的时间,使人体“生物钟”发生紊乱,造成某些人体器官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