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语言文化介绍 浙江方言的形成原因 浙江方言简介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浙江方言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境内存在吴语、闽语、客家语、徽语、官话、赣语等不同的汉语方言。浙江人大部分属于使用吴语的江浙民系。由于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畲族也使用客家语—畲话,因此浙江全省通用汉语方言。那么浙江方言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呢?本文将为你介绍浙江的方言文化,让你对浙江的语言文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浙江方言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境内存在吴语、闽语、客家语、徽语、官话、赣语等不同的汉语方言。浙江人大部分属于使用吴语的江浙民系。由于浙江省主要少数民族畲族也使用客家语—畲话,因此浙江全省通用汉语方言。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为5477万人。少数民族主要有畲族,17万多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都很少。吴语是浙江的主体方言,使用人口占浙江总人口的98%以上。

吴语是浙江使用人口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也是浙江境内最重要的语言。

吴语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万。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上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吴语的分布范围涉及浙江、上海、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6个省市,包括6个片:太湖片、宣州片、台州片、金衢片、上丽片、瓯江片,其中有些片里面还包括若干小片。

吴语具有广式连续变调系统。吴语在讲的时候,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有时只有第一个字保持其原本的声调,后面的字会根据第一个字的声调(甚至在不少时候,首字声调也变化)以及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改变声调的高低和走向,称作变调。这种变调是广泛存在的,即变调可能超越了句子、短语或者词汇等语音单位而存在,所以称为广式连续变调。同时,这种变调是有倾向性的,即将原先不平整的声调,变成平整的,而且同时以词、短语为单位,加强了词里面的字,或者短语 里面的字之间的联系关系,使得看上去像一个整体,所以又被非正式地称为连读变调。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时,构成一个连读单位,其中每一音节(字)的声调往往不同于该音节(字)单念时的声调。如同吴江全清与次清之间分调,从苏州的连读调中,可看出历史上也有全浊与次浊分调的痕迹。

吴语的口语:

辰光、亲眷、热昏、野野豁豁、瞎七搭八、便当、急吼吼、溚溚渧、门槛精、一道、邋里邋遢、乃末、作兴、腊腊黄、推扳、一歇歇、连牵、败家精、做手脚、一塌刮子、一天世界、汗毛淋淋、滚圆、笔挺、坍台、细相、翻骚、胡胡响、冷刮刮、软塌塌、贼忑兮兮、笃笃定定、内劲、豁边、学堂、甜味味、小夜饭、收作、有心想、相骂、赤骨碌、发噱、样样式式、勤劲、一独自、肉痛、调羹、罪过人、下趟、扎台型、做人家、电火、恹气、像煞、轻骨头、讲章、霍显、天日、一日到夜、中饭、翻花头、花头劲、人来疯、憎厌、斩肉、冲头、难为情、搭界、老掐剌、旧年、吃生活、宗牲、触霉头、十三点、猪头三。

徽语

浙江省境内的徽语分布在西部跟安徽省相邻的一些地区,使用人口约有90万人,绝大多数属于严州片。徽语主要分布在安徽省,还分布在江西省,徽语,即徽州方言、严州方言,汉语13种一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古徽州府、严州府大部、饶州府部分地区,使用人口400多万。与吴语及赣语相较,徽语兼具两者特色,如声母系统接近赣语,而韵母系统则与南部吴语接近。徽语残留了一些中古汉语的特征,如入声、次浊音。旧时徽州话以歙县徽城话为代表音,严州话则以原建德梅城话为代表音。由于行政中心的变迁,屯溪话成为现在徽州话的代表音,新安江话(原白沙镇)成为现在严州话的代表音。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历史上的徽州辖属六县,徽州方言实际上是指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至于解放后曾划归徽州地区的旌德县、太平县、石台县,其语多属下江官话,一般也不列入徽州方言。由于历史上歙县长期为州治、郡治,统辖休宁、绩溪等地,所谓徽州方言当以歙县话为代表。可是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外地人纷纷迁入屯溪,于是屯溪人口激增,曾有“小上海”之称。解放后屯溪又长期为地区所在地,是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屯溪话就成了当代徽州方言的代表。

闽语

闽语(闽东语:Mìng-ngṳ̄;闽南语:Bân-gú;莆仙语:Máng-gṳ̂;闽北语:Mâing-ngṳ̌),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为传统的“汉语族七大语言”架构中的语言(汉语方言)之一。闽语实质上是一群相互关联的声调语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大陆的福建、海南、浙江南部、广东东南部和南部。在台湾亦有相当大数量的使用者,影响力仅次于现代标准汉语。

闽语在其他国家华人居住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影响力。在海外华人社群中,其影响力仅次于粤语。今日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总人口数大约在7500万以上,比粤语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布范围不如粤语广。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闽越人的语言)的底层词汇,上古时期吴语和楚语(湘语)的词汇也有留存。后来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时期,先后由中原移民带来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渐形成定型的系统。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闽语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官话

官话(Mandarin)最早是对官方标准语的称呼。汉语官方标准语早期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大陆开始称为“普通话”,而“官话”一词则被用来指代“官话方言”。

官话是汉语的一种汉语方言。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等地。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

我国境内人数使用最多的官话方言是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次之。

大多数官话的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有入声外,大体上无入声,新增了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中古汉语中原有的六个辅音韵尾大体上只剩下−n,−ng,原本连接i,ü韵母的z,c,s声母颚化成j,q,x,即尖团合流。官话未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

影响浙江境内方言

1.各地语言底层的差异决定了现代浙江方言的地域差异。

2.浙江方言的分布及方言特点受移民活动而有所调整变化。

3.吴语内部的一致性及吴语向官话的趋同性与交通状况有一定的联系。

各地语言都会因为相互接触而产生一些变化,如自从西学传入中国后,汉语中就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汇,其语法也起了一定的变化,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相比,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异。现代吴方言是由古代吴语发展而来,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吴语较多地接受了来自北方官话的影响,因而吴语内部产生了许多变化。虽然这些变化大多数没有历史记载可供佐证,不过从现代方言调查中可以看出,吴语的变化与交通状况有较大的联系。

4.复杂的地形对方言的分布有制约作用。

在近代交通工具兴起之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制约,该地的吴语就接受了北方话的联系较密切,只是由于本地语言底层的影响,这ou韵母一音在吴语区发成了ei,在浙江吴语内部,各方言片、方言小片内而平原县与平原县之间相互通话难度要小,山区县之间的通话要困难得多,产生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位于平原上的县相互之间有水运网络相连。在古代,杭嘉湖宁绍平原上各县之间的主要交通途径便是水运,相互之间用船联系方便,其语言趋同性增大。历史早期吴越两国的人民言语能够相通,其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相互间来往较为方便。杭嘉湖宁绍五府的运河系统虽然是后来形成但可以肯定,在这些运河形成之前,杭嘉的,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已有很多天然河道。由春秋时吴越两国人民主要交通工具是船这一情况可知当初钱塘江两岸平原地区的天然河道如当时吴越两国的首都都位还是比较多的,于水道的交通中心,两国人民都依赖于舟楫才得以往来的。因此,从交通来看,历史早期宁绍平原与杭嘉湖苏松常等地的来往比较方因而这一区域方言同属相似性较大的吴便,语太湖片。浙江南部的温州府属各县的平原地区,在唐宋时期即已修建了官河,各县之间也可通过水道方便地来往。即便在官河修建由于平坦的地形,内部的交往仍是方便之前的,因而温州府平原各地的瓯语的接近率非常高。温州府属县平原地区的瓯语带,人们相互通话不存在问题。相反,就在同一府的泰顺、青田三山区县如文成(1948年分瑞安、县边鄙之地设置)泰顺却不能和平原地区的人通话。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相关推荐
浙江十大证券公司排行榜 浙江哪家证券公司比较好 浙江券商有哪些
浙江有哪些本土证券公司?在浙江地区哪家券商比较好呢?本文MaiGoo小编整理了浙江十大证券公司,其中包括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甬兴证券有限公司、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等知名证券公司,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证券公司 浙江省 ★★★
1556 2
浙江十大特色美食小吃 浙江特色美食小吃推荐 浙江名小吃排行榜
浙江小吃种类丰富繁多,形成咸、甜、鲜、香、酥、脆、软、糯、松、滑各色俱有的糕团点心、面食、豆品的小吃系列,那么浙江著名的小吃有哪些呢?浙江有什么好吃的小吃?MAIGOO小编整理了浙江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包括了宁波汤圆、绍兴臭豆腐、杭州片儿川、嘉兴粽子、吴山酥油饼、缙云烧饼、金华汤包、温州鱼丸、湖州大馄饨、台州红糖麻糍、龙游发糕、舟山海鲜面等浙江著名特色小吃,其中杭州片儿川被评为中国十大面条,而宁波汤圆、嘉兴粽子、缙云烧饼、金华汤包等被评为浙江榜“中国地域十大小吃”,一起来看看浙江特色美食小吃吧。
浙江省 浙江美食 ★★★
9.5w+ 230
十大出名的浙江特色酒盘点 浙江好酒排名前十名
浙江省物华天宝,清泉溪流,自古就有酿酒的传统,是我国的酿酒大省,特色名酒数不胜数,那么浙江什么酒出名呢?比较受欢迎的有绍兴黄酒、金华酒、严东关五加皮酒、宁溪糟烧、同山烧酒、乌程酒、嘉善黄酒、宁波大曲、阿拉老酒、雁荡山酒。以下,MaiGoo网小编整理了浙江名酒排行前十名,一起来看看浙江特产酒及相关内容吧。
名酒 浙江省 ★★★
1609 2
浙江十大名茶排行榜 浙江名茶有哪些品种 浙江产什么茶叶
浙江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浙江最有名的茶叶是什么?当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而除此之外,开化龙顶、大佛龙井、安吉白茶、惠明茶、武阳春雨、松阳茶、径山茶等浙江有名的茶叶,亦名声在外。以下,请看MAIGOO浙江十大名茶排行榜,了解更多。
浙江茶叶 浙江省 ★★★
7994 121
浙江十大最美海滩 浙江沙滩景区哪个好玩 这些地方看海最美
浙江濒临东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旖旎的海岛风光,自然少不了绝美的沙滩景点,那么,浙江哪里的海滩沙滩最美?浙江好玩的沙滩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浙江十大最美沙滩及排行榜,包含了普陀山沙滩、南麂岛大沙岙海滩、松兰山海滨沙滩、嵊泗列岛沙滩、石浦皇城沙滩、朱家尖十里金沙、苍南渔寮沙滩等浙江最美好玩沙滩,一起来看看浙江有哪些好玩的沙滩吧。